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達利歐:馬斯克的勇敢魄力,令我震驚

作者:粥左羅

來源:粥左羅(ID:fangdushe520)

1

達利歐:

馬斯克的勇敢魄力,令我震驚

達利歐在《原則》中寫到馬斯克那段,看得內心火熱,看書那天馬上就分享到社羣了。

達利歐:

我問到馬斯克是怎麼想到要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他回答中的勇敢魄力令我震驚。

馬斯克說:“在很長時間裏,我一直覺得發生一場全行星規模的災變是不可避免的,如瘟疫或者隕石撞地球,這就要求人類另找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比如火星。一天我瀏覽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網站,想看看他們的火星計劃搞得怎麼樣了,但我發現,他們甚至都沒有計劃要儘快登陸火星。”

他繼續說:“在與合夥夥伴賣掉貝寶後,我賺了1.8億美元,這時我突然想到,假如我用9000萬美元從俄羅斯買一些洲際彈道導彈,然後送一顆去火星,我就能激發人們探索火星的熱情。”

我問他在火箭學方面有沒有背景,他說沒有。

“我剛開始讀這方面的書。”他說。

這就是塑造者典型的思考和行爲方式。

這是達利歐分享“認識塑造者”時講到的。

達利歐認爲,一個塑造者,通常會在別人的質疑和反對之下,提出獨特和有價值的願景,並以美好的方式將其實現。

商界,慈善界,政界... 塑造者每個領域都有,塑造者有截然不同的類型,最重要的區別是,他們的塑造是以發明還是管理的形式出現。

愛因斯坦是通過發明進行塑造,他不用管理。傑克韋爾奇是通過管理塑造,他不必那麼善於創造。

喬布斯和馬斯克這樣的人最罕見,他們既能設想出各種發明,也能管理大型機構,讓這些設想變成現實。

達利歐總結的塑造者的特質,在馬斯克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是獨立思考者,不會讓任何東西或任何人妨礙自己追求大膽的目標,對於事情應該怎麼做,他在頭腦裏有十分堅定的規劃;

他極爲堅韌,因爲相對於追求夢想過程中經歷的痛苦而言,他關於未來的視野要比多數人寬廣,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情。

2

達利歐爲什麼會震驚?

與其說震驚,不如說羨慕

當然不光是達利歐羨慕,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羨慕。

爲何羨慕呢?

觀察自己,再看看身邊絕大多數人,我們好像都被什麼東西困住了,鎖死了,好像被什麼捶趴下了:

我們不敢 think big,或者說不是不敢想,而是喪失了那種能力,一想到這個,我就有深深的無力感,我們每天絞盡腦汁琢磨的,無非是怎麼多賺幾千塊錢,啥時候能買個房子,人家又開展新業務了好賺錢,我要不要也搞一下。

一琢磨這些,就很失落,人生不性感,你賺10萬,我賺1000萬,其實沒啥區別,將來賺一個億也沒啥區別,無非是喫好點住好點,依然是一眼望得到頭的人生,沒啥質的區別。

只好拿羅永浩那句話安慰自己:“每一個生命來到世間,都註定改變世界,你要麼把世界變得好一點,要麼把世界變得壞一點。”

簡單來說,人活着,最有魅力的東西,應該是創造性。

我們大部分人都喪失了創造性。

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命運賜予我們的基礎上,一丁點一丁點的演進優化,一個農村孩子可能想要走出農村到城裏定居,一個家境不錯的孩子要考上985或211然後到名企工作,終其一生我們無法跳脫環境塑造我們的重力。

我們是被塑造者,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人相反,是塑造者,我們被世界改變,他們改變世界。

達利歐的橋水基金非常成功,但是他依然羨慕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人。

喬布斯、馬斯克的事業,源於偉大的使命和願景。

達利歐其實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的創業不是始於偉大使命和願景,也是始於一個小想法,找身邊的朋友一起搭夥幹起,然後用持續進化,一點點進步,人員從兩三個到幾十個,然後上百個,管理的基金也越來越大。

達利歐比我們更聰明,他讓橋水持續經營至今45年,但他不是馬斯克那樣的創造者、顛覆者、改變世界進程的人。

做事方式更是如此。

達利歐寫的書叫《原則》,何謂原則?就是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直到你有了一套比較靠譜的做事方法論。

這樣很牛逼了,普通人能做到這樣的,沒有10%。

但顯然,馬斯克這樣的人,做事方式不是這樣。

這種優化式的做事方式,不可能誕生“登陸火星”這樣的創造力,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的嘲諷中搞電動車,併到今天徹底改變了這個行業。

對待財富上,也能看到兩者的不同。

馬斯克賣掉貝寶賺了1.8億美金,就想到拿出9000萬美金去買導彈,探索衛星。

1.8億美金,說實話,很多很多創業者都有這個錢,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還不夠多,更不會這麼使用財富,他們會想着如何賺到10億美金,如何使財富繼續增值。

大部分人會覺得,等我賺到多少錢之後,我就怎麼樣,其實人最後都變成了以追求財富爲目的。

人的行爲和價值觀互相影響的,你生命的前40年一心都爲錢而活,你的價值觀,思維,習慣都圍繞着財富升值,40歲時即使你賺夠了錢,也不會基因突變,變成馬斯克。

馬斯克是典型的把錢當手段當工具的人,他本身爲使命而活。

達利歐對待財富跟我們普通人一樣:他從很年輕時就搞投資賺錢,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賺到了很多錢。這時候他開始思考的命題是什麼?

是如何把財富傳承給自己的多代子孫。

達利歐說:

我畢生都在做這件事,也和其他人一樣錯估市場,當我不在時,我不敢保證其他人能把預估做好。
我不希望等我死後,我創造的、用來保護家人的財富盡付東流。我有了足夠的錢爲我的家庭設立一個信託,所以我開始思考,爲了將財富傳承給多代人,最好的資產配置組合應該是什麼樣子。

達利歐一生,在努力爲財富增值求解,也希望自己創造的財富能傳承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他看到自己做出的成績,當然會很滿意,如果是我,做夢都要笑醒。但他看到馬斯克這樣的人時,也難免會羨慕,另一種更富有創造力的生命。

3

馬斯克的勇敢魄力來源於何處?

每個人都想知道,他爲何如此沒有束縛的創造。

大多數商業創新僅僅是漸進的改善,在那些有幸在大創意上成功的企業家中,大部分人一直堅守在各自的行業裏,從事擴張和併購,而馬斯克是連環顛覆者:

SpaceX大幅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太空項目,是第一家將貨物艙發送給國際空間站的私營企業。
2020年5月31日凌晨3點23分,馬斯克將兩名宇航員+一隻恐龍玩偶成功送入太空。

這直接改寫了人類航天史。

因爲載人航天是航天領域難度最高的任務,在此之前,有能力進行載人發射的僅有蘇聯、美國和中國,這其中無一例外都是以國家力量在推動,私人搞這個成功,唯有馬斯克一人。

別說成不成,估計別人也壓根沒敢想吧。

英雄淚目,馬斯克在SpaceX載人發射成功後新聞發佈會上演講

他已經定了下一次的目標:將4個宇航員送上空間站。

特斯拉的成功在今天也尤爲矚目,已經成爲美國50年來第一家成功的新汽車製造商,並在這一過程中推動了電動汽車在全球的普及。

目前中國也進入一個電動車造車時代,蔚來,理想,小鵬等等,蔚來是2014年創立,理想是2015年創立,在中國屬於先行者,但不論他們將來多麼成功,都不能否認,他們不是電動車願景的開創者,他們是追隨者。

追隨者因爲看見,所以相信。

馬斯克出場時,是因爲相信,所以出發,所以他是汽車行業的顛覆者。

追隨者絕不會有顛覆者的勇敢魄力。

在2006年,距離蔚來創立還有8年時間,馬斯克就寫過一篇文章,題目爲:《特斯拉的祕密宏圖(你知我知)》。

在文章末尾,馬斯克簡單規劃的特斯拉三步走規劃:

第一步:生產跑車。
第二步:用掙到的錢生產價格實惠的車。
第三步:再用掙到的錢生產價格更實惠的車。

這跟寫着玩似的,當時也被大家嘲笑,汽車行業的人覺得這人好幼稚。

15年過去後,大家發現,這個男人真是這麼執行的。

馬斯克的勇敢魄力來源於何處?

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總結出兩點:

第一: 信念

信念,也或者是使命,反正很可悲的是,我們大多數人沒有,也不能體會有這個玩意到底是啥感覺,我們只能觀察馬斯克這樣的人來感受這一點。

從讀大學起,馬斯克就認定,人類必須轉向可持續能源,必須找到向地球以外擴張的道路。

這是他的基本信念。

所以,當他看到了一條可能的實現信條的道路時,他就不惜押上一切走上去。

爲什麼信念如此重要?

因爲偉大的事業一定充滿艱辛,只有鋼鐵般堅韌的人能做到,沒有信念,容易崩塌。

馬斯克的信念有多強?

他可以在連續三次發射失敗後依然保持高度清晰的願景與堅定決心。

SpaceX團隊的一位成員多利·辛格在問答網站Quora的一篇貼子上描述了馬斯克如何應對2008年8月獵鷹火箭(Falcon)的災難性發射失敗,那是獵鷹火箭的第三次連續失敗。

馬斯克從控制室走出來,馬上對惶恐的員工發表講話,告訴他們爲什麼必須振作起來,繼續努力。

辛格評論說:“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願意跟着他幹到底……這是我見過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領導力展示。”

上面我說到,財富對馬斯克來說不是目的只是工具,其實就連創立公司也是,如果NASA積極的推進登陸火星,馬斯克可能就不用做了,他發現NASA竟然放棄了,他說“大家有意願去,都覺得沒有成功的可能,於是就放棄了”,那好,我成立一家公司來做這件事。

一生爲一件大事而來,這就是有使命有信念的人。

馬斯克在國際宇航大會上放的火星旅行視頻

第二: 物理學

物理學爲何能給一個人勇敢魄力和創造力?

物理學家戴維·多伊奇在其偉大的著作《無限的起源》中,對樂觀主義者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定義。

真正的樂觀主義者,不是簡單的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而是相信任何不與物理學定律相矛盾的問題都能夠得到最終解決的人。

也就是說,一個問題,無論多麼困難,只要它跟物理定律不矛盾,它就一定有解決方法。

馬斯克正是堅定的相信這一點,所以纔有天才的勇氣,提出那些瘋狂的構想,人們覺得不可思議,但馬斯克認爲,物理學上行得通,就一定能做到。

所以,他不看NASA創造過什麼,也不考慮如何改造NASA的產品,他從本質出發,提出自己的構想。

馬斯克說:

“我的意思是,要從事物的基本事實出發,一點點推理,而不是用類推方式推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藉助類推而推理的。
這基本上意味着,你在複製別人做的事情,只是做了稍許變更。你只能這麼做,要不然,你不能靠智力把事情理順。
但是如果你想做新的事情,就必須應用物理學的方法。物理學就是用來發現違反直覺的新事物的。”

4

馬斯克遙不可及

但我還是不禁要想:

我們能從他身上學習什麼?

我在辦公室說,馬斯克好像不是普通人的一個很好的勵志學習對象,因爲他太遙不可及了。

但擺在我們面前這麼一個人,不從中學到些什麼,多可惜對吧?

我們要學習馬斯克的什麼呢?

我覺得還是回到開頭,學習他的勇敢魄力。

這好像是個沒什麼的詞,但仔細一想,我們缺失都缺少勇敢魄力。

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大多數日子,其實都是在謹小慎微的活着,重複就是一個證明,因爲重複雖然讓人生無望,但至少是穩妥的、安全的。

大家都是在靠慣性,走完餘生。

其實,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意味這你至少有個很大的優勢,即你決心改變的沉沒成本很低,因爲你本來就沒什麼好失去的。

如果你年薪幾十萬上百萬,有很不錯的工作或者事業,可能改變的成本很高,或者說你假如沒有進一步改變世界的願景,你也可以繼續推進,去做得更好,不用改變,更不用顛覆自己。

但如果你現在一無所有,你沒必要穩妥、安全的繼續走,你完全可以充滿破壞性一些,改變意味着新生。

無論你想換一個行業,換一個職業,掌握全新的能力,進入全新的領域,還是你有大膽的想法想去執行,你都可以破壞性的試一試。

一個基本的定律就是,改變有可能失敗,但不改變,只能慣性重複,其實你能看到10年後的樣子,你不害怕麼?

馬斯克說:不要單一地跟着所謂的大趨勢走。從物理學第一原理的角度來講,並不是通過類比去論證,而是通過所有你認爲最本質的元素去推論。這樣一來你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你應該做的,哪些只是你跟隨別人的腳步在做的。

我們大多數人,都太不勇敢,而我們的黃金時間又實在不多。

馬斯克2015年來清華時跟大家分享說:

你現在沒有孩子或者你可能沒有孩子,隨着你變老,你的職責在增多。
一旦你有了家庭,你就不是單單在拿自己冒險,而是拿你的家庭去冒險,去嘗試那些可能失敗的事情會變得越來越難。
所以,現在就去冒險吧,在你擁有那些義務之前,我非常提倡你們去冒個險。

當然,馬斯克也告訴我們:無論你是否是天才,都要極其努力。

這也是大家經常忽略的,以爲天才都不用太努力,其實不是,真正的天才比誰都努力。

馬斯克說:

努力工作意味着什麼?當我弟弟和我一起創立Zip2的時候,我們沒有購置任何房產作爲工作的地方,反而在一間又小又普通的辦公室裏開始我們的事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那個小小的沙發上。
我們互相討論想法,當時我們只有一臺電腦,白天需要用電腦運營網頁,編碼只能在晚上進行。我們每週7天每天24個小時幾乎都在工作。當時我有一個女朋友,她爲了跟我在一起不得不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

如果你要快速成立自己的公司,努力工作是必須的。你自己做一個很簡單的數學計算,別人工作50個小時,但是你工作100個小時,你會比別人多幹掉兩倍的工作。

所以,一起加倍努力,並嘗試讓人生有些改變吧,否則我們一不小心就將生命定型了,靠慣性走完餘生,人可以最終平凡,但不能默認平庸,否則是對生命的辜負。

穩妥的、安全的、重複着生活,是一種習慣。

勇敢,也是一種習慣,需要刻意練習,可以先想想,2021年是不是可以先做一些勇敢的嘗試,那麼它們是什麼?琢磨一下吧。

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

“理性的人讓自己適應世界,非理性的人在不停地試圖讓世界適應自己。所以,一切進步都要靠非理性的人。”

所以,有時候也不能一切都靠理性分析、遵循安全感行事,我們需要一些不理性時刻,勇敢時刻,來創造生命的活力。

注:本文參考資料:

1.《錢穎一對話馬斯克:SpaceX的來龍去脈》

2.《穆斯克與喬布斯:天才的共性》,作者Chris Anders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