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雖然錢買不到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人們的生活還是離不開錢。一提到賺錢,除了本本分分的做打工人之外,自然還有其他渠道。比如繼承或者是自我理財,用原有的物質基礎去創造更多的財富。

在黑龍江就有這樣的一位老大爺,曾經在信用社剛剛創辦的時候時,就選擇了入股成爲大銀行的一個小股東。入股時用了6元,那麼按照時代的發展來看的話,這6元的入股基金現在能夠漲到多少錢呢?1950年之後,農村信用社就已經慢慢的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起來。農村信用社的意思是什麼呢?

它就相當於是社員出錢,形成了一定的資金量。然後社員用錢的時候就可以到這裏來貸款。這個循環的過程,就讓農村信用社開始賺錢了。它就相當於是一個由社員組成的銀行。當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多數農民們可以在農村信用社內得到很多幫助。

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以在農村信用社內部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所以在1950年之後,有很多農民們更加依賴於農村信用社。這樣美好的前景,自然也就吸引了很多有理財觀念的人的青睞。1957年時,黑龍江一位張先生就覺得好玩。拿出了自己半個月的生活開支,也就是6塊錢,去入股當地的合作社。

既然已經入股,那麼自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其中年底分紅自然是避免不了的。自1958年開始,張先生在當時每一年能夠拿到的分紅也還算不錯,但是直到1973年之後,由於國家的經濟體制慢慢的發生了改變,政策也在不斷的優化。這時候張大爺能夠從農村信用社拿到的分紅也就越來越少了。

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們也就慢慢的遺忘了這件事情。包括張大爺自己,因爲手中拿到的分紅金額在不斷的變少,也就不願意再重提這些事情。而農村信用社這邊也因爲不斷優化的進程,慢慢忘記了當初張先生入股6塊錢股份的事情。63年的時間過去之後,張大爺早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張大爺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所有的遺產問題全部都交給了張大爺的一個侄子,名字叫做張鳳。然後張鳳就拿着張大爺贈送給自己的資金股票,就相當於是入股的憑證。跑到了當地的農村合作社去詢問,現在可以拿到多少年底分紅?如果按照常規的思維邏輯來看的話,也許憑藉着這一張憑證,會讓63年的投資金額翻了一番還拐了一個彎。

但是沒想到工作人員仔細的核算之後,卻告訴張鳳:當初入股的6元,現在也只能換到17塊3毛錢。這一聽就讓張鳳感覺十分失望,於是也沒有兌換金額,直接拿着自己手中的憑證就走了。大家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一下,如果是63年前農民欠了農村合作社6塊錢。那麼63年之後,這名農民需要歸還農村合作社多少錢?這一個金額和張大爺所遇到的這種情況,是不是會有天南地北的差距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