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上,七個音符隨機組合,爲音階變化帶來無限可能。

五線譜外,人的一生際遇萬千,爲藝術創作帶來無盡遐想。

39歲的曾春水不是沒有想過,如果22歲的他沒有選擇來到離家500公里開外的三水,現在的生活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會遇到同樣熱愛音樂的愛人嗎?會結識那麼多可愛的學生嗎?會在一座城市裏留下不同的履痕嗎?會因爲一首原創歌曲,而與一座城市結下深深的緣分嗎?

一切都不得而知,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2004年夏天,從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畢業的曾春水,將千里之外的江畔水鄉——三水視爲人生的第二故鄉。15年後,他從執教鞭多年的三水中學調入三水區文化館,從教書育人的“教書匠”轉爲一名爲羣衆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勤務兵”,而沒有轉變的是那少年時代跳動的音符,至今仍在他的藝術世界裏交織碰撞,久久迴響。

在民樂薰陶下成長

23載從藝生涯,曾春水的名字已經和音樂緊緊地交織在一起。

回憶過往,曾春水說他與音樂的緣分是天註定的——在江西會昌縣一個偏遠農村,曾春水的爺爺是村裏一名民間藝術家,吹拉彈唱不在話下,贛南採茶戲更是信手拈來。葫蘆絲、竹笛、口琴這類民間樂器所傳出的悠揚樂章,迴盪着曾春水童年的所有快樂回憶。

就這樣,音樂浸潤着曾春水的童蒙歲月,更牽引着他走上音樂之路。在那個沒多少娛樂活動的年代,縣裏有專門的採茶戲團,偶爾將採茶戲送到村裏演出,曾春水就會跟着爺爺奶奶一起聽採茶戲。

“正月新年剛剛過,新的一年纔開頭,老孃喊我上廣東,銀子花邊要九個,零星銅錢要幾吊……”這是贛南採茶戲中一出經典劇目《上廣東》。唱者無心聽者有意,戲中所唱,爲曾春水多年後的“上廣東”埋下了伏筆。

從小,只要聽到的旋律、會唱的歌曲,曾春水就能用樂器吹奏出來,可那時的他完全不懂音樂知識。他略爲得意地說,或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音樂天賦。

歌唱中的曾春水。/受訪者供圖

天賦加上熱愛,曾春水在高二那年開始系統學習聲樂。由於從小接觸的是民族音樂,他最擅長的也是民族唱法。

學生時代的曾春水,對歌唱家閻維文幾近癡迷。

不僅喜歡閻維文,他還研究閻維文、模仿閻維文。曾春水認爲,閻維文的唱腔結合了民族和美聲,將中西唱法完美結合在一起,細膩且渾厚,他喜歡這種感覺。

在校園裏無拘無束放聲歌唱的日子總會結束。很快,從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畢業的曾春水就面臨三個選擇,地方國稅局、江西武警總隊文工團和三水中學附屬初中音樂教師。這是三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他毅然選擇了最後一條。

理由很簡單,職業穩定、收入可觀、地處廣東。

學音樂花費不菲,這讓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就揹負了4萬元的外債。帶着“還債”的壓力,帶上父母給的200元路費,曾春水隻身一人來到了500公里開外的陌生城市——三水。

在那個年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相信,音樂是最重要的事。但生活的歷練,到底會帶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和解。多年後,他做過假設:如果當初選擇了文工團,或許會成爲一名歌唱家,這可是一條純粹的藝術之路啊。

“可是,如果這回事,誰又能說得準呢。”曾春水說。

在三尺講臺上成熟

執掌教鞭的15年,帶走了曾經的年少輕狂,詮釋了努力的定義。

回到2004年的夏天,22歲的曾春水“上廣東”,來到三水,懷揣着熱血與激情,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爲這所學校、這個城市做些什麼。

但一切並沒有如他想象中那麼順利。初爲人師,他就和一名學生幹了一架。

當調皮不聽話的學生遇上初來乍到年輕氣盛的老師,由於溝通不暢,他們互相伸了拳頭。也正是這個經歷,讓他深刻反省並認識到爲人師表的真正含義,讓他深入思考該如何與學生溝通,成爲一個讓學生喜愛的好老師。以至於後來,他的學生每每見到他,都會衝上去給他一個擁抱。

音樂裏的曾春水是嚴肅的,也是赤誠的。他從不挑選學生,不看天賦,只看是否喜歡、能否努力。

曾春水說,平日裏,同學們都是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練習,下午五時放學後開始訓練,有的六七時就下課,有的晚上還在練。凡他所帶的畢業班中,高考藝考前三名、中考前十名中,肯定有他的學生。

“能多帶出一個優秀的藝術人才,就不枉我這份職業。”任教15年,曾春水不僅毫無保留地傳授專業知識,還利用一切機會帶孩子們參加各類比賽。“孩子們其實很優秀,需要各類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曾春水說。

每一次比賽,他和學生總能捧回大大小小的獎盃。這些經歷,也爲曾春水帶來了三水區學科帶頭人、佛山市首屆高中音樂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指揮、優秀輔導員等一系列榮譽。

對於這些成就,曾春水不斷強調是三水中學給他的,是三水教育給他的。“做事要盡全力,力爭做到最好,這是在三水中學耳濡目染的教育精神。我是這樣做的,也教我的學生這樣做。”

2017年,三水中學迎來建校百年華誕,在學校慶典上,曾春水唱響了《三水中學校歌》,冥冥之中,似乎也在爲他的任教生涯畫上圓滿句號。2年後,他放下教鞭,開啓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在三江匯流處築夢

2019年,離開講壇的曾春水,成爲三水區文化館副館長,但他心中的“教鞭”,始終沒有放下。“我喜歡做教育,教好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懂音樂,懂藝術美,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他將那“滿是快樂自由的日子”的回憶帶進了這趟全新的旅途:新的平臺、新的挑戰,爲三水提供優質的羣衆公共文化服務。

嘗試創作,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2020年春節,正在和家人喫團圓飯的曾春水接到返崗通知,從老家趕回三水工作,越往廣東發現返粵的車輛越多。“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大家卻離開家鄉,離開家人紛紛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當時的場景令曾春水感慨萬分。

幾天後,曾春水無意中看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發表的一個詞作品:按上手印,按上情愫,你把忠誠寫成了請戰書;告別親友,告別父母,你把遺憾留給了團圓桌……讀到這裏,曾春水的思緒瞬間回到春節那天自己返粵時見到的場景。

一星期後,由曾春水作曲並演唱的三水區司法局抗疫題材原創公益勵志歌曲《守望》發佈。當時,由於疫情之下的條件限制,他沒有走進錄音棚,而是選擇在家裏用手機完成歌曲錄製,向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致敬。

對原創歌曲的嘗試,讓曾春水在創作領域實現突破。而對音樂的熱愛,始終推動着曾春水朝新的領域前行。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組建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團隊,是曾春水邁出的第二步。

在佛山市羣衆音樂舞蹈花會比賽中,曾春水(後排右五)與參賽演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去年6月,文化館女子合唱團完成重組,更名爲“淼城之聲合唱團”,加入了三分之二新鮮血液,還在佛山市第四屆羣衆合唱展演中喜獲第一名,這也是三水區首次拿到市級合唱比賽的第一名。

“我想排出更多高質量的節目,讓三水市民看到更高水平的演出。”曾春水說。每一首新作品,他都會仔細分析,找出與之搭配效果最好的旋律和樂器。“只要是對作品有益的嘗試,哪怕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對我而言都是一種享受。”

角色變了,擔子重了,心中的想法,卻似乎日漸豐盈。“我能爲三水文化做些什麼?”曾春水時常想。

人物簡介

曾春水,出生於1982年,現任佛山市三水區文化館副館長(主持全面工作)。高中音樂高級教師、副研究館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三水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2020年創作的歌曲《義無反顧》《守望》被中宣部、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和各大媒體展播,並獲佛山市羣衆音樂舞蹈花會比賽銅獎。原創歌曲《盼你回家》獲廣東省反邪教歌曲創作大賽銀獎。

對話

記者:有人說,創作的人是孤獨的,你是這樣嗎?

曾春水:對我來說,創作並不孤獨,只有用心生活、熱愛生活纔能有發自內心的熾熱的感受,有豐富的閱歷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記者:你2020年開始嘗試自己作曲,作曲這件事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曾春水:創作是美妙的,時刻帶給我驚喜。音符雖然只有七個,但是卻不是死板的七個數字,它是活的,是動的,是可以排列出無數個可能,這就是作曲最美妙的地方。

記者:新三水人、老師、文化館副館長,這三個角色你覺得有關聯嗎,對你有何影響?

曾春水:有關聯,因爲從小耳濡目染,對藝術產生了興趣,才能走上音樂這條路。因爲有了這個技能,纔有能力來到三水任教,做老師15年,我不斷提煉自己的專業能力、教學管理能力,有了良好的沉澱,才能轉行做副館長這個管理者,將來從事各類相關的行業才能得心應手。

記者:從高二開始學聲樂到現在,你始終從事着與音樂和藝術相關的職業,是什麼促使你能夠堅持那麼久?

曾春水:我不認爲這是堅持,人們只有在被迫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纔會提到要堅持,一直以來我都是在享受着我所從事的每一項事業,因爲熱愛因爲主動所以享受。

文/佛山日報記者吳昱萱

圖/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