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2》赛程过半。在最新一期的辩论赛中,李晋晔再次发挥失常,又一次在对抗场合中败北。赛后复盘,他的执教律师梁律师很坦率地说:律师是一个对抗性非常强的行业,你可以在生活中表现的温和退让,但是在职场中,必须展现自己的力量和锋芒。

李晋晔的问题在职场中其实非常常见。我们常常会碰到和自身性格不相匹配的工作。性格温和的律师被要求在谈判桌上和人针锋相对;内向不爱说话的老师必须每天站在讲台上讲课;外向活泼的会计不得不在沉闷的办公环境中核对枯燥的数据。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目前的工作时,该怎么办?是坚信性格无法改变,转头去寻找更适合的工作还是压抑天性,顺应职场?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性格”是什么?大部分人日常所说的“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的“人格”。人格包含了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气质与环境不符,改变环境

气质指的是人反应速度,强度和灵活性。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有些人安静,有些人活泼,比如詹秋怡和朱一暄;有些人沉稳,而有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赵南希和何旻哲。

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基本无法改变。一般来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气质越适合,生活便会越幸福。我们常说的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多是指与你天生的气质相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如果长期处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比如喜欢安静的人在迪厅工作,喜欢热闹的人独自在家写网文,害羞的人总是被要求当众表演,有表现欲的人却总是被要求藏拙等等情况,都会让人长期处在一种压抑,焦躁和不安的状态中。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甚至生理健康。

气质与环境不符时,离开那个环境,以全新的方式生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周深谈到的离开让他窒息的医学院,转而去学唱歌就是一种逃离不健康的环境,主动开始新生活的积极示范。

性格与环境不符,改变性格

人格的另一个部分是性格。性格强调的是人对某些事物的固定态度以及习惯的做事方式,它更强调人的社会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根据需要调整性格,通过有利于事情发展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能力。

李晋晔这次作为小组长的表现,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虽然他习惯于做一个随大流的人,但是一旦坐到了组长的位置,他还是能迅速调整心态,展现自己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强势的给组员下达清晰的指令和任务。

自我是一种复杂,可变的多维结构体,会受到先天的气质和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在一些需要压抑天性,展现不同做事风格的场合,我们完全有能力顺应环境,对自己的性格做出微调,像李晋晔那样做一个坚决但依然很温和的leader。

遇到心仪,但不适合的工作,该怎么办?

一些人在职场中还有可能碰到更复杂的一种情况:虽然天生的气质和工作环境相互抵触,但这份工作的内容是他/她真正热爱的,甚至是毕生追求的事业。

放弃毕生所爱还是长期压抑自己的天性?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大师布赖恩·利特尔在《突破天性》一书中提出,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很多人会为了自己的目标,抱负,承诺和计划对抗天性,长期做出不符合自身性格的行为。比如本性温和的律师在法庭上和对手针锋相对,比如极度内向的教授四处演讲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再比如性格跳脱的研究员在实验室中日复一日的培养菌群。

但即使有“意义”的加持,长期压抑自己的天性还是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带来健康隐患。当你所处的环境无法提供充足的资源用以满足你的性格或推进你的计划时,我们还是应该掌握一些自我充电的小窍门。

自我充电:找到具有复原作用的小生境

所谓自我充电,是指在一个隐秘的私人空间里尽情做自己,释放自己最原始的天性,以此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例如一直假装外向的内向者找一个安静,隐秘的地方,静静坐着发会儿呆;或者假装沉稳的外向者,下班后去夜店重燃激情。自我复原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它的核心一定是建立一个微环境,释放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在衡量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职业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自身不变的气质,可变的性格,已经这份职业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通过缜密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你才能从工作中挖掘乐趣,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