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甄嬛万万没有想到,眉庄这个好姐妹即便是在死后,还依然能帮自己挡箭渡劫。更没想到的是,她与允礼居然还有“这层交情”,而且眉庄从来没向她吐露过分毫。也幸亏他们有那层交情,不然,“允礼以身护甄嬛的私情嫌疑”还真就无法洗脱了。

1、皇帝:“允礼,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允礼在紧急关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甄嬛不被人熊所伤。当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本来已经逃离危险区域的允礼却又返回来用性命去救甄嬛,这要不是有特殊的关系,怎会做到如此?

就连离甄嬛最近的皇帝都没有这样的勇气,何况,甄嬛的身下还护着眉庄与“皇帝的儿子予润”呢。也就是说,皇帝的老婆孩子在即将被人熊伤害的紧急关头,皇帝没出面保护,倒是他弟弟允礼抛下玉隐和元澈挺身出来保护嫂子了。

这种局面让皇帝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太丢人了,让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素日里威风凛凛的皇帝,关键时刻却抛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寻求自保,而自己的老婆孩子竟被别的男人护在怀中、躲过一劫,这像话吗?这已经不仅仅是好说不好听的事了。这简直就是当面打脸啊。

而且,这件事也相当耐人寻味,皇帝不能不起疑心:到底是什么动力让允礼不不顾自己的老婆孩子,却来保护朕的老婆孩子?朕要深入挖掘一下你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思想根源,你必须要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你说不服朕,那朕就找个借口弄死你——死刑立即执行,如果你的理由站得住脚,朕就给你个“死刑缓期执行。”

允礼深知皇兄多疑,自从救了甄嬛以后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并私下演习了数次,把台词背熟记牢。以免被皇兄质问的时候语言不畅更被怀疑。

也就是说,允礼的先把这个理由编得连自己都信了,才有可能骗过皇兄。到时候再配合以“光明磊落得神态气质”,估计也就差不多了。成竹在胸以后,允礼面对皇兄的质问,表现得相当气定神闲。当皇帝问他为何不顾自己的妻儿,却舍命来救甄嬛和予润时,允礼是这样回答的。

原著原文如下:(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著原文里的人称与人名,换成电视剧中的人称与人名了,基本情节不变。)

2、允礼的解释“很合理”

允礼对皇兄说道:“臣弟并非不顾妻儿,而是玉隐与元澈皆远离人熊,相当安全。而四殿下予润,是惠妃(眉庄)唯一一点骨血。宫中嫔妃无数,臣弟最敬重惠妃。臣弟当年在太后宫中曾与惠妃有过一面之缘,惠妃侍奉太后勤谨,得闲时问了臣弟一句,天气渐凉,不知太妃在观中修行,身子可还安好?过后不久天气愈凉,惠妃命侍女采月赠臣弟棉袍带与母妃,臣弟感激之余亦不免惊诧,后来才知惠妃慈心,那棉袍不仅母妃有,连父皇当年身边随侍的更衣太嫔皆有,太嫔中无子无女终老之人甚多,惠妃一一顾及,臣弟敬重之极。”

关于这件事,甄嬛是不知道的,眉庄也从未向她透露过。眉庄行善十分妥当周全,她怕授人以柄,所以不但给舒太妃做了棉袄,还给其他的几位老太妃和太嫔都各做了一件。太妃和太嫔妃都是她的“庶婆婆”,她一视同仁,令人佩服之余,却又无可挑剔。即便宫里那些爱嚼舌头的小嫔妃们,也无法说眉庄是专为巴结哪个有势力的太妃或王爷才特行此举、收买人心。

果郡王“格外感动”是因为他的母妃并不在宫中,而是一个毫无利用价值、被抛弃的老太妃。即便这样,还能被眉庄牵挂孝敬,所以,允礼格外感动些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这个理由是站得住脚的,连甄嬛也颇为动容,她没想到眉庄生前还曾种下这样的善因,关键时刻可是派上了大用场。不但救了允礼,还救了自己和她的儿子予润,果然是善有善报,因果报应不爽。

皇帝面色稍缓,却仍不减狐疑之色,只淡淡道:“是了。舒太妃在宫外修行,不比朕当年与母后在宫中能日日相见。难为你思母之情。”

允礼道:“惠妃一顾之恩,臣弟不能不报,更不能见皇兄与惠妃唯一血脉有险而袖手旁观。再者,臣弟还有一层私心。玉隐跟随熹妃多年,若熹妃有不测,玉隐必定会怨恨臣弟。”

有句话说得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允礼当真是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好男儿。理当为人楷模,怎能无端降罪呢?

为了让皇帝进一步打消疑虑,允礼还以局外人的身份向甄嬛与皇兄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允礼略停了停,又道:“抱歉,臣弟让皇兄失望了。您方才说的一切不过是自己的臆想而已。皇兄这样臆想诚然是对臣弟不公,欲是真的很在意熹妃。”他垂衣拱手,口气是对甄嬛无比的尊崇:“恭喜熹妃。“

允礼的意思是,皇兄无端揣测臣弟,捕风捉影,无非是出于太爱熹妃、关心则乱。因为在乎,所以多疑,臣弟能够理解。熹妃能有这样深爱自己的老公,当真好幸福啊。皇兄请维持现状吧,别再无中生有、伤害夫妻和睦了。

允礼的话有毛病吗?皇帝答:“没毛病,说得好,说的妙!朕要为你鼓掌点赞送鲜花。你先下去吧,让朕一个人静静,话虽如此,但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