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孩子的取名問題,一般都受到父母的重視,特別是古代帝王之家,給皇子們取名都非常有講究。清朝乾隆皇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看過清宮劇的都知道乾隆有十多個兒子,他們的名字當中都帶着"永"字,可爲何唯獨令妃所生的十五阿哥的名字不一樣呢?這就有的說道了。

古代皇帝一直以來都被稱作"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的意思,身份自然高貴,那麼作爲皇子,地位同樣水漲船高。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各階層等級森嚴,因此就存在了"避諱"的說法,彰顯皇家的高貴。而十五阿哥永琰在登基成爲嘉慶皇帝后,爲了避免諸多麻煩,乾脆就把自己的名字給改了,改成了顒琰。

就這點來說,嘉慶算是做得非常不錯了。畢竟帝王自己改名字來避諱還是比較少的。像漢光武帝劉秀,爲了避諱,把"秀才"給改成的"茂才"。

唐代宗李豫因爲同音,把薯蕷改成了薯藥,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山藥。這種情況在清朝也有出現,例如康熙帝本名玄燁,爲了避諱,把玄武門改成了神武門。

所以,十五阿哥的名字之所以不同,其實就是古代階級劃分的一種體現,通過改名避諱的方式,來彰顯古代帝王身份的獨一無二,亦是封建統治的一種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