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鍼灸
傳承鍼灸
學習交流
掃描關注

【穴名釋義】

“地”,指鼻以下;“倉”,倉庫,此指藏谷之處。本穴位於鼻下口角旁,口以入谷,貯入胃中,猶如倉庫,故名。別名會維穴、胃維穴。

【定位取法】

雙眼平視時,瞳孔直下,當口角旁約0.4寸處。

【穴性特點】

本穴爲手足陽明經、陽蹺脈交會穴,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爲治療面癱口角歪斜的常用穴。

【主治概要】

1.《玉龍歌》雲: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喎左瀉右依師正,喎右瀉左莫令斜。”《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曰: “偏風,飲食不下,水漿漏落,眼瞤動不止。”因此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面癱,如周圍性面癱、中風後中樞性面癱。

2.《鍼灸大成》載: “……眼瞤動不止,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見。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頻鍼灸。”因此本穴也可用以治療某些眼疾。

【臨牀應用舉例】

1.周圍性面癱 具體臨牀表現見面神經麻痹四白穴的臨牀應用舉例。

毫針刺法:針地倉透下關,四白透頰車,配雙側合谷和陽白透魚腰。常規針刺,針刺得氣,行提插捻轉手法,新病行瀉法,久病行補法,留針30分鐘。

2.頑固性口腔潰瘍 頑固性口腔潰瘍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及口腔軟組織,病程超過1年以上的口腔潰瘍性疾病,如複發性口腔潰瘍、複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白塞綜合徵。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與下列因素有關:一是口腔不衛生,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二是人體內環境紊亂,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降低導致發生自身免疫性病變;三是人的情志不遂,如多種精神刺激,精神壓力沉重、疲勞過度和頑固性失眠,都能造成身體虛弱,免疫能力降低,病邪乘虛而入誘發本病發生。中醫學認爲,本病與外感蟲毒,內因損害心、脾、腎有關,造成陰虛火旺,溼熱不化,血脈瘀阻而引發本病發生。

毫針刺法:主穴取地倉,單側潰瘍取患側穴,雙側潰瘍取雙側穴。常規消毒皮膚後,用1.5~3.0寸毫針,取15度角先由地倉向水溝透刺,得氣後留針5分鐘,然後將針推至皮下;再由地倉透刺承漿,得氣後留針5分鐘,而後將針推至皮下;再由地倉透刺頰車,得氣後留針10分鐘。每日治療1次。

3.小兒流涎 小兒流涎,又稱“滯頤”,俗稱“流口水”,指兒童口涎不自覺地從口內流溢出來的病症,以3歲以下的幼兒最爲多見。嬰兒時期,因其口腔淺,不會調節口內過多的唾液,偶而發生流涎,這屬生理現象,不屬病態。現代醫學把本病稱爲“流涎症”,其發病原因多是由於口咽黏膜炎症、面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後遺症或小兒呆小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中醫學認爲本病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寒、脾胃積熱、心脾鬱熱及脾胃氣虛等使涎液不能正常地制約,而流出口外所致。常見症狀爲小兒涎液增多,自動流出口外,由於長期流出口水,致使口腔周圍潮紅,甚至發生糜爛,尤其以兩側的口角爲明顯。

透刺法:地倉透頰車,深度爲兩穴連線的1/2~2/3,得氣後做45度小幅度捻轉,共30轉出針,急閉針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