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開發高值良種,提供魚苗、飼料、魚藥乃至魚塘,還有技術服務和銷售渠道,合作養殖戶由此大大降低了病害和銷售不暢帶來的風險。成魚出塘後,只要品質符合既定標準要求,不愁銷路。

在坐擁1.3萬畝連片魚塘的“海上田園”青岐村,上述這種打通種、養、供、銷全鏈條,實現多方共贏的“智慧養魚”模式正流行開來。三水區漁業產業園以種業爲“芯片”的建設發展,開始在其中心區域——西南街道青岐村迎來收穫期。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打造,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龍頭企業、養殖戶的抱團合力,讓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的“智慧”含金量越來越足。

三方抱團興漁 一畝鱸魚可賣6萬元

劉永揚是青岐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村裏的一個養殖大戶。現在的他格外忙,既要給100畝魚塘搭保溫棚,努力養好第一批“優鱸3號”,又要騰出手來帶動村裏更多的養殖戶,加入“一條龍”的養魚生意中來。

“優鱸3號”是屬於大口黑鱸的一個優良品種,由位於青岐的種苗企業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下稱“梁氏種業”)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開發,兼具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成魚附加值高等優勢。

在村裏養了七八年魚的劉永揚,去年一口氣清空了自家魚塘裏養了好幾年的魽魚,換上了“優鱸3號”魚苗。在後續的養殖過程中,村裏另一家龍頭農業企業廣東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太二公司”)和梁氏種業一起管技術支撐、養殖監督,還管成魚收購,讓這批魚未來不愁銷路。

在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科研機構、龍頭企業、養殖戶通力合作,正在形成一條打通種、養、供、銷各個環節的淡水水產品產業鏈條。在園區內,一條加州鱸魚可以完成從良種選育實驗室到種苗孵化池,再轉到成魚塘,最後完成切片加工“遊”向餐桌的全過程。

這一鏈條的起始端,是擅於魚苗培育、繁殖、推廣的梁氏種業。其一頭連着林浩然院士工作站、珠江水產研究所等“智慧外腦”,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出“白金豐產鯽”“優鱸3號”等良種,一頭連着近在咫尺的太二公司等經銷商客戶,在完成孵化後出售魚苗。

“優鱸3號”種苗。/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

太二公司隸屬廣東九毛九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於2020年8月入駐青岐,現擁有3000多畝加州鱸成魚養殖基地,每年能向九毛九旗下的餐飲門店提供7500噸商品鱸魚。其從梁氏水產購入魚苗後對外“派單”,爲合作養殖戶提供魚苗、魚塘、飼料和技術服務、銷售渠道,成魚達到既定標準即進行收購。最後,鱸魚在太二公司加工中心完成切片包裝,再裝車送達餐館後廚。

“科研機構+龍頭企業+養殖戶”的發展模式,讓越來越多養殖戶看到賺頭。“加州鱸最快十個月一造,出塘後每畝最少可以賣出6萬元。良種良法有龍頭企業支持,資金成本不比養魽魚高,更比養桂花(學名鱖魚)低了不少。”劉永揚說,“比起單幹,養殖戶能夠有效降低病害和銷售渠道不暢等風險,村裏已經有好幾個大戶加入合作行列。”

良種良法爲養殖戶帶來效益增長,還將撬動青岐村淡水養殖產業結構升級。梁氏種業技術總監韓林強告訴記者,青岐村裏養殖“優鱸3號”的魚塘已有數千畝,在好行情和養殖大戶帶動下,加州鱸的養殖面積有望擴充佔據青岐所有魚塘的“半壁江山”。

時勢倒逼轉型 養魚不再拼運氣

三水位於三江匯流處,區內河網密佈,水質優良,淡水水產養殖歷史悠久。

東臨北江,南臨思賢滘,西臨青岐湧和西江,三面環水的青岐村曾是產糧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珠三角地區興起淡水養殖潮流,青岐村的村民們開挖河溝、引入江水養魚,將稻田改造爲回報率更高的魚塘。

坐擁1.3萬畝魚塘的“海上田園”青岐村,該村位於三水區西南街道。/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二十多年來,養魚是青岐村不少村民的生計,如今面積1.3萬畝的魚塘更是村莊的寶貴資源,水產養殖每年爲村民們帶來超過2700萬元的集體收入。不過,從改田爲塘一直到近些年,青岐村水質優良、魚塘密佈的優勢稟賦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都是因爲不懂技術喫的虧,”劉永揚說,多年前,桂花魚的一種基因病變讓青岐不少養殖戶喫了苦頭。村民從附近的水產市場選購魚苗時難以分辨,魚苗下塘後得養到約四兩重纔會發病。實際上,就算魚苗不發病,魚塘裏順利養出成魚,還得遇上好行情,才能賣出好價錢,“那時,養好魚都要拼運氣。”

劉永揚坦言,青岐村一直以傳統養殖爲主,村民們養的大多是四大家魚、桂花魚等常見品種,水產養殖科技含量和經濟價值較低,產業鏈條短,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這幾年,養殖戶們意識到,養魚生意到了要轉型升級的時候了。

2015年,青岐村引入梁氏種業及其旗下的白金種苗公司。該村淡水養殖開始從過去的小規模村民家庭式承包爲主,轉變爲側重引入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把目光投向漁業現代化和集約化發展。

其後,省級漁業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爲青岐村提高淡水養殖水平帶來重磅利好。

2017年,橫跨青岐、金本、河口三個片區的三水區漁業產業園獲評廣東省現代漁業產業園,劍指以水產種業爲“芯片”,打造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珠三角內陸漁業示範區和佛山版的“海上田園”。

隨後兩三年間,青岐村作爲三水區漁業產業園的中心區域,不斷聚強“智慧外腦”的力量。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團隊等科研力量青睞於此,以梁氏種業爲運營方的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智慧漁芯”落成啓用,一個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水產科技研發新平臺建了起來,並迅速轉化成帶動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優鱸3號”循環水育苗車間。/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攝

當下正在青岐村養殖戶之間走紅的“優鱸3號”,正是由梁氏種業和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開發,在2018年獲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新品種,2019年全國銷售量達到6億尾,在國內鱸魚種苗市場的佔有率接近10%。

最近,“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的良種開發又有新成果。韓林強說,梁氏種業分別與林浩然院士工作站、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開發的“鼎鱖1號”“禾花鯉(石鯉)”即將獲認定爲新品種,目前已有茂名、陽江多家大型養殖場成爲產能和渠道合作伙伴,“我們計劃用三到五年把銷售量提升到10億尾,歡迎青岐村有意願有實力的養殖大戶一起加入。”

聚力築巢引鳳 推動連片魚塘集約升級

正在青岐村颳起的“智慧養魚”風潮,不只養加州鱸一門生意。

從2018年開始在青岐發展的佛山市志明錦鯉養殖有限公司(下稱“志明錦鯉”),是一家生產、銷售純血統錦鯉的龍頭企業,和珠江水產研究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其代理的“鎮場之寶”大正三色錦鯉“多摩龍”曾兩次問鼎中國錦鯉大賽冠軍,價值不菲。

該企業創始人吳志明是土生土長的青岐人,計劃抓住三水區漁業產業園的發展利好,以家鄉爲大本營做強錦鯉事業。“回到青岐創業,我們在政府扶持下改造了160畝土塘。”吳志明說,“希望把錦鯉產業做成家鄉的名片。”

和志明錦鯉的考慮相似,對於大部分新入駐企業來說,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的“智慧”含量是選址的重要加分項,其標準化魚塘等養殖設施和配套也頗具吸引力。

佛山市志明錦鯉養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將客戶預訂好的錦鯉撈起。/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這些硬件水平之所以得到顯著提升,主要來自各級政府的資源傾斜支持。西南街道農業農村辦公室副主任黎家強介紹,近年來,西南街道把三水區漁業產業園作爲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先後投入4000萬元推進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起,省級漁業產業的牌子還爲產業園帶來了連續三年的“福利包”,市、區兩級每年兌現2000萬元建設資金。上述兩個方面的資金,都以青岐片區爲主要支持對象,以魚塘集約化、標準化改造爲重點內容。

“主要還是爲了築巢引鳳。”黎家強說,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要做強種業,離不開來自科研機構的智慧支持,而“智慧外腦”常常又和龍頭企業結伴而來,因此大型養殖企業在選址落腳時看重的集約化和標準化養殖設施,就成了產業園首先要築好的“巢”。

從當前已有的成效看,這擊中了青岐水產養殖發展的痛點。劉永揚說,太二公司、志明錦鯉第一批進駐的優質項目,都用上了村裏完成改造的標準魚塘,村裏對外發包的魚塘租價增長了三四成,每畝約達3000元。

“築巢引鳳”“智慧養魚”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有觀念升級。劉永揚說,村集體開始計劃投入資金,趕在一批魚塘屆滿承包期之前“出擊”,改造打通更大面積的連片魚塘。

村民們對於提高養殖業發展水平的意願和努力,得到了入駐企業的積極回應。韓林強說,對於青岐村裏的合作養殖戶,即便出塘產品不符合收購標準,梁氏種業也會盡量幫助他們另找渠道出售,並且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培訓。該企業還計劃在青岐打造專門的品控實驗室,讓“科研機構+龍頭企業+養殖戶”鏈條上的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青岐智慧養魚“一條龍”流程圖

在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青岐片區,“科研機構+龍頭企業+養殖戶”的發展模式,可以推動一條鱸魚完成從良種選育實驗室到種苗孵化池、再轉到成魚塘、最後完成切片加工“遊”向餐桌的全過程。

■ 良種開發

梁氏種業與珠江水產研究所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出國家新品種大口黑鱸“優鱸3號”。

■ 孵化育苗

梁氏種業在自家車間完成孵化和育苗,再向太二公司及合作養殖戶出售魚苗。

■ 成魚養殖

太二公司購入魚苗後對外“派單”,爲合作養殖戶提供魚苗、魚塘、飼料和成魚回購渠道,養殖戶還可以享受太二公司和梁氏種業的技術培訓和支撐。

■ 成魚切片加工

太二公司配套建設檢測和加工中心,鱸魚經檢測合格後完成切片和包裝。

■ 商品魚銷售

商品鱸魚裝車付運,送達餐館後廚。

文/佛山日報記者陳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