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追了6集,國產劇再出良心之作!
2020年最高分國產劇《大江大河2》已經完結,正午陽光又一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前有《琅琊榜》《父母愛情》,後有《戰長沙》《僞裝者》,再者就是《知否知否》和《大江大河》。
國產劇裏的坑很多,但選擇正午陽光準沒有錯。
雖然已經誇過很多次了,但這回還得再誇一次。
因爲他們又推出了一部高分好劇——
《山海情》
最近電視臺掀起了一陣扶貧劇的高潮,而高潮的高潮就是《山海情》創下了五臺同步開播的局面。
不過不同的是,在播出版本上,寧夏衛視和東南衛視都採用了原聲版。
而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則採用了普通話配音版。
爲啥要分配音版和原聲版?
這還要從《山海情》裏的背景開始說起,因爲這是一部聚焦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寧夏大地上的扶貧故事。
因此爲了求真,劇裏的人都是一口濃郁的方言。
雖然方言不是那麼難懂,但爲了照顧到全國觀衆,最後片方還是決定給片子又配上了普通話。
據說配音時間非常緊張,只有10天。
遺憾的是,效果並不是特別好,配上去的音並不是演員的真聲,因此口型大多對不上,還特別違和。
於是劇播出之後,好多人因爲配音還打了差評。
配音版的槽點實在是多,所以小妹推薦大家務必去看原聲版。
90年代中國的沿海已經發展起來,而在遙遠的內陸寧夏,還有許多連飯都喫不飽的貧苦農村。
爲了讓大家能發展生產,政府提出了“吊莊移民”政策,就是將大山裏的村民遷出來,讓他們搬到銀川附近的平原上,開荒拓土。
而《山海情》的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着“吊裝之後的發展”展開的。
故事始於一個叫湧泉村的地方。
跟這個村名截然相反,那裏到處都是黃土,交通不便,水資源極度匱乏,莊稼也種不成,一旦揚起風,就能刮上幾天幾夜。
湧泉村還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窮到幾個兄弟合穿一條褲子。
誰出門辦事,那誰就有資格穿,沒褲子的人只能躺炕上待着。
本來村民老少還指望吊莊移民是個好出路,可沒想到,去的人回來報告,說那裏就是戈壁灘,條件還不如湧泉村。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一聽,誰都不願意去了,寧願就這麼賴着。
的確,沒人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的家去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從頭開始,這也是當地政府最爲頭疼的地方。
號召、動員,當所有的招數都用完了,湧泉村還沒能完成指標。
這個時候,馬得福從農校畢業被分配到了縣裏,說是專門來給吊莊移民項目幫忙的。
馬得福出身自湧泉村,對於村裏的情況也有一些瞭解。
他挨個勸說,希望跑回來的村民能回去,可是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沒人應他一聲。
相比於那些怎麼都勸不動的大人們,村裏的娃娃們卻急於走出大山。
他們甚至留下了書信,帶着糧食,跑到鐵軌,扒了火車就要出去闖。
這種撕裂的心態預示湧泉村必須要做出改變,但一眼看不到邊的黃土溝壑上,是永遠都不會落下的烈日。
走,又能走到哪裏?
湧泉村的人真就那麼怕喫苦?
不是,他們是怕喫苦的日子沒有盡頭。
老書記看穿了大家的心思,在動員大會上第一個報名吊莊移民,在縣領導的再三保證下,大家漸漸打消了顧慮。
但從頭開始,談何容易?
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就能輕易將整個村民的隊伍吞噬。
一晃過了幾年,移民政策纔有了點苗頭,可是新建的移民村還是沒能解決通電問題。
爲了讓安頓下來的村民不再產生回去的念頭,馬得福不知道往縣裏跑了多少次,白人找人晚上堵人。
動輒幾十裏的路程,他就靠着那輛自行車,來來回回,穿梭在烈日和風沙中,沒有盡頭。
爲了真實展現寧夏戈壁的風貌,《山海情》劇組來到了寧夏實地拍攝,完全深入到了當地人的生活當中。
風沙是最大的問題,刮起來的時候,人根本連眼睛都睜不開,而演員還要在這種條件下說詞、表演,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黃軒之前演了不少都市精英,但這回爲了《山海情》也完全豁出去了,蓬頭垢面,開口就是地道的方言。
本劇的西北風味非常濃,那是因爲劇方從一開始就將主演的籍貫鎖定在了陝甘寧。
黃軒是甘肅人,出現的閆妮、張嘉益、尤勇、白宇,都是陝西人。
大家說話都是擲地有聲,特別勁道。
不過播到第4集的時候,突然又插進來一個胡建閩南腔。
政府一直在考慮東西協作式的扶貧,讓發達的沿海地區幫助西北的欠發達地區,套用他們的先進經驗以及資金,讓西北地區儘快脫貧致富。
於是郭京飛飾演的陳金山就風塵僕僕地來了。
然而,這一路簡直不能用坎坷二字形容,他因爲在火車上見義勇爲,結果行李落在上面沒拿下來。
到了派出所裏又因爲胡建口音,導致民警沒一句話能聽懂。
“被偷東西的老教授,是治沙的。”
“自殺?”
“是啊,治沙。”
做筆錄的小夥滿臉疑惑,然後還是低頭寫下了“自殺”。
開會的時候更是爆笑,他一通講話,熱血沸騰慷慨激昂,結果下面的人全部都是大眼瞪小眼。
“大家開會都這麼安靜嗎?”
陳縣長的到來,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閩寧村的掛牌成立。
閩,寓意是福建;而寧,就是寧夏。
閩寧村的建立,也是爲了能吸引更多老百姓能移民,爲這裏的發展添磚加瓦。
陳縣長在考察之後就指出,村裏太多遊手好閒的年輕人了,而沿海地區剛好對於勞動力有很大的需求。
如果能將這些娃娃們送到那裏打工賺錢,這樣他們既能見了世面還能賺錢來回報家鄉。
不過這個會開的也非常不容易,陳縣長旁邊還得坐兩個同聲翻譯。
整個過程笑點非常多,但也充分展現了那個年代那個地方,大家的格局和困境。
《山海情》最爲打動人心的地方就在這裏,那就是真實、貼近生活。
不再是傳統主旋律裏的喊喊口號、煽煽情,而是讓角色與觀衆產生共情,讓觀衆感覺到這個人物彷彿就出現在我們身邊一樣。
最爲難得的是,儘管在時間上跨度很大,但該劇只有23集,每天兩集,半個月就能播完。
不需要什麼都講,因爲那只是流水賬。
選擇一個角度,冷靜客觀地再現就已足夠精彩,因爲從我們現在去看,那段歷史本身也是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