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遊戲打得好就能當職業選手?“勸退”警告來了……

“在圈子裏,我是打遊戲最厲害的那個人,我覺得自己能打職業電競……”你身邊是不是有持這種觀點的青少年朋友?

在成都一家電競教育機構裏,一年能招收100多位學員,其中90%都是此類“鬥志昂揚”的青少年。他們中,多多少少存在厭學、沉迷遊戲等問題。而經過專業培訓與各類模擬比賽,大部分人最後都能認清自己與職業選手的差距,迴歸現實。

這樣的培訓有一個特殊的稱呼,即“電競勸退”業務,有網友戲稱之爲“青少年覺得自己水平可以打職業,不想上學,讓家長送他們去打比賽當電競選手勸退業務”。

據瞭解,目前“電競勸退”業務市場前景良好,家長們對此呼聲越來越高。

少年癡迷遊戲被疑自閉

培訓後開始與父母溝通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這是小帥父母這幾年遍尋名醫的原因,爲此,夫妻倆前後花費了五六十萬元。他們不理解自己的兒子,不明白他爲什麼那麼不愛言語,爲什麼那麼厭惡上學,爲什麼總是呆呆傻傻的,以及爲什麼只愛遊戲。

讓14歲的北京男孩小帥着迷的,是名叫“守望先鋒”的遊戲,一款風靡全球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這個遊戲,以未來地球爲背景,講述人類、守望先鋒成員和智能機械的恩怨糾葛。每位對戰英雄,都有各自標誌性的武器和技能。

在中國衆多青少年玩家中,守望先鋒遊戲分數大約達到4200分的青少年,就能參加國內青訓(青少年專業培訓),而小帥熱衷於此,在大量時間與精力供給下,他的遊戲分數能接近4000分。

眼看着孩子言行舉止越走越遠,夫妻倆再也沒有辦法。在最後一次嘗試中,通過朋友介紹,他們找到了位於成都的翼之夢電競教育(以下簡稱“翼之夢”),這是一家提供電子競技培訓的第三方教育機構。經過培訓選拔的高素質人才,將有機會成爲電競職業選手。

其實,小帥能不能成爲職業選手,夫妻倆並不抱太大希望。在夫妻倆和機構負責人侯旭的前期溝通中,雙方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讓孩子感受到自身與職業玩家之間的差距,認清現實,及時止步。

培訓期間,一整天超強度的訓練和模擬比賽,把小帥的時間塞得滿滿當當。同時,長時間的培訓卻沒讓他獲得想要的成績,這潛移默化讓小帥慢慢對自己的“水平”產生了疑惑,開始質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打職業。一盆冷水下去,小帥漸漸對自己以及這個行業有了清醒地認識。

改變不止如此。一次培訓結束,小帥父母有了驚喜的發現。“孩子終於跟我們說話了!”他們這樣向侯旭分享道,“孩子說上課的老師玩遊戲很厲害,他從中學到了這樣那樣的諸多知識……”這對爲了孩子四處奔波求醫的夫妻,此刻一展愁眉,高興地感謝着侯旭。

而侯旭則反饋,在和孩子接觸中,感覺小帥並不像有自閉症或者抑鬱症,有時候他還非常健談。“之所以之前不愛和父母說話,孩子說是和父母有代溝,自己喜歡的東西父母根本不感興趣。”侯旭認爲,如果夫妻倆能瞭解一下孩子喜歡的東西,或許可以進一步打開他已經虛掩的心扉。

第三方機構:九成孩子達不到職業水平

如今,小帥已經迴歸課堂。而像小帥一樣的青少年,還有很多很多。

網上,遊戲博主@尤利烏斯·Alter 曾調侃道:“現在電競教育有個特殊業務,職業戰隊訓練體驗服務,也叫青少年覺得自己水平可以打職業,不想上學,讓家長送他們去打比賽當電競選手勸退業務。”而翼之夢90%的業務就屬於這種勸退業務,按照侯旭的話講,這是一項“正確引導青少年電競價值觀”的業務。

電競勸退業務的產生是一個意外。身兼成都電子競技產業協會祕書長的侯旭向記者回憶道,大約3年前,翼之夢的想法還比較簡單,就是爲有需求的年輕人打造一個專業的培訓基地,提升普通人的水平,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市場對電競“勸退”的需求。

慢慢地他發現,大部分報名的人是13到18歲的青少年。他們普遍想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達到俱樂部青訓標準,從而走上職業選手這條道路。

“但實際上,電競是很殘酷的。你的生理條件反應、意識方面、團隊合作能力、人的整體性格配合等,是一個綜合素質的考驗。”侯旭坦言,很多小孩的心態是——我在我的圈子(學校、小區等)是厲害的,但範圍再大一點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多孩子不是很能明白這一點。

他認爲,如果沒有天賦而只靠系統化練習,是沒有辦法達到職業選手水平標準的,至少90%以上的孩子都是無法達到這個水平的。

“我們的作用就是讓他接受一次社會的敲打,讓他知道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啥,讓他正確認識自己確實是沒有天賦的。”侯旭說道。

每年僅5%的學員可進青訓

“電競勸退”市場需求很大

電競勸退業務的出現,確實轉變了青少年對於電競的認知,讓很多青少年認識到自己並不適合做職業選手。另一邊,家長也可以通過這個過程,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可以打職業。

“我們主要做短訓,兩三個月內給一個類似體檢的報告,給一個結論——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適合打職業。時間不長,卻能讓孩子和家長都能認清現實,所以很多家長願意來找我們。”侯旭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很多家長的心態是,自己的小孩喜歡電競,便給他一個機會。如果他有天賦就去,如果沒有則希望他正確認識並選擇自己正確的道路。

侯旭介紹,他們機構成立於2017年,每年招收學員100多人,其中青少年佔90%以上,只有5%的學員有機會進入青訓。

在和大部分青少年家長溝通中他得知,這些滿腔熱情認爲自己能夠成爲職業選手的孩子,多多少少有厭學、孤僻等問題,只是程度有別。經過“勸退”後,90%的學員能夠認清自己,成功率較高。“目前,很多家長都來諮詢,可以說這個業務的市場需求量是很大的。”侯旭表示。

那些無法勸退的孩子

值得更多地加以研究和關注

然而,並不是所有學員都能在這種職業戰隊訓練體驗中認清自己,而這種學生存在更深層級的問題。

侯旭以曾經的學員小錳爲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22歲的大學生小錳從小家境優越,很小便拿到過國外的獎項,不過在十六七歲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瓶頸——不管怎麼努力,越來越沒有辦法回應父母的期待。

爲了逃避現實,他開始玩遊戲。父母要求嚴格,他第一次離家出走。當家人花了一整天時間把他找回來,這個孩子發現大家不僅沒有罵他,反而好言相勸,不再要求他做這做那。之後,小錳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離家出走。最後一次,小錳消失了整整半年,最後父母在綿陽一家網吧找到了他。

後來,小錳來到翼之夢。培訓中,小錳表現良好,最終也成功回到家中,但侯旭認爲此次“勸退”並不成功:“這個孩子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首先,22歲的他心性已定。當他父母在網吧找到他時,他完全沒有反抗,而是冷靜地表示想要先整理下行李。在翼之夢的培訓中,也感覺到他擅長應對不同的環境和人物,努力表現出對方期望的樣子。”侯旭說,小錳很多時候的表現都是刻意爲之,那都不是真實的他。

對於這種情況的學生而言,在遊戲世界獲得了更多的認同感,從而沉迷在虛擬世界中,逐漸逃避現實。然而,學生的這種情況所引發的成績下滑等現象,讓家長認爲是玩遊戲導致。“逃避現實導致孩子沉迷遊戲,而不是沉迷遊戲導致他逃避現實。這是很多家長本末倒置的一個誤區。”

曾有一位從業者介紹:在他們的學生當中,有的父母離異、遭受學校霸凌、父母家暴等,從而引發逃避情緒的學生佔所接收學員的90%,而這也是“勸退”服務不能取得效果的真實原因。

但是不管怎麼樣,電競都不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藉口。隨着電競教育的不斷完善,電競教育培訓不僅僅關注學生本身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還加上了禮儀課以及交流課等內容,希望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去面對職業和電競。(文中部分人名爲化名)

文章來源丨成都商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