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瞭望》刊發文章:長江十年禁漁面臨三道坎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即將於1月18日出版的2021年第3期《瞭望》新聞週刊刊發了文章《長江十年禁漁面臨三道坎》。摘要如下:

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正式開啓“一江兩湖七河”10年禁捕週期。2020年以來,通過動真碰硬、強力推進,長江禁漁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涉及禁漁的14省市,成規模的非法捕撈行爲基本絕跡,11.1萬艘漁船、23.1萬漁民退捕上岸,長江實現“人退魚進”歷史性鉅變。

近日,《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湖北、重慶、安徽等地調研發現,長江十年禁漁開局良好,但要進一步取得成效必須邁過三道坎。

其一,沿江地區還有不少涉漁“三無”船舶。記者瞭解到,截至2020年10月,湖北、湖南等省份的“三無”船舶均在2萬艘以上;貴州省長江流域共有15000多艘農村自用船,大多是庫區農民用於生產生活的船隻。

多位沿江基層幹部表示,“三無”船有的是交通船,有的是農用船,到底歸哪個部門管不明確,目前對“三無”船舶沒收處置等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不完善。“這是個燙手山芋,大家都能管,最後都不管,給禁漁工作留下隱患。”

其二,仍有不法分子頂風作案偷捕。記者採訪瞭解到,盤踞在長江干流重慶江津至巴南段,以陳某爲首的非法捕撈犯罪團伙使用電魚機、三層網等禁用漁具,非法捕撈漁獲物銷售給魚販和多家餐館。經查,犯罪團伙2個月非法捕撈近20次,捕獲漁獲物1000餘公斤,非法獲利20餘萬元。近日,重慶市榮昌區公安分局成功摧毀了這一非法捕撈犯罪團伙。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0年6月底至12月中旬,沿江執法機構累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7160起,查獲涉案人員7999人。

其三,部分年齡偏大的漁民面臨就業難。“退捕還魚”的關鍵在漁民,難度也在漁民。逐水草而居,在江河湖泊捕魚是長江漁民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如今告別“水上漂”生活,退回到岸上重新出發,這是一次生產生活方式的革命性鉅變。

爲了讓漁民“退得出、穩得住、有出路”,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對漁民安置保障問題十分重視:截至2020年12月4日,中央、地方各級財政已安排206.63億元,實際支出148.53億元;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

退捕漁民以靈活就業、務農爲主。截至2020年10月中旬,湖北省退捕漁民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的佔52.95%,務農的佔23%,在企業或單位就業的佔17.54%。記者走訪發現,長江退捕漁民普遍年齡較大、學歷低、就業技能單一,特別是五六十歲的漁民存在就業穩定性差、就業和生活水平偏低的現實困難,面臨就業渠道少、收入低等問題。

“上岸後大多零零散散打點零工,賺不了多少錢,目前來看,收入只夠過過日子。”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鎮漁民周良說。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指出,漁民轉產轉業是一項牽扯麪廣、情況複雜、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要從實際出發,合理選擇安置方式,多渠道支持漁民轉產轉業。

重慶市萬州區人社局幹部任曉君說,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必須做實做細,根據不同情況分類施策,以縣鄉甚至村爲單位,採取直接補貼、保障房建設、訂單式培訓、納入社會保障等不同形式的政策組合拳。可比照失地農民,讓漁民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補貼。

爲進一步做好長江禁漁工作,多位基層幹部還建議,繼續保持禁捕高壓態勢,加強漁政、公安、海警、海事、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聯勤聯動,形成共管江段、共管水域、跨市跨省水域等聯合巡查執法機制,鐵腕打擊非法捕撈。(採寫記者:王賢、韓振、董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