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音樂注重旋律,還是歌詞?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比較重視旋律的吧,畢竟音樂簡單來講就是要獲取聽覺上的享受。不過歌詞作爲音樂中的一環,也是相當重要的,好的歌詞會讓一首歌更加完整,錦上添花。但是歌詞怎樣纔算好,有什麼評判標準呢——既然是文字類,那自然包括文學性。

中國歌壇發展了這麼些年,出過的好歌實在太多了,一首歌的好壞其實並不止旋律好、歌詞好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附加的記憶和特定印象也會影響人們的喜愛判斷。要單純地看歌詞,可能還得先把旋律忘掉,或者你單就歌詞,念一遍,體會一下。

來幾首受到衆多網友稱讚的歌吧。

《萬神紀》,作詞邪叫教主,歌詞片段:

吞吐間是雲水泱泱,指尖上是塵土茫茫,我檢點五千轉飛光,太初混沌一雙明目啓張,持巨斧劈開這洪荒,開宇疆以叩問三皇,誰將我在琅環閣藏,二十四朝能納多少篇章,天東有若木,鐘山有赤龍銜燭,燒熱華夏子民的五臟六腑。……中原上,誰揚鞭策得曆紀開章,東海浩蕩,七尺紅綾擊排空巨浪;列宿下,誰留名封神臺前金榜,行過崑崙,壺中日月把濁酒溫燙;借熱意,我筆下漫書琅環典藏,披覽篇章,遁入傳奇作一番荒唐;溯回五千年,任由我自詡萬古第一狂。

這首歌的旋律是很振奮的,這點從歌詞上也能看出,作詞者還是挺雄心勃勃的,整首下來沒一句重複的,其實這也和它的主題有關。歌是B站2017年的拜年祭主題曲,以中國古代神話爲主題,裏面提到的神話人物從盤古、三皇到周文王、姜子牙等,一段龐大的創世神話。

可以看出歌詞比較燃,也收穫了意料中的成果——激起觀者對‘華夏’的民族自豪感,獲得了不錯的共鳴。不過歌詞雖然用心,但雕琢感有些明顯,某些地方的歌詞略有違和感。話說歌詞裏幾乎處處都有據可考,感興趣的可以猜猜出處,看看自己對神話文明的瞭解有多少。

《迷霧》,作詞李健,歌詞片段:

你可知道在你的故鄉,有人在等你回來,念念不忘,年復一年,許多事變了模樣,種着莊稼的土地長出了樓房。你的地方聽說像海洋,看似平淡無奇然而深不可測,無邊無際,你可曾感到慌張,來時的路早已被人海覆蓋,有什麼理由讓你踏上歸途。

歌詞不一樣要像古風、中國風的纔有欣賞的價值,那些像散文似的詞也能有文學性。尤其是一些單看歌詞就能讓人有畫面感的、能勾起回憶的。

這是遊子的歌,歌詞看着簡單,卻很有味道,它能讓你想起當初離開家鄉的場景,讓你幻想着自己離去後,家裏牽掛着的人,也許那是你那白髮蒼蒼的奶奶。故鄉和未來都在迷霧中,想念在夢裏便尤爲深刻清晰。

《火車開往冬天》,作詞朴樹,歌詞片段:

這是一列開往冬天的火車,窗外沒有詩句,只有遠去的站牌,眼睛在窗外疾馳,回到那些沒有腳步的日子,昨天已經甜得發苦,我必須離開那平平坦坦的大路……明天是個沒有愛情的小鎮,我會默默地撿起我的冬天,疲憊的火車,素不相識的人羣,哪裏是我曾放牧的田野。我知道遠方有一盞燈火,在爲我所祈禱,而你可知道我的汗水,將淹沒寒冷的異鄉。哦,可別哭我的愛人,請快些寄給我一把鐮刀,讓我回來後,收割你的眼淚。

這首的歌詞就跟詩一樣,畫面感十足,好似在晴朗的寒冬,噴着灰色霧氣的火車漸行漸遠。

細細品味詞也很能觸動人心,火車本身就具有時代的記憶,是許多文藝作品的意象,身爲交通工具,它也承載了無數的相聚離別、流浪希冀,晃悠悠地,帶着少年踏上未知的旅程。

還有,毛不易的《一葷一素》裏“日出又日落,深處再深處;一張小方桌,有一葷一素;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這段也挺有感覺的。

歌詞即文字,文字即思想,有想法、有情懷的創作者自會去重視它、琢磨它,不管呈現出來的是古韻、散文般的、現代詩似的歌詞,能將創作者的所想所感明確地傳達到聽者的心裏面,就是一段很不錯的歌詞了。

其實,流行音樂是種純商業形態的產物,不能用單純的文學性來衡量,就如方文山曾在《如詩一般》裏說到的:

“如果純以作品的文字意涵與文字本身用字的精準來討論,不考慮文體專業適用性的話,幾乎絕大多數歌詞文字內涵都比不上新詩。因爲歌詞詞意通常過於口語單薄,有些歌詞甚至平鋪直敘到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某些填詞者完全不用心經營歌詞美學的想象空間……

不過,這也是歌詞的專業適用性,它是爲了配合旋律格式而存在,所以也侷限了此種文體的發展……大多數歌詞一旦脫離旋律單獨存在,其文字張力受到嚴苛的考驗,這時候在沒有音樂旋律的支撐下,還能單獨被欣賞的歌詞,並因而產生出閱讀的興味來,便是一首佳作。”

你覺得有哪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