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不能早點睡嗎?你這樣睡眠時間根本不夠,身體很容易喫不消的。”媽媽起牀上廁所,看到華子屋裏的燈還亮着,打開房門語重心長地提醒着。

華子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第幾個凌晨兩三點仍舊沒有睡意的日子了。說來也奇怪,雖說每晚都很晚入睡,但是自己每天都睡到十一二點,也並沒有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什麼不適的情況。

“媽,早睡早起就是'僞科學’,你看我每天這樣不還是生龍活虎的嗎?”華子有些不服氣。

當代的年輕人,經常也會面臨着像華子這樣的情況,由於壓力過大、或是情緒等其他的因素導致一入夜就睡不着的情況,但問及他們的睡眠時間,他們卻也總說着:“同樣都是睡眠八個小時,我沒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啊。”

那麼是不是早睡早起都適用於所有人呢?今天小妙就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的區別。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是老一輩人的教導,但是晚睡晚起,也不見得是一個壞習慣。

人體生物鐘分爲兩種,一種是“清晨型”,即早上容易興奮的人;一種是“夜間型”,即晚上容易興奮的人。

對於人體的睡眠機制而言,是由睡眠內穩態和生物鐘共同調節的。前者決定了你的活躍時間,後者決定了你的睡眠狀態。

人體的生物鐘會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種是基因。在我們的調控的機制中,一個叫DEC2的基因能夠抑制生物鐘的核心調控元件CLOCK和BMALL1,最終影響人的睡眠時長。這也是爲什麼有些人睡得少,但依然精神。

另一種是後天影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代人倡導的作息方式,在愛迪生髮明瞭電燈之後,人類從此有了“夜生活”。電視、電腦、影碟機等出現,夜晚的精彩使得人們生物鐘普遍後移。

晚睡晚起就會對身體有所損傷嗎?

不少人早已習慣“晚睡晚起”,“夜貓子”的行爲真得會影響身體健康嗎?專家認爲,事實並非如此。

每個人的作息規律不同,如果你沒有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也不用硬是“打破”自己的生態圈,強行改變生物鐘,反而會打亂自己的生物節奏,擾亂人體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週期。

睡眠時限也要因人而異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出的健康標準中,“睡得香”是睡眠質量的標準之一。睡眠健康的標準並不是睡眠時間越長越好,正常的睡眠結構週期分兩種: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這兩種睡眠交替一次,稱爲睡眠週期。每夜一般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90——110分鐘。

不同年齡段睡眠時間並不一致。嬰兒長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一般是20——24小時,兒童則需要9——10小時,成人7小時已經足夠,老年人則更短,一般6——8小時。

中老年人因爲夜間睡眠淺,白天運動後易疲勞,更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環境、勞動強度等綜合因素考慮自己的睡眠時間。

所以不必拘泥於每晚睡多少小時,只要睡到次日精神旺盛、頭腦清醒、辦事效率高,就是睡得飽,睡得好。

三種行爲療法讓你擁有健康睡眠

睡得好,比睡得多重要。睡得着,比什麼都重要。總有些人,被失眠困擾,明明已經困得不行,卻偏偏無法入睡。想安然入睡,可以試試以下幾種療法:

1.睡眠刺激自控治療:要求病人只有在睏意來臨時入睡,如果上牀後15——20分鐘不能入睡,則要起牀到其他房間去活動,感到睏意,再上牀,如此反覆。

2.睡眠限制治療:評估自己每晚睡眠平均小時數,然後把自己在牀上的時間限制在這個數值之內。

3.自我暗示療法:逐步放鬆精神和肌肉,加入自我暗示,誘導入睡。

睡眠是一種行爲習慣,與其糾結於睡眠時間,不如探討睡眠質量。好的睡眠質量纔是真正的休養生息,利於健康。

參考資料:

[1] 《早睡早起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解放軍健康[J].2011.03

[2] 《驚!早睡早起竟不是最科學的睡眠方式》.科普中國.2015-05-29

[3] 《健康睡眠不在時間長短睡眠時限因人而異》.科技與生活[J].2012年22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