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今天,人们经常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俗语来形容从外单位请来或调来的人,比原单位的人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中不乏嫉妒、讽刺,甚至贬低之意。“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俗语如果从源头上来看,还的确如此,这是因为和佛教的起源与传播有关。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古代,中国的佛教并不完善,有很多经都不全面,印度的和尚来到中国后讲经说法,所以中国的和尚就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在佛教创立的初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如果在“和尚”前面加一个定语“印度”后,放在任何一个印度以外的国家恐怕都是对的。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汉朝就已经传入中国,玄奘和尚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西行印度取得真经的历史事实,明朝人吴承恩《西游记》里面描述的神话故事都充分说明很久以前我们的“经”没有印度和尚念得好。

佛学是从印度传进来的,所以原版的佛经都不是中国文字,而是梵文。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译者的水平问题就难免会出错。而本土和尚大多以讹传讹,所以早期研究佛学的人在研学经文的时候,不仅意思不一定正确,就连发音也是错误不少。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中亚地区来了大量的僧人传法,这些僧人不仅精通佛经,而且也很懂中文,他们又重新译出不少规范的佛经,而且一改以前借用道家的词语来解释佛经的局面,创造了一些佛家专用的词汇。这样就给大众的印象是外来的和尚比我们本地的和尚要会念经。

正是由于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这些问题,使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印象,并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俗语。不过,现在使用这一俗语时除了原先的第一层含义:外面的和尚比本土的和尚有真本事,确实比本土和尚会念经之外,还有了第二层含义:本地少数一些人总认为外来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没有看清本土的人同样具有实力。目前,人们更多使用的是第二种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