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紅星

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

近日,由廣電總局和北京市廣電局指導,奇樹有魚和星益新媒出品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在愛奇藝上線,表現不俗。影片聚焦“外賣小哥”羣體,以寫實的風格展現了“北漂”外賣送餐員李安全工作生活的苦辣酸甜。影片上線後熱度迅速上升至網絡電影第一名,並連續數日穩居前三名。

《中國飛俠》的故事不復雜。人到中年的李安全肩負了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壓:女兒患病需要大額醫藥費、出租屋被收回、送餐超時被罰款……妻子爲籌措女兒的醫藥費遠赴佛山打工、留他一人在北京照顧女兒,更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自強自立的“安全哥”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開啓了白天送外賣、晚上兼職代駕的奮鬥人生。最終,他因見義勇爲救下了即將墜樓的孩子成爲“網紅”,孩子看病的難題在社會熱心人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他自己也升職加薪,更登上了“北京榜樣”的舞臺。

影片故事框架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略微有點俗套。但中規中矩的基本盤讓整個片子相對穩妥可控,在此基礎上,影片還是做出了不少亮點。

細節真實了,故事就立起來了

《中國飛俠》講的是外賣小哥的故事。不難看出,這個選題希望“以小見大”,藉助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和奮鬥拼搏展現時代風貌,通過外賣員這一頗具互聯網色彩的新興職業折射時代發展。

外賣小哥這個羣體,觀衆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越是觀衆熟悉的人和事,拍起來越要講究細節真實,否則就會充滿懸浮感空洞感塑料感。把細節做實了,“以小見大”便水到渠成。

影片中,外賣員送餐的場景可謂高度還原現實。大量外景拍攝的鏡頭中可以看到,身着黃色和藍色外賣送餐員工作服的“小黃”和“小藍”們或三步並作兩步地飛奔着給客戶送餐,或騎着摩托車穿梭在車流中,或和行人一起等待紅綠燈,或在街邊對照着訂單打電話,與當今社會中隨處可見的外賣員送餐場景相符。在影片的取景中我們還看到了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以及衚衕小賣部門口擺放着的酸奶罐、汽水瓶等。

對於曾經見諸媒體的與外賣有關的負面報道,影片也沒有藏着掖着,而是將新聞中出現的一些案例和調研過程中瞭解到的事例也加了進來。比如:賣家將掉在地上的餐裝進顧客的食盒;外賣員偷喫顧客餐;外賣員之間的惡意競爭;外賣員送餐超時被拒收等。當然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如“小黃”提醒“小藍”箱子掉了;顧客禮貌地接收外賣員的餐;外賣員收到顧客打賞;同事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等。

影片中,李安全還介紹了他做外賣員的“攻略”:每天至少要送完六十單,每單不能超過十分鐘。熟悉轄區內的每一個客戶,每一棟樓。知道在哪裏上廁所不用排隊,知道哪個商戶需要等餐,連每個綠燈是多少秒,都能記下來。這套攻略讓人着實佩服,彷彿看到了現實中外賣員奔跑的身影。

在講述李安全的“北漂”生活時,影片對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描寫,幾乎是對奮鬥在大城市的小人物的真實寫照。起初,李安全一家三口蝸居在衚衕裏的一間小屋,屋裏陳列着簡單樸素但一應俱全且實用的傢俱家電,牆上貼滿了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學習的拼音表、數字圖,地上擺着給孩子洗澡用的大塑料盆。房間外有正在衚衕口刷牙的人和抱着西瓜走過的路人,甚至可以隱約聽到鄰居家的爭吵聲,生活氣息滿滿。

同時,影片在拍攝中藉助了鏡面反射構圖、畫中畫等手法,通過大小鏡面、電視機、攝像機、手機屏幕等多視角呈現,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也避免對出租屋等場景的描寫淪爲簡單直白的紀實。

影片中還有些細節起到了推進劇情、營造氣氛的效果。比如,李安全寄居的報刊亭雖然在一個相對偏遠的街區,一出門就可以看見高大上的望京soho,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與破舊矮小的報刊亭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反映出了主人公生活的艱辛。但是,這一間小小的報刊亭,李安全把這兒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和女兒必備的生活用品擺放得整齊有序,空間有限就在牆上掛毛巾、晾衣服,一有空就拿個小本子一筆一筆地算着女兒的手術費還差多少。因此,李安全聽到有個喝醉酒的人在報刊亭外嘔吐、小便時,第一反應是抓起一根棍子準備開門去揍這個“破壞”他家的人,但是在手抓到門把手的一剎那,他想到自己只是寄居在這裏,又把手鬆開了。這份隱忍,讓萬千“北漂”們直呼“扎心”。而後在李安全又一次因爲“愛管閒事”賠掉了辛辛苦苦給女兒攢的救命錢,回“家”看到報刊亭被拆時,情緒失控,和工作人員起了衝突,層層的鋪墊中,將故事的矛盾衝突一步步推向極致。

柔軟的價值觀表達才能更好落地

主要人物的塑造,是作品價值觀表達的重要方面。片中李安全面對生活的捶打,一直自立自強、誠實勞動,他也從未丟失自己的正義感和熱心腸,一直幫扶弱小、見義勇爲。

影片一開始,高速旋轉的高壓鍋氣閥、淋上熱油的生蠔、鍋裏炸得滋滋作響的雞塊,看得人胃口大開。一轉頭,廚師失手將炸雞塊掉在地上,他一臉可惜地瞅着雞塊,猶豫之後還是把雞塊放進盒子,結果抬頭就看到李安全木訥而認真的臉。李安全堅持道:“你給人換了我就送。”在略顯喜劇的開場中,李安全非常有責任心和正義感的外賣員形象就立住了。

隨後,李安全的生活雖然遭遇了一堆麻煩事,但是影片沒有把一系列“悲慘”事情講得很悲情。面對生活的重壓,李安全首先想到的是怎麼能本本分分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賺錢。

教育孩子怎樣做人,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萬千家庭上演。影片也將自己要表達的價值觀,融入李安全對女兒的教導中,這番價值表達顯得自然而然。比如,李安全在和女兒聊天中,講起自己當消防員被困火災現場,撞到第11扇門才找到可以脫身的通道的故事,告訴女兒:“小烏龜雖然慢,但只要它一直努力,總有一天,它會到達終點。”

再比如,妻子去廣東打工後,一次李安全帶着女兒一起送外賣,好心的用戶體量他的不易,爲他打賞了50塊錢。李安全用這50塊錢帶着女兒喫漢堡,告訴她這頓飯是剛纔收餐的阿姨請的,讓孩子記住世界的美好,知道感恩。但是當女兒提出,以後跟着爸爸一起送外賣,好得到更多打賞時,李安全馬上糾正她,人要靠自己勤勞雙手賺錢,不能只靠別人同情。這一番父親對女兒的教導,感恩、自強、尊嚴都在其中,卻絲毫不顯得說教。

影片最後,當李安全被評爲“北京榜樣年度人物”,上臺領獎的光榮時刻,他並沒有提到自己救人的經歷,也沒有發表什麼高大上的感慨,而是滿含熱淚地向給他捐款幫助他給女兒治病的人表示感謝。這符合劇中人物的人設,也樸素真誠地表現了感恩。

配角也出彩

影片中,李琦扮演的北京大爺給人的初印象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主。李安全的同事王忠厚騎摩托車送餐時和一輛小汽車發生剮蹭,兩人正在爭執,李安全趕緊上前勸阻,而路邊這位正搖着蒲扇逗鳥的北京大爺也趕來湊熱鬧,勸架時不光“動口”還“動腳”,當鳥籠被砸、寵物鳥飛走時,鬧着跟去派出所,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的“重大”損失,一副準備“碰瓷”的節奏。

但實則不然。觀衆很快就能看到“大爺”的良苦用心。他意不在自己要錢,一路追到派出所,是爲了護着李安全不被車主“欺負”,同時爲了也給李安全講講人生的經驗,在北京打拼不容易,不要輕易動手打架。

之後的劇情中,大爺出鏡的次數並不多,可大爺的“局氣”深得人心。李安全遇到困難時,大爺多次熱心地出手相助,並勸導他“這麼大個北京城,還活不下你”。

通過大爺的言行舉止,影片還原式地呈現出了交織着“傳統”與“現代”的北京這座城市的樣貌,也折射出北京“包容”的精神。北京歡迎有夢想的人來拼搏奮鬥,同時也表達了北京對勤勤懇懇工作的外來人員的“尊重”。影片最後借“大爺”之口點出了“中國飛俠”,也算是有俠義精神的兩個人彼此間的惺惺相惜。

影片中李安全的同事王忠厚算是一個“反面”人物,被人撞倒,李安全幫忙解圍,他不知感激;爲了獎金,竟偷走李安全送的餐。但在李安全父女倆無家可歸時,他將自己的上鋪讓了出來,在背上行囊離開北京時,他也向李安全坦誠自己曾經偷過兄弟的餐。愛佔那麼點小便宜,又有那麼點膽小怕事,甚至犯過一些過錯,內心裏會爲此糾結懊悔,渴望坦坦蕩蕩地活着,爲了在大城市討生活,也許許多人都有像王忠厚一樣的經歷吧。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中國飛俠》講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凡人的世界裏,煙火氣是不能少的。外賣小哥與美食是天然搭檔。影片開場,美食先於主角兒登場。雖稱不上珍饈美饌,卻也先抓住了觀衆的胃。

影片中李安全的妻子是個勤勞能喫苦的人,在北京當保姆,操勞着一家人的生活。她的形象並不完美,愛嘮叨,總認爲北京是屬於有文化的人的。但是女兒生病她着急,一邊埋怨丈夫愛管閒事用掉了女兒的救命錢,一邊想着節省生活費帶孩子回老家,甚至爲了儘快攢夠孩子手術費,又跑去佛山做足療師。她盡力守護自己女兒的樣子,讓人看着既心疼又能理解,這不就是普通人在面臨問題時的真實反應嗎?

影片中,李安全女兒的“懂事”總是能戳中淚點。小女孩似乎懂得父母的艱辛,從不提出“無理”的要求,手中常拿着個紅色的玩具手機,有時跟着爸爸送外賣,有時在快遞站乖乖地等爸爸下班回家。

第一次跟着爸爸回到狹小的報刊亭時,正好遇到大雨,騎着摩托車,雨衣並不能完全遮擋迎面而來的大雨,進屋後李安全趕緊給女兒擦掉頭上的雨水,而小女孩也很暖心地幫爸爸擦乾頭髮。報刊亭裏漏雨,爸爸在盆裏放了只紙折的小船,小女孩又開心起來。報刊亭地方有限,小女孩只能和爸爸蹲在路邊刷牙,這時她會和爸爸相互擦拭嘴邊的牙膏沫。跟着爸爸送外賣,看到爸爸臉上有汗,用手給爸爸擦汗。在一家人艱辛的生活裏,小女孩如同一道彩虹、一道陽光,帶來了色彩和溫暖。不少網友留言,“被安全哥的女兒‘暖化了’”“又騙我生女兒”等。

巧妙昇華主題

影片中,“中國飛俠”這個名字代表的是在危機時刻飛身救人的李安全,而拋開英雄的外殼,“中國飛俠”更象徵着在城市中奔走的外賣員們,以及推動中國發展、展現中國速度的各行各業的奮鬥者,他們都是“中國飛俠”,也都是普通人。影片在結尾設置了一場頒獎典禮,現場大屏播放着外賣員們的真實影像,借頒獎詞表達對外賣小哥以及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的敬意,記錄他們爲這個社會做出的貢獻。

影片還精心運用道具、場景等幫助故事表達。李安全的女兒生病體弱,就總是希望自己能自由自在地飛,影片在鋪設情節時巧妙地藉助了一個出現多次的道具——小女孩手中的紅色飛機來表達寓意。紅色飛機一直陪伴着小女孩,是希望的象徵。而在報刊亭被拆時,小女孩手中的飛機斷了左翼。一直到小女孩手術成功後和爸爸出遊時,飛機才又換成了完好的。她還有一個夢想,就是爸爸能帶着她去鳥巢玩。在小女孩的心目中,鳥巢是個夢想起飛的地方。影片結尾時就選用了鳥巢爲背景,也是在隱喻主人公一家實現了願望,夢想成真。

影片的“彩蛋”中,數名真實的“外賣小哥”出鏡講述他們的工作經歷。有人早上4點上班,晚上10點回家;有人連續30天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有人爲了送餐不超時爬了17層樓梯累癱在地。儘管工作如此不易,但是“李安全”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人希望通過送外賣償還母親治病欠下的債;有人希望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有人希望能帶全家去西藏旅遊。並且他們在工作中找到了幸福感,有人爲自己能參與到抗疫隊伍中而感到驕傲;有人因爲顧客送的兩個大紅蘋果高興好久;有人因爲同行給他沒油的車輛借了點油而感動。“跑起來有種自由的感覺,連空氣都不一樣”“感覺自己是個老闆,給自己打工”……從他們發自肺腑的樸實無華的言語中,更能感覺到普通勞動者奮鬥的快樂。真實人物講述既是對影片內容的呼應,也是對影片主旨的總結和昇華。

編輯|鮑楠徐蕾葉晨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