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直接接触到银行了,啥啥啥都是在手机上完成操作,银行不过是间接在手机上面接触的,都无需触碰到实体,不需要迈入银行的大门;但在多年前,银行的作用是很大的,每天进银行的人是数不胜数。

那时网络不大发达,所以,都需要有一本存折,整个一大家子的人的钱全存在了存折之上,看着那个上面的数字,存折上面的数字,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所以,本文的事情,放在当今是不会成立,或是很难成立的。本文讲的是一个老大爷60年前与银行发生的故事。60年前,这个老爷爷去银行存下了77块钱,那时代的77块钱,也算是一笔小巨款了哈!并且他一存就是60年,按照利息来算,会是多少钱呢?

或许有人会说,如今通货膨胀了,六十年过去,又得算上一笔利息,60年后取出,怎么着,也得几十万了吧?

错了!当老爷爷孙子去到银行一看余额,他是吓呆了。

确切来讲,这笔钱是被老爷爷存进了信用社。1958年的某一天,这位老爷爷大踏步走进了一家信用社,将身上的77元现金全部存入了当中,他当时办理的是死期,利率很高,有51%,但戏剧性的一幕如约发生( 没有戏剧性估计也就没本文了),半年后,这位老爷爷并没有将钱给取出。

或许是因为家中农活太多,又或许是当时有急事耽搁了他取钱。总之,老爷爷忘记取钱了。

多年后,老爷爷的孙子曾先生在打扫祖父房间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幕。

那是一张很久很久的存单了(顶多60年嘛!),纸面历经时光的洗礼已经变得暗黄,庆幸的是,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楚,上面的法律效应也都是在的。所以,曾家人都在琢磨着,将这笔钱取出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心中跟我们一样,怀着一股期待感,到底能取出多少呢?会不会是一笔几十万的小巨款?

为此,老大爷的孙子曾先生决意去中国银行处理这件事,之所以选择去中国银行,为的也就是这个事情的公平公正。然而,让他们惊呆的是,这77块钱存了60年,如今却只能取出八百多块,为啥呢?

原因也很简单,一,老大爷当初办理的是死期,利率虽高但只有半年,半年后,老大爷并没有取钱也没有续办业务,所以,这笔死期转活钱的利率一落千丈;二、在这60年间,利率等相关政策更改了数十次,所以,得到的钱才只有这么一点。

这个结果无疑让曾先生大吃一惊,其实,我们各位读者也是大为惊讶的,但这,全是正常的。银行是按照自己的操作流程来进行运转的,并且这套流程都是遵照法律来执行的,所以,得到这个结果,我们就能理解了。

如果老爷爷当年在半年后续办了业务,然后定期存款,这样进行60年,想必再取出时,定是一笔超级巨款了,朋友你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