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 龙葵草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世界从战后格局进入了新的格局——冷战,这一格局长期由美国和前苏联主导,最终以前苏联的瓦解宣告冷战结束。在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展开博弈,其中在太空方面的竞赛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先是前苏联在五十年代首次实现了将宇航员送出地球,然后是美国首次实现载人登月。

相比起前苏联将宇航员首次送出地球的壮举,美国的载人登月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印象。在感受到前苏联航天上的成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六十年代初就发表演讲,正式确定要执行载人登月计划。这一计划一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实现,第一艘登上月球的飞船是阿波罗11号,那三位宇航员的事迹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然而美国的登月计划在七十年代初就戛然而止,对此官方的解释是经费不足,但外界有不少声音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有的人认为美国可能在月球上发现了见不得人的东西,甚至有人对登月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一种声音演变到后面就形成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那么美国的登月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有什么理由怀疑登月是骗局?

1999年,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组织过一次民意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九成的美国人相信登月是真的,而有6%的受访者认为登月是骗局,剩下的5%对这个问题不感冒。但美国一档探索节目通过调查显示出来的结果出入很大,《流言终结者》调查发现有两成的美国人不相信登月的真实性。

自己国家的航天成就都要怀疑,这说明要么登月存在虚假成分,要么说明美国在登月方面的知识普及还不够。那么那些怀疑登月是骗局的人有什么证据呢?首先认为登月是骗局的人指出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照片中,美国国旗是立起来的。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不存在大气环流等运动,因此几乎不存在风这一说法,那么美国国旗为什么看起来像迎风飘扬的样子?

对此美国宇航局的官方解释是,该旗帜是特制的,它在任何环境中都是展开的,与是否存在风无关。怀疑者的第二个理由是,在照片中看不到宇航员的影子。他们认为宇航员去到月球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出现影子,但实际上地球的反光效果远比月球好,因此地球上形成的影子尤为明显,而月球上的影子可能非常浅显,甚至无法形成影子。

类似怀疑的理由还有很多,最终他们给登月骗局下定论,这是美国政府在摄影棚里主导的一场骗局,目的是在太空竞赛中营造超过前苏联的假象。

阿波罗飞船没有发射台真的能够从月球表面起飞吗?

除了以上的怀疑理由之外,还有人提出更专业的怀疑,即为什么阿波罗飞船离开月球表面时没有发射台的支持呢?在地球上,发射运载火箭都需要专门的发射台,这种装置能为运载火箭提供强劲的动力,因此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发射场景通常是火箭安放在发射台中间,倒数结束后就点燃发动机。

但在美国实现登月之前,没有任何国家登陆过月球,更别说在月球表面修建发射台了,那么登上月球的飞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呢?实际上这与登月舱的结构有关,阿波罗登月舱的整体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下降段,另一部分是上升段。下降段,顾名思义就是为登月舱的降落做准备,比如提供变轨、减速等预备操作。

下降段和上升段在月球轨道上分离,然后上升段独自在月球上选定的地点降落。当宇航员在月球上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登月舱,启动登月舱后上升段的上面级与下面级发生爆炸分离,这股爆炸所产生的推力推动上面级升空,然后进入月球轨道后与下降段汇合。也就是说,阿波罗飞船其实是自带“发射台”的,只不过它的发射台比较迷你。

看到这估计又会有朋友产生疑问,一个返回舱那么重,仅靠一个小小的下面级就能充当发射台的角色吗?在月球上确实可以,但在地球上就行不通了,因为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月球上将返回舱发射出去只需要耗费在地球上同样操作的六分之一的动力。由此可见,如果想从月球表面没有发射台来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明显是行不通的。

我国的嫦娥五号是如何从月表起飞的?

实际上除了美国之外,目前所有掌握登陆月球技术的国家都采用和阿波罗飞船相似的发射方法,我国的嫦娥五号也是靠自带的“发射台”来离开月球表面。与阿波罗11号相比,嫦娥五号的整体构造更为细致,它从上至下可以分为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嫦娥五号进入月球轨道后,着陆器和上升器作为统一单位,与轨道器、返回器在轨道上分离。

在着陆器和上升器进入月球范围的过程中,轨道器和返回器一直悬在月球轨道上等待返回任务的执行。着陆部分在月球表面降落后,月球探测仪器从舱内出来进行探测任务,任务完成后再回到舱内。这时候着陆器和上升器之间会发生动力分离,推动上升器进入月球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汇合,从而完成月球登陆和探测任务。

一直以来美国国内都存在怀疑登月真实性的人,但是他们所提出的质疑都逐一被NASA官方或者其他科学家给解释了,因此美国登月的真实性还是很高的,除非美国官方自己承认这是个骗局。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探月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未来是否会有中国宇航员登陆月球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