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歼-20一飞冲天,横空出世,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隐身战斗机。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今天,正好是歼-20首飞十周年。

从首飞,到2016年和2018年两届珠海航展上公开的精彩飞行表演,歼-20已经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中,如今已经大量列装,成为了中国空军最先进的主战装备。

从歼-20首飞开始,中国空军的自信有了无比的强大。首飞当日,无数的军迷来到试飞机场的外围观看,并没有像以前的型号首飞那样不让任何人接近,就连歼-20的总师杨伟在后来的央视记者采访中,也公开表示,是军迷拍摄的歼-20首飞图片,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中国的隐身战斗机,这是对军迷朋友拍摄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不仅首飞间接公开,而且歼-20的试飞员、研发人员也相继公开,歼-20的官方图片也是满天飞,满网飞。

歼-20的外观设计获奖、歼-20的总师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些都有公开报道。

这些都是歼-20技术先进而带来的自信的表现,我们终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装备落后而藏着掖着,中国空军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临。

值此歼-20首飞十周年之际,本文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歼-20细节图,平时看惯了歼-20的各种图片,今天不妨换个色彩,领略一下不一样的歼-20。

换个色彩看歼-20的蚌式进气道,感觉就是不一样。目前,这种蚌式进气道已经在“枭龙”、歼-10B/C、FC-31等战斗机,以及“海山鹰”高级教练机上得到应用,说明中国已经完全吃 透了这种进气道,否则不可能这样白菜化普及。

蚌式进气道的优点,不仅有利于隐身,而且还能减轻结构重量,是今后先进战斗机的标配。

另外,这张图也能明显看到歼-20的多可动翼面设计,这是对我国战斗机研制中控制技术的一种考验。

下面重点来了,科幻般的座舱细节图值得细品。

夜幕下的歼-20座舱正面特写,似幽灵般透着杀气。

座舱盖上那几道弯曲的导爆索,是歼-20最为科幻的地方。

不仅仅是科幻,歼-20的一体化座舱盖之先进,大家可能并不知晓。这种一体化座舱盖采用了整体变厚度透明设计,取消了传统固定风挡和活动舱盖之间的分界面,将风挡和舱盖融为一体。由于消除了传统分体式风挡/舱盖分界面之间凸出机身的金属弧框,具有最优的隐身性能。透明件前部区域采用较厚的透明件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提供优良的抗鸟撞性能。而透明件后部区域采用较薄的透明件结构,满足气动载荷的前提下可减少透明件结构重量约40%,同时可以在应急情况下被微型导爆索可靠破裂,为采用穿盖无延时弹射救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因此,一体化变厚度透明座舱不但可以同时满足隐身、鸟撞、救生三方面的需求,还能大量减重,解决了歼-20整体座舱盖面临的技术难题。

上面这张图,能清晰地看到歼-20整个座舱盖的细节。

上面这张是特写,注意座舱盖最前方的那两个小型火箭,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前面提到的导爆索,是用于飞行员穿盖弹射的,当飞行员启动置于两腿中央的弹射手柄后,导爆索会把玻璃盖子炸开,而戴着头盔身穿作战服的飞行员可轻松避免被破碎的座舱盖碎片及高速气流伤到。但如果遇到极端环境因素影响或作战中受损以及临时性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引爆而穿盖弹射时,就要用到另一种救生方式,即抛盖弹射逃生。这时就需要引爆座舱盖前面边缘的小型火箭。

抛盖逃生的好处是安全系数较高,但与穿盖弹射相比,抛盖弹射逃生时间会漫长一些。尽管为了缩短抛盖时间已经用上了小型火箭,但扔掉整个座舱盖和在座舱盖上爆破局部玻璃所需时间差还是不小。

所以,通常情况下飞行员是首选引爆导爆索穿盖逃生,引爆小火箭抛盖逃生当备选。

上面这张图中,小小的平显格外引人注目。歼-20配备了国产新一代全息平显系统,这是国产第二代衍射平显,与第一代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单块全息显示屏,与国代先进平显技术水平相当,全息显示屏实际上由两块平显玻璃组成,具备较高的的反光率和透光率,显示亮度高,可以在阳光直接照射下使用,瞬时视野大,增强了国产作战飞机的作战能力。

最后来张歼-20发动机尾喷口特写。歼-20发动机也是采用了几种方案,最初是俄制发动机,后来改为国产的“太行”改进型发动机,但最后的标配则是国产的“峨嵋”发动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