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後設計師轉型做輕食,杭州一些年輕人愛上在菜場工作

不知道你發現沒?我們身邊的菜場變得越來越時髦,有些還成了網紅打卡地。而賣菜給你的,有可能不是大姐而是小姐姐。

這幾年,不少從小在菜場長大的“菜二代”開始樂於接班。作爲城市裏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菜場也成爲一些年輕人實現創業當老闆夢想的起點。

在菜場工作,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這兩天,我跑了幾家農貿市場,和那裏的年輕人們聊了聊。

90後設計師轉型開賣輕食

在網紅菜場紅石板農貿市場裏,有一家叫“菜場洋食”的小店,主打的是時下流行的低溫慢煮輕食。

主理人李溯是一名90後設計師。選擇在此開店,他說一方面是因爲這裏前兩年經過設計爆改成了網紅市場,無論是地段還是工作場景都符合要求;另一方面,租金划算,對於主打線上外賣的店鋪來說,再合適不過。

李溯出生在臺灣,畢業於廈門大學廣告學專業,曾在深圳、上海等多個城市工作。他說自己以前的工作就是白天做設計動腦、晚上調酒動手,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一直想靜下來。

2019年,李溯來到杭州就喜歡上了這裏。“杭州有一種讓人能安靜下來的氣質,這城市不管大家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比較穩的感覺,也很有底氣。”

當然,讓他留在這座城市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在這裏遇到一個心愛姑娘。“她是溫州人,在杭州讀完大學後也決定在這裏發展。”

去年4月,李溯在尋求創業項目時,有朋友推薦說菜場有個攤位空了下來。正好酒吧工作時他也製作過沙拉等輕食,“我一向喜歡輕食,平日裏經常琢磨研發一些醬料,身邊的朋友都會點讚我的手藝。”李溯說,輕食也是時下年輕人比較流行的健康飲食,在菜場做輕食,食材都很新鮮

儘管是隻有四五方面積的小店,李溯也打理得井井有條,頗有日本街頭小店的溫馨感。設計師是自己,攝影師也是自己,開發新品時,他就會邀請菜場的朋友們試喫。

創業並不容易,除了研究菜品,李溯每天還要琢磨營銷方式,也要和同類產品競爭打差異化,忙起來沒日沒夜。爲了方便打理,他還剪短了長期留着的長髮。不過,當看到有顧客評價說“喫遍杭州的輕食,還是這家用心在做”,他又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

夏天生意好的時候,李溯會請兩三個兼職生。設計方面的工作,老客戶和朋友介紹過來,他有空的時候也會接。冬天天氣冷,輕食的生意相對少些,爲了縮減人力成本,他基本上親自上手。

李溯還和市場裏一位90後咖啡店主聯手,在各自的外賣平臺上架對方的產品。咖啡配輕食,互相幫襯生意。

“果二代”準媽媽在菜場守住幸福

紅石板農貿市場的另一邊,有一家名叫杭霞鮮果的水果店。店主是一位95後準媽媽,名叫施杭霞,她和丈夫以及雙方父母一起經營這家小店。

“我爸30多年前就從老家安徽來杭州賣水果了,剛開始是在外面擺攤,後面慢慢在市場裏有了攤位。”這麼多年經營下來,小施說,他們家也在農貿市場的隔壁小區買了房,算是新杭州人了。

小施今年25歲,懷孕7個月,挺着大肚子也空不下來,畢竟是自己的店,不來看一眼不放心。“我大專學的是會計,也短暫有在外面工作過,不過後來還是回來幫爸媽。這一行已經很熟悉了,收入也還可以,而且很多是附近的老顧客,有感情了。”

小施的店有外送服務,在我採訪的時候,有外賣小哥來拿貨,她一再叮囑要小心,說這是一位老顧客要的藍莓和車釐子。“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會一直在這裏工作吧,全家人守着一家店,認認真真生活,也挺幸福的。”

00後小夥人生第一份工作賣滷牛肉

“你喜歡筋多一點還是少一點?”田騰龍一邊問着,一邊麻利地拿起一塊滷牛肉切薄片。

這個00後的小夥子,今年剛滿20歲。2019年11月19日,一張從河南商丘到杭州東的火車票帶着他,第一次來到杭州開啓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也該起程了,要爲自己的未來奮鬥了!加油!”

小田的滷肉店位於拱墅區祥運路的星城農貿市場,他也是市場裏最年輕的經營戶。這家滷肉店屬於一個連鎖品牌,是小田姑父所有,所以,他除了房租和食品材料成本,並不需要加盟費用。

“生意好的時候,銷售額一天能有五六百元,不好的時候兩三百元,一年下來馬馬虎虎。”小田說,父母在老家從事凍品類的批發和零售,夏天雪糕、冬天肉丸等。

“我從小就幫他們幹活,已經習慣了,所以當親戚提出杭州有這麼一個機會時就來了。”小田說,來杭州主要是長長見識,這樣以後不管是在大城市發展還是回老家,總歸都有好處。

小田所在的這家農貿市場比較新,乾淨整潔。“我自己買了個暖風機,又覺得有些幹,還買了個加溼器。”他笑着說,在農貿市場工作挺舒服自在的,適當的時候也要追求一下生活品質。

95後補品店老闆剛當上爸爸

我到達武林門附近的萬壽亭農貿市場時,經營着一家蟲草海蔘鮑魚店的王澤宇正在給周邊人發糖,1996年出生的他剛剛當了爸爸。

小王是福建福州人,去年11月萬壽亭農貿市場提升改造重新開業後,他纔在這裏“落戶”。他的父母在杭州從事幹貨生意多年,這家店是他們代理的一個補品品牌,算是首次試水,就選擇開在熟悉的市場裏。

“預計春節前會有一波生意。”小王說,“以前的菜場亂哄哄,大家扯着嗓門說話。但這兩個月下來,我發現買菜人的素質都很高,經營戶之間的關係也都很好,所以熟悉的人,我也發發喜糖讓大家高興一下。”

小王隔壁店鋪裏,90後的周海燕和丈夫代理着一個肉類等半成品熟食的品牌。她曾在美容院工作,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菜場上班。機緣巧合下經營起這個攤位,三四年的時間下來,她反倒愛上了這份工作,也喜歡和來買菜的顧客交流。

“菜二代”應聘成了菜場管理人員

1994年出生的沈濤,也是從小在菜場長大的“菜二代”。30多年前,小沈的爸爸從山東老家來杭州賣菜,婚後媽媽跟來,後來有了他,他就是在菜場長大的孩子

沈濤高中畢業後也曾在其他地方工作,之後一段時間爸爸身體不好,他就來幫忙,這一幫就到了現在。最近兩個月,沈濤除了賣菜,還應聘成了農貿市場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負責每日蔬菜檢測

萬壽亭農貿市場裏,辦公室副主任鬱斌傑也是個90後。“我們這裏一共17個管理人員,我和沈濤最年輕,其他人可能都50出頭了。”

年輕人在菜場管理上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這次提升改造後,市場裏多了母嬰室,有了第三衛生間,還增加了很多智慧管理系統。農貿市場還運營公衆號,這些緊跟年輕人的活大多是鬱斌傑在負責跟進。

現在,他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讓市場更加規範舒適,不僅僅是買菜的顧客,還有這裏的經營戶。“逛菜場要像逛超市一樣方便和舒服。”鬱斌傑說。

記者 劉永麗 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