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冰廠田教育團體舉辦了一次兒童視角主題攝影展,總計收到了來自18所成員校300多張老師提交的照片。每所成員校組織了專題的攝影作品鑑賞會,老師一起看照片,讀每一張照片裏的兒童故事,分享各自不同的兒童視角。

在這場攝影展中,老師們欣喜地看到了兒童的“一百種樣子容貌”,真正走近兒童、看見兒童、理解兒童。

從“兒童視角”設計孩子們喜歡的課程,首先請老師們“蹲下來”,聆聽孩子們的心聲——14日,冰廠田教育團體第二屆教師嘉年華閉幕,來自團體內的園長們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如何走進兒童的“心”。

照片裏的故事:改變的是教師看兒童的視角

2018年,冰廠田教育團體成立,把18所成員校牢牢“團”在了一起。這其中,有很多新近成立的成員校,很多幼兒園的園長也都是年青的“新人”。依託優質資源共享把成員校團在一起的同時,冰廠田教育團體理事長、冰廠田幼兒園園長姚健也在不斷思索,如何從現有的資源共享,探索緊密型團體的建設路徑,讓所有成員校、骨幹教師和一線教師有“獲得感”。

於是,“課程共建”,成爲了一條紐帶,將18所成員校牢牢聯結在了一起。

牽頭校冰廠田幼兒園於2010到2020年間持續介入上海市課程領導力項目研究,憑藉紮實而領先的課程探索,成爲了全市幼兒園課程實踐的“先鋒隊”。2019年,冰幼提出了“基於兒童視角的班本化課程實踐”,這一研究主題積累了豐碩的課程實踐成果與經驗。

“我們說 ‘兒童視角’,最先要改變的實在就是教師看兒童的視角。”姚健說,“整個冰廠田教育團體有共有700多名教師,如何改變他們的固有視角?我們想到了‘照片’。”

姚健說,我們老師平時都有給孩子拍照片的習慣,每一個幼兒園老師手機裏都有許多孩子的照片,“別小看了一張照片,一位老師選擇從哪個角度拍,什麼時候拍,拍什麼——往小了說,能夠看出這位老師眼裏有沒有孩子;往大了說,實在體現的是這位老師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

圖說:“這對好朋友是想做‘雙胞胎’,從同一個‘子宮’裏出來!”

圖說:女孩把腦袋探進籃球架上的球網裏,原來,她想象着球網就是新娘頭上的婚紗,還向好朋友公佈:“我要結婚啦!”

從分享“照片裏的故事”入手,圍繞着怎麼找到“兒童視角”,運動、幼兒建構遊戲、藝術體驗、戶外實踐、科學啓蒙、環境創設、集體教學活動、家園共育八個分會場上,各成員校的骨幹教師們一起在團體的“教師嘉年華”上暢所欲言、共同學習和提高。

冰廠田幼兒園還牽頭成立了18個課程共建小團隊,來自不同成員校的70名教師組成小團隊自主制定計劃、走進不同的教授教養現場、積累多樣化的課程故事和案例,按期與不定期分享展示課程研究成果。

牆上爲什麼有個“洞”?老師們放下“我覺得”

幼兒園裝修,牆上留下了一個洞,猜猜孩子們會怎麼想?羽靈幼兒園園長尹萍分享了老師們的觀察。

“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就是一個洞,得趕緊叫工人來修。可是在孩子們的眼裏,這可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那是一幅畫、一片天空、一個遊樂場,他們有着無窮的想象,也有着n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尹萍看到,有的孩子把它當作了螞蟻用來產卵的巢,有的用裝飾品把它裝飾成了藝術品,“用孩子的視角來看,會發現,他們的世界全然不同。”她說,孩子們爲什麼老是把積木攤了一教室?這不是不整潔,由於孩子們說,那是下雪帶來的快樂。

尹萍說:“和孩子們相處,我們應該‘站穩十分鐘’,固定在遊戲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看到真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行爲;然後放下‘我覺得’,在站穩的同時,要拋卻教師主觀臆斷和刻板印象,像攝像機一樣記實、觀察、還原真實發生的孩子的行爲。一次次的站穩和一次次的放下,教師們學會了靜心聆聽孩子的聲音、靜心觀察孩子的行爲,慢慢看清孩子的‘樣子容貌’了。”

青年園長沙龍上,幾位年青的園長也分享了各自觀察“兒童視角”的實踐。在冰廠田前灘幼兒園的蔣嬿蕾園長看來,“找不到老師”的教室纔是佈滿了暖暖愛意的——由於老師們都蹲了下來,在靜靜地聽孩子們的心裏話;御青幼兒園請年青老師來分享“孩子的故事”,每個老師需要拿“放大鏡”去看一個孩子,細心的觀察背後,就是關注孩子點滴成長的實踐;剛剛建園才兩年的冰廠田臨港幼兒園有19名新教師。爲了讓他們瞭解孩子的真正所需,幼兒園把每週五的上午安排成彈性作息時間,老師們在孩子們自由流動的時候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記實他們的需求和變化。“三個月的實踐下來,我們發現變化很大,年青教師和我們不再尬聊,講起孩子們來,頭頭是道,每個人都有好多故事可以分享。”園長沈婷說。

姚健說,團體成立以來,成員校在課程實踐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題目,兒童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不夠,對兒童在課程中的真實經歷和發展的實際關注不足等就是其中之一。而基於兒童視角的課程實踐,是對“以兒童爲本”理念的真正落實,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也能晉升幼兒園課程實踐的品質。她說,通過課程共建,團體成員校的園長、骨幹教師到一線教師都深度融入團體共同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中,大家在過程中達成課程理念與價值取向的趨同,從而達成內涵層面的共鳴,這是一種從內向外的緊密型團體建設路徑。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龔潔芸

文字編輯:龔潔芸

圖片編纂:項建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