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奮進的五年, 這是輝煌的五年。五年來, 紫雲道路交通建設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羣衆住房、 教育、 醫療有了保障, 現代農業產業持續發展, 新興產業穩步推進, 創業就業有效促進,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 羣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幸福感。

貫穿紫雲的惠興高速和紫望高速互通

“十三五” 期間, 紫雲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挑戰中革弊求新, 在發展中創新思維、 開拓進取推動小城鎮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壩羊鎮紅院壩區村民採收香菜

新興工業發展帶動就業

走進紫雲貓營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裏的製鞋車間、服裝加工車間裏,機器不停運轉,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着。

吳小慧是工業園區佳宏鞋業生產車間的一員,自從貓營鎮沙壩村搬遷入住龍井社區後,她就在鞋業生產車間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她告訴記者,在鞋業車間上班,比在老家耕作僅有的承包地強多了。

“十三五”期間,紫雲按照“以石爲主,與時俱進,多元並舉、統籌發展”的發展思路,在貓營工業園區建成了10棟標準化廠房,引進10多家從事鞋業、服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入駐。在引進玉騰、六合等幾家大型石材加工企業入駐貓營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建成了小微石材園,形成了“園中園”發展新格局。

猴場鎮貓場村林下竹蓀採摘

2017年,紫雲引進黔冠公司入駐貓營工業園區,生產的電線杆銷售到南方電網所轄的供電區域,自該公司在貓營工業園區投產以來,有固定工人240人。2017年至2020年6月,黔冠公司累計實現產值1.992億元,增加地方稅收603萬元,解決260名貧困羣衆就近就業,其中,2020年上半年,實現產值450萬元,完成上繳稅收105萬元。

貓營鎮大河村村民郭海洋是黔冠公司電杆廠拿高工資的一員,他之前從事過水電焊工和水電安裝工作,2018年進入黔冠公司電杆廠後很快掌握了幾門技術工種,月薪拿到7000元;隨後,他把妻子帶到黔冠公司電杆廠上班,妻子月薪保底4000元,兩夫妻每月在黔冠公司電杆廠拿到11000元薪水。

“十三五”期間,紫雲本地人建起的格凸紅、黔中香、山茶油等深加工廠,促進了紫雲農業產業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推進了紫雲特色農業的發展。2020年,黔中香公司收購三蒼子100餘噸,加工出2噸三蒼子精油。爲提高產值,黔中香依託科學技術開發出山蒼子系列產品,產值增加到1000萬元。在黔中香公司的帶動下,紫雲全縣山蒼子種植面積達8000畝,該公司每年支付農戶的土地流轉費、務工費100多萬元。格凸紅公司生產的格凸紅葡萄酒、葡萄飲品系列產品遠銷東南沿海一帶。

白石巖鄉紅芯紅薯集中運銷點

新型城鎮化發展展新景

大交通迎來大發展,新機遇新作爲。五年來,繼惠興高速開通後,安紫高速、紫望高速相繼開通,以及改擴建的209省道順利竣工,紫雲融入貴陽、安順1小時經濟圈,拉動了紫雲新型城鎮化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五年來,紫雲以“一分三向”的山地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界定“南限、北拓、東優、西擴”的發展佈局和“一城兩星”的組團式發展格局,一手抓老城改造和提升,一手抓新城區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居住”的目標要求,以小城鎮建設爲突破口,以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爲支撐點,造就了村城聯動、產城互動、景城一體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

“在外人看來,曾經的紫雲就是一個大寨子,點一支菸就能走完縣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紫雲有了一座城的模樣。”80多歲的退休老幹部周永福如是說。

紫雲自治縣第六小學

確實,通過幾年的發展,紫雲有了集居住、休閒、購物、餐飲爲一體的亞魯王城市廣場、麒麟城市廣場和紫陽新城等城市綜合體。新建或擴建的松林公園、紫雲公園、海子公園、紫雲硐佛教文化公園、羊場紅色文化公園,以及貓營工業園區河道綜合治理後的溼地公園等,爲紫雲人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閒活動的好場所。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爲解決深山區、石山區羣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紫雲建成了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4862戶20213人,新設立1個街道辦事處、6個社區居委會,配套建設中小學校3所、衛生院3所、扶貧車間10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10個。

在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成立了城東社區和城南社區,既拓展了縣城又美化了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建成的龍井社區,實現了工業園區與易地扶貧搬遷的無縫銜接;易地扶貧搬遷建成圓夢社區、百惠社區等帶動了小城鎮的建設發展。

“曾經的百花集貿市場固定居民不足200人;幾年來,經濟條件好的附近村民陸續入住百花街道,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成立的百惠社區,而今的百花是一個固定居民近1000人的小集鎮了。”大營鎮百花村支書舒啓凡說。

教育文化旅遊事業全面推進

教育發展滯後是紫雲貧窮落後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三五”期間,紫雲加快推進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按照普通大學的校園標準,選址海子村建成了能容納7000名學生的紫雲民族高級中學,將紫雲民族高級中學原校園作爲紫雲二中校園,紫雲二中原校園作爲紫雲第三小學校園,盤活了紫雲縣城的教育就學環境。

貓營鎮龍井社區服務中心

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紫雲改擴建第六小學和格凸河小學、新建妹場小學等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人才引進逐步配強師資力量。同時,先後實施控輟保學“百日攻堅行動”和春夏行動,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一個不能少”,全力抓實控輟保學。立足書本教育的同時,紫雲加強學生的德育、體育等全面發展,近幾年的中體考成績保持全市第一,全縣教育事業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 紫雲緊扣安順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爲抓手,結合安順構建“黃龍屯格”旅遊產業一體化,大力發展智慧旅遊、滿意旅遊爲指引,推動文旅、體旅、工旅等旅遊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紫雲以第五屆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召開爲契機,對格凸河景區按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進行升級打造,對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檢票口、碼頭、旅遊步道、旅遊廁所等進行改造;新建商業區、旅遊廁所,對景區集成信息系統、網站優化系統進行升級;完善景區標識標牌,進行重要景觀節點打造。同時,紫雲在格凸河景區內建成了國際攀巖基地、安之雅帳篷酒店、攀巖小鎮等,一批頗具特色集休閒度假、餐飲住宿、戶外活動等爲一體的旅遊產品。

同時,紫雲依託較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格凸河景區爲中心,以銀山、巴 、二關苗族傳統村落和九嶺、洛河、紅院傳統布依族民族村寨,以及翠河、黃鶴營等景點的點、線、面結合,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全縣旅遊產業化邁上新臺階。

農業產業遍地開花結碩果

冬日的壩羊鎮紅院壩區裏,有的村民在收割菜芯、芥藍,有的村民在翻地、播種、管護蔬菜。

2019年秋,壩羊鎮依託紅院壩區資源,引領返鄉農民工創建企業,以“龍頭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模式,由鎮裏統籌,各村抓落實把農戶手中的承包地流轉過來,進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種植以菜心、芥藍爲主的蔬菜,主要銷往粵港。

格凸河鎮旁如村養殖基地

2020年,白石巖鄉依託壩區資源,在水井壩區集中流轉土地1.3萬畝,地塊涉及幸福園村和幹水井村,用於種植紅芯紅薯。同時,白石巖鄉爲做大做強紅芯紅薯產業,以幹水井壩區爲種植核心區,向全鄉帶動輻射發展,共種植紅芯紅薯2萬畝。

紫雲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提升生態茶葉、紅芯紅薯、精品水果三大優勢產業,壯大蔬菜經濟和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思路,以全縣12個500畝以上壩區爲重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2020年,紫雲全縣發展紅芯紅薯3.5萬畝、紅辣椒2.5萬畝、菜芯等時令蔬菜4萬畝的“兩紅一心”主導產業,形成一批見效快、效益好、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爲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產業支撐。

五年來,紫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退耕還林、營造林、石漠化治理等爲抓手加強生態建設。202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8.63%。

紫雲實施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造就了壩羊鎮3.8萬畝茶葉園、板當鎮5000畝生態藍莓園、貓營鎮萬畝油茶園、火花鎮3萬畝冰脆李和2萬畝紫葡萄等特色農業產業。

紫雲依託較好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蜂、林下雞、林下菌等林下經濟,借“林”發力,做強“林文章”。目前,全縣林下雞200萬羽、林下蜂3萬羣、林下菌5000萬棒。

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中,紫雲堅持抓產業、促增收、確保羣衆穩定致富。在全縣162個行政村成立“村社合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規範營運,組織所有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精準建立“721”分紅模式,按照收益的70%用於貧困戶分紅、20%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10%爲參與產業生產環節務工貧困戶和參與產業訂單合作貧困戶二次勞務獎補,助民增收穩定脫貧。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妹家住在巖山頭,天天啃着包穀頭,一捧泥巴一碗飯,天一下雨貴如油……”這是曾在紫雲廣爲流傳的山歌,而今,紫雲人民又唱起了“出門路隨後,致富路拓寬,生活有奔頭……”這樣的山歌。

如今, 一條條小康路、致富路蜿蜒伸向紫雲羣山之間,爲全縣羣衆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同步小康提供了交通條件。

住房是民生之本。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猴場鎮坪上村苗族組,一棟棟提升改造的木瓦房整齊排列,山腰上樹林鬱鬱蔥蔥,整個村莊在夕陽照射下顯得格外美麗。

“這棟木瓦房修建有60多年了,由於牆面是竹編籬笆牆,時間久了,籬笆脫落透風嚴重;感謝政府的關懷,把竹編籬笆牆裝成了木板,房蓋翻修了,室內地面也硬化了。”70多歲的村民雷老多說,不僅房屋改造翻新了,政府還爲她們添置了廚房竈臺、櫥櫃,修建了廁所,改造後的房屋與新房沒兩樣。

2020年,猴場鎮對坪上村、打啷村主體結構較爲堅固的木瓦房進行提升改造,改造後的木瓦房不僅改善了農戶的居住環境,還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猴場鎮木瓦房的提升改善是紫雲住房安全保障建設中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紫雲全縣實施危房改造2434戶,整治透風漏雨民房4584戶。

自古麻山水稀缺,喝水如喫油。2018年,大營鎮建成鼠場坡飲水工程,解決了大營鎮大營村、星進村、金龍村、打彩村等村1200餘戶,以及大營鎮政府機關、大營中學、大營小學等共1萬餘人飲水問題。

在宗地鎮歪寨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着一個嶄新的鋁製大水箱。

“政府不僅幫我們安裝了蓄水箱,還配置了淨水器,現在喝的水很乾淨。”歪寨村魯哩組村民韋小波告訴記者,以前村裏人喝的都是“望天水”,房頂上蓄好的雨水直接飲用,不僅不夠用、且不衛生。如今,通過縣水務部門通過小水窖供水工程,安裝了大容量的水窖,還配備了淨水器,水質變乾淨了。

“以前是不喝不行、喝了生病,有時還缺水,自從用上了自來水,老百姓的心徹底放下了。”大營村村民韋堂國如是說。

紫雲脫貧攻堅工作中,乘勢而爲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緊緊抓住青島市即墨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紫雲的機遇,切實推動資金扶持、項目支持、人才培訓等各項工作,推進了紫雲醫療、農業、教育等事業的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火花鎮光伏電站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紫雲全縣幹部羣衆鉚足幹勁、迎難而上,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解開一個個脫貧死結,找到一條條門路,補齊一塊塊短板,羣衆生活生產環境得到改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7307戶117634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展望“十四五”,紫雲全縣人民將繼續奮鬥,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安順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