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發佈會傳遞重磅信號 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1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出席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央行也對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房地產金融政策等作出回應。

貨幣政策方面,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孫國峯則直言,當前利率水平合適、存準率不高。在此表態下,雖然春節前銀行間流動性會收緊,但全面降準的概率不大,降息的可能性也較小。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預計未來國內經濟“爬坡”與政策“退坡”格局仍將延續一段時日,流動性維持緊平衡是貨幣政策主基調。量的方面,降準的概率極低,預計2021年M2和社融增速或分別降至10%和12%左右;價的方面,預計2021年上半年之前降息基本沒有可能,國內利率大概率先波動上行後回落,流動性最緊時點或在二季度。

“基本匹配並不意味着完全相等”

中國人民銀行法確立了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增長。”具體而言,中國央行採取的多目標制,既包含價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保持國際收支大體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標,也包含金融改革和開放、發展金融市場這兩個動態目標。

爲了實現中間目標,貨幣政策操作還會設置一箇中間目標,比如M2、社融。一般而言,政府工作報告都會設定M2的目標,2016年首次設定社融目標。2018年未設具體目標,2019年開始設定相對目標:M2、社融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2020年則提出引導M2和社融增速明顯高於上年。

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社融增長13.3%,比上年高2.6個百分點——兩個指標的增速均達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

過去的一年,央行官員在多個場合指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孫國峯表示,隨着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潛在增速有下降趨勢,如果繼續按照過去的實際值來設定M2和社融增速的數字目標,就可能導致貨幣信貸與經濟運行偏離,形成過度寬鬆的局面,也不利於穩定宏觀槓桿率。

“保持M2和社融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國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一個重要內容。”陳雨露在此次發佈會上表示,“基本匹配並不意味着完全相等。也就是說,M2和社融增速可以根據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於名義經濟增速,以此體現中長期內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

他舉例稱,在經濟運行的非正常時期,比如說遭遇到類似當前重大疫情嚴重衝擊的時候,經濟增速可能會大大偏離潛在的產出水平,這時貨幣政策就要參照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來把握。

2020年即是類似的情況。據市場機構測算,“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在6%左右,但由於疫情衝擊,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爲負值,後者遠低於前者,因此2020年央行多次降準降息應對疫情衝擊,支持經濟增長迴歸潛在增速。“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比較好地對沖了疫情以來宏觀形勢的高度不確定性。”陳雨露稱。

孫國峯則提出,基本匹配是中長期概念,不是短期概念。體現在操作上,是按年度做到基本匹配,而不是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都要匹配,以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業界有時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槓桿率。換言之,當M2、社融增速和GDP增速基本匹配時也就意味着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表示,按照反映潛在增速的名義GDP增速來看,2021年M2、社融增速雖有下行但大概率還是維持在一定水平,政策以穩槓桿爲主。

2020年央行通過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爲實體經濟提供了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此外,央行政策利率降低30BP。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去年上半年,去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我國經濟向常態迴歸,內生動力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好轉。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孫國峯稱,“因此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時度效,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央行數據顯示,當前一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爲2.95%、2.2%。存款準備金率方面,目前平均值爲9.4%。去年5月15日中小銀行降準落地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6%,處於較低的水平。

在回應媒體關於降準降息的問題時,孫國峯表示:“不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曆史上的準備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

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繼強表示,從歷史經驗看,近幾年央行都會主動平抑春節期間的流動性波動,1月MLF縮量之後,今年2月預計仍會進行一次MLF操作,但全面降準的概率不大。宏觀槓桿率和資產價格等制約下,貨幣政策的取向仍是中性,“不缺不溢”基調未發生改變,只是節奏相機抉擇。

1月15日,央行進行5000億元MLF操作,包含對1月15日MLF到期(3000億)和1月25日TMLF到期(2405億)的續做,合計淨回籠405億元。此次MLF續作量低於市場預期。

利率方面,孫國峯介紹,2020年12月企業貸款利率爲4.61%,相比2019年末下降0.51個百分點,處於歷史最低水平,降幅大於LPR同期降幅。此外,貸款利率下行引導銀行降低負債成本,推動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12月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3.67%、3.9%,分別較上年末下降5個基點和16個基點。

“目前經濟已經回到潛在產出水平,企業信貸需求強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說明當前利率水平是合適的。”孫國峯稱。伍超明則表示,預計2021年上半年之前降息基本沒有可能,國內利率大概率先波動上行後回落,流動性最緊時點或在二季度。

實際上,近期市場利率水平雖然有所回落,但部分市場利率水平仍和疫情前相當,比如1月15日10年前國債收益率爲3.17%,甚至略高於去年年初。對此一些市場機構預計下半年將可能加息。

“未來我們可能很難看到政策利率出現大幅度的調整,這種設計使得中國央行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孫彬彬稱,“在價格工具指引上,央行總體的方向還是以穩爲主。對於債市而言,最壞的圖景就是加息,目前看這個可能性極小。”

(作者:楊志錦 編輯:張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