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一个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高中同学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博链接,还“可怜兮兮”地留言说:中南大只是一个普通的985院校罢了,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出啥事情了要如此卖惨?我立刻燃起了熊熊的八卦之魂,马上点进去看。

看完才知道,这几天忙着看论文的我错过了娱乐圈的一件新鲜事。

事件和最新人气很高的甜妹子虞书欣有关,1月12日中午12:04,一位微博网友发布了一条吐槽微博:“互联网真的没有记忆,我的首页又开始出现老赖之女虞书欣了……”


本来这位网友的微博号只是个普通的小透明,打开率也并不高,但不幸还是被虞书欣的粉丝看到了——据说有些粉丝会随时在网络上搜索有关自家爱豆的“黑料”,以便及时展开澄清、或者“对战”。

开始这场战斗还局限在原博主的微博下边,怎奈这位网友的态度比较“顽固”,不仅“拒不认错”,而且还继续对粉丝冷嘲热讽,“有功夫在这骂我,还不如去劝劝你家富二代姐姐早点把钱还了……”


于是,粉丝放大招了。

粉丝开始人肉这位网友,发现对方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校生,还查到了包括名字在内的详细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统统被公布出来,还威胁让该同学上学校的表白墙。

个别粉丝还大量转发这条微博,“接力转发500次”,希望可以达到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诽谤信息被转发500次则构成诽谤罪构成要件中的“情节严重”的条件的标准,从而使这位网友实现因言获罪。

还有网友在转发时圈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举报该校同学学法犯法,造谣污蔑,要求学校必须开除处理。

讲真,看到这些举报微博我都觉得有点傻掉,这口气实在太凌厉太吓人了,不仅指责学生“学业不精、业务能力不合格”,连学校也连带着被批评,“你家学生造谣个人名誉,是贵学校教的吗?”

其实这时这位网友已经被骂到删号退博,可粉丝们还是不依不饶。

当然,中南大的学生们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他们也开始自发为校友站台助威,校内的表白墙上全都是本校学生支援校友的信息。

表白墙上全是给学生撑腰的内容,其中一条还直接把虞书欣妈妈的限制消费令给放上去了。

两伙人对着冷嘲热讽,后来还变成了一场科普:关于中南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什么专业最强?录取分数线多少?

能得到这些知识,总算是让围观网友有所收获。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其实这场风波已经算是平息了。

继工作室发布声明之后,虞书欣个人也发了微博致歉,称“给每一位被打扰到的人道歉,希望新的一年带给大家的都是美好的。”

13日凌晨,一位自称“事情从我开始”的虞书欣粉丝在微博上发布长文,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道歉,称不该“辱贵校名声”。

但这位粉丝依然认为责任都在那位中南财大的同学身上,认为是对方在不清楚事情始末时乱下断言,然后在粉丝再三解释的情况下,还拒不认错,继续用激烈的语言刺激粉丝,导致了这场闹剧的发生。

客观上说,这位粉丝的长文写得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是块做危机公关的好材料,尤其是结尾那句,“粉丝作为粉丝的同时,也是读过大学的正常人,不是野人”,更是委婉道出了饭圈中人的委屈。

有些人嘲笑虞书欣的粉丝们不知道中南大是985,说成是不知名的三本,还笑话一些粉丝搞混了中南大和中南大学的区别,觉得他们没文化。

但从他们整个的举报过程来看,了解中南大量级的人还是很多的,正如那位粉丝所言,粉丝不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野蛮人,他们针对自己所认为的“黑子”做到了分工准确,训练有素力,一招一式都正中对方软肋。

你是素人,我拿你没办法,那就举报到你学校,利用公权力解决私人恩怨,最好让你毕不了业,或者让你未来打上污点。

而刻意传播,让所谓的“造谣”微博达到转发500次,从而把对方构陷成刑法上的侮辱罪,也算得上是“知法用法”的好典范了。

要是没有法学专业的人在后面支招,我还真不信。

虞书欣的母亲到底是不是老赖,根据法院判决文书,虽然虞书欣的妈妈也是受害人,但因224万的未履行金额被“限高”也是事实。

按照民间俗称说一句老赖也绝对够不上污蔑诽谤,充其量有点言辞不妥,虞书欣工作室也解释了,算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吧。

所以就这么点事,至于如此深仇大恨吗?非要砸掉对方的饭碗才甘心?

结果赢了战争,输了口碑。本来是想捍卫偶像,结果反而连累了自己的偶像。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胜枚举了啊。

感觉蛮可悲的。

学校的官方微博号虽然没有正面应对,但是在12日晚上分享了一段传播学名著《乌合之众》中的一段话:“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这段话实在是对这场网络大战的最好概括和影射。

《乌合之众》算是一本神书,虽然完成于1895年,但直到现在,依然堪称是群体文化千载不易的经典论述,可以用来解释目前的互联网文化和饭圈现象,许多论述甚至超前预知和完美概括了网络暴力的行为特征。

即使毫无外力强制,他也愿意自我压抑原本健全的智能和判断能力,让群体的意志代替自己的思考。

例如,人会展示出相当的从众心理,他顺从群体的号令,本身充溢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偏执、因人多势众而不可战胜的盲目乐观好战和对个人责任的放弃。相应地,从前约束个人行为的道德信条被遗忘和抛弃。

在一些具有导火线性质的事件发生后,群体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调动组织资源和舆论渠道对异议者发动攻击。

而起因多半是因某个陌生者发布的意见言论并不符合该群体的口味,甚至直接与该群体的某些信条或价值相冲突。

最初遭到攻击的一般是发出为群体所不喜的言论的本人,伴随着事态的扩大和卷入对象的增多,攻击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因这种网络暴力的双方力量并不对等,发起暴力的群体力量普遍强于受攻击者,也通常会演变成广泛的“网络欺凌”。

他们会做平时不会做的事情也不会觉得错,他们变得没那么聪明,也变得有点心狠手辣。

当然,群体本身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破坏,“群体即可以充当刽子手,也可以同样轻松地充当殉道者。”

群体都是为了自己信仰的胜利而做出种种壮举,所以信仰什么,尊崇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那些不爱我们偶像的人,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们,但要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有自己表达不爱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