早年間的解放軍曾受制於當時中國的技術研發基礎,不得不利用各種渠道引入他國武器。很多人都曾瞭解到中蘇蜜月期時一系列蘇聯武器曾極大增強解放軍的綜合實力,事實上在中國和西方合作期時,一些歐美的技術裝備也曾爲做出極大貢獻,這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美國的UH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

黑鷹直升機爲解放軍高原邊防部隊助力之大幾乎無法估算

對印反擊戰中,解放軍深感多用途直升機在一線補給和快速兵力部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上世紀70年代末時解放軍深感自身的直5和早年引入的米8運輸直升機在數量和性能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這就嚴重製約了其高海拔區域的活動能力。由於直7等大型直升機在設計中難以解決整體超重問題,所以被迫下馬。此時西南邊陲高原區域依舊不時發生對峙,而且邊防部隊的補給存在很大困難,對解放軍而言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冬季大雪封山後的哨所補給、傷病員運輸以及戰略要點快速兵力部署,所以急需一種可以快速適應高原環境的先進多用途直升機。按照要求,該直升機利用地效起飛時可滿足600千米航程,最大升限必須達到6千米,並能夠載重600公斤。本質上,該機必須能滿足5500米高度正常巡航要求,並且能在低溫狀態下保持可靠性。

當年購入的24架黑鷹依舊時刻準備迎接新的任務

由於此時和西方關係升溫,所以美國的黑鷹、貝爾214以及法國的超美洲豹三種產品最終入選,並先後抵達了拉薩貢嘎機場並在多地進行了高原環境測試。當時的測試專門由空軍第一研究所負責,而接受測試的三種直升機直接被引入的民用版C130運輸機運到了高原,由於當時沒有計算機等設備,所以測試記錄等作業全部由手寫完成。在比拼中,黑鷹直升機利用自身航程高、懸停穩定、低空抗墜毀能力強和掛載重物後起飛能力出色等特點引發了測試人員的關注,此外該機還有先進的機載測試設備,這同樣成爲了該機的重大得分點,因此黑鷹最終脫穎而出。1984年6月,中國正式和美國簽訂了購買24架黑鷹直升機的合同,當時一架黑鷹的購買價達到了600萬美元,同時由於測試中發現該機還有出色的機載測試裝備,所以增加了引入測試設備和地面處理系統的附加條件,最終美方滿足了該要求。同時中方還引入了3套外掛式副油箱系統以及維護所需的配件,最終黑鷹的購入耗資達到了1.5億美元。同時,中國還派遣了一批人員趕赴美國佛羅里達基地接受黑鷹直升機的測試培訓,其中8名資深的米8飛行員最終學成後回國擔任教官,由此黑鷹直升機拉開了東方之旅。

汶川救災中,黑鷹直升機再次快速完成了救災任務

相比於原版黑鷹,中國引入版採用了新型發動機,功率甚至比美軍自用版還超出10%,其變速箱輸出功率達3130軸馬力,同時中國版黑鷹還配備了完善的除冰系統和新型旋翼剎車。當這批黑鷹抵達中國後,測試證明其轉場航程超過了500公里,吊裝情況下的最大起吊重量超過3.5噸,而且其配備的彩色雷達、新型通訊機、自動航向識別能力的收發通訊系統也是當時國內所有直升機所不具備的。自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24架黑鷹分四批先後抵達中國,它們分別被裝備在空軍獨立運輸團、成都軍區空軍運輸團和蘭州軍區烏魯木齊指揮所航運團。由於地位特殊外加性能十分先進,所以解放軍對該機十分重視,因此第一批黑鷹就在沒有工具和備件的情況下抵達新疆庫爾勒進行測試,但風沙天氣卻導致其出現故障,最終不得不請求美方技術人員抵達試飛基地才解決了問題。雖然出師不利,但解放軍也初步學習了該機在沙漠環境下的維護技巧。不久後黑鷹又抵達青藏高原,從海拔1700米的高原機場起飛,並在隨後半年多的時間內相繼成功挑戰了更大高度,並在解決升力問題後成功飛躍唐古拉山後抵達阿里機場。

雖然面臨零部件供應問題,但黑鷹們依舊堅守着崗位

完成了一系列高原環境測試後,黑鷹直升機開始正式投入運輸任務,1985年11月,4架隸屬於成都軍區單位的黑鷹直升機兵分兩路,一路的黑鷹則在拆除旋翼和尾槳後,用改裝版的運8A搭載直接抵達拉薩,隨後又在當地再次組裝。另一路途徑甘肅天水、蘭州和青海格爾木、西藏那曲和拉薩,最終抵達了西藏林芝,而它們的目的地正是被稱爲高原孤島和世外桃源的墨脫。最終,4架黑鷹在抵達目的地後反覆往返於海拔7千米的雪山中,完成了對墨脫軍民一年所需的物資運輸,改寫了當地只能用人力和牲畜補給的歷史,極大提升了墨脫方面邊防軍的防禦水平,據統計它們的飛行小時達到了320小時,由此不難相見當時解放軍對黑鷹的需求強度。另一方面,雖然印軍曾在1962年遭遇慘敗,並在1967年的則里拉山口衝突中再遭痛擊,但他們並未放棄邊境挑釁製造事端。就在1985年解放軍用黑鷹直升機運輸物資的過程中,印軍還有人試圖用單兵防空武器對其進行瞄準,爲遏制對方的囂張氣焰,最終部分黑鷹直升機接受了改裝,增設了紅外誘餌彈發射器和機載機槍,直接在高原遏制了試圖越線的印軍。不少人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自俄羅斯引入的蘇27由於高強度飛行訓練演習,所以機體壽命因此降低不少,事實上黑鷹直升機在我國服役時也曾面對此類問題,截止1989年之前它們的累計高原任務小時超過了1.1萬小時,任務性質涵蓋了救災、補給運輸和衛星迴收等。

依靠出色的性能和機組的優秀髮揮,黑鷹戰勝了危險的多雄拉雪山

黑鷹面對的青藏高原本就被視爲高危險飛行區域,而墨脫附近的多雄拉雪山又受到西伯利亞寒流和印度洋暖流交匯影響,所以氣候負責多變,甚至被稱爲生命的禁區,任何直升機在此地飛行時一旦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失控甚至撞山墜毀危險。自1987年至今,黑鷹直升機已發生四次嚴重事故,除第一次是自身機械故障外,其餘損失都和惡劣環境有關。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從中國版黑鷹的數量、任務環境和使用強度來看,該機的損失率已被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這除了解放軍機組人員和地勤維護團隊的不懈努力外,也自然和該機的高性能有關。儘管隨着中美合作期結束,這批黑鷹很難獲得後續的維護零件和其他服務,但它們依舊活躍在救災等任務中,例如1996年年新疆阿勒泰雪災發生時,新疆軍區派遣黑鷹直升機投放各類物資15噸,運送人員482人次,讓幾千名羣衆脫離危險,救災中有的黑鷹乾脆懸停在積雪上,面臨的風險可見一斑;1997年的雪災中,黑鷹再次奔赴災區並在沒有任何地標的絕對危險環境中一次次找到災民所在地,最終營救600多人,創造了雪災中0凍死餓死的奇蹟,以至於獲救的少數民族同胞向着黑鷹直升機連連磕頭感恩。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後,具有出色性能的黑鷹第一次大規模集體出動,再次完成了救災任務。除了這些大規模救災任務外,黑鷹直升機也屢屢完成了對生病邊防戰士和迷路遊客的救助任務。

直20翱翔在布達拉宮上空,變相續寫着東方黑鷹的故事

然而,汶川救災也體現瞭解放軍陸航直升機力量的不足,在大功率的米171V5/V7被引入前,高海拔區域任務依舊對黑鷹有很高的依賴性。而且隨着時間推移,黑鷹已難以避免地面對老化問題,雖然中國一度通過其他方式購入或採用國產零部件替換的方式予以應對,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這也直接成爲了直20研發的最大動力。儘管有評論者認爲直20就是對黑鷹的山寨而問世的,但事實上直20自身也有一些獨創設計,例如該機採用了五槳葉設計,這不但大大降低了部件之間的共振效應,增加了整體穩定性,而且也極大提升了飛行時的速度和機動性。此外,直20的發動機位置佈局和額外的水平尾翼也和黑鷹有明顯差別,這些改進點明顯將提升其整體穩定性、可靠性和爬升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直20的功率已明顯超過了黑鷹。近期,一張直20翱翔在布達拉宮的照片曾引發廣泛關注,同時該機也發展出海基艦載版,這就說明該機不但適應了高原環境,而且也可以作爲一種戰場多面手成爲海戰利器,考慮到其升級潛力,直20也完全可以搭載對應的機載武器,進而續寫當年中國版黑鷹威震對手的傳奇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