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中,展示着一本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印行的《渡江一日》,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件文物和渡江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究竟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快和丹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物展示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方面宣告“引退”,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加紧部署长江防线。

1949年二三月间,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100万人,统归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等广大地区。

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将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毛泽东提出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人民解放军为此数度推迟渡江南进的时间。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和朱德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绘了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

万船齐发横渡长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江岸炮兵掩护步兵渡江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方针得以贯彻实施的生动体现。没有这场战役,就不能彻底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不能彻底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千百艘船直驶南岸

这本《渡江一日》便源自于战前的动员宣传。当年,为了如实记载渡江作战、百万雄师下江南这一波澜壮阔、永垂军史的伟大战役,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在渡江作战之前,发出号召,动员全军同志在渡江作战中动笔为文。

战后,指战员、炮兵、船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渡江战役亲历者们向三野政治部踊跃投稿,稿件总数500余篇,字数达100万以上,编委们从中精选了120篇稿件,整理出版了《渡江一日》,为我们记载了1949年4月23日那个永恒的夜晚。

《渡江一日》全书共20余万字,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三野渡江前后和渡江作战时的情况。书中附有48幅照片,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如向长江进军、医务人员蒙眼练习包扎、战士们制作芦苇救生圈、江北民众开河道、向江边进军、千船齐放大军渡江、骑兵经过白渡桥、追击敌人、国民党军举手投降等。其中解放军战士飞身登岸、解放军严格执行城市政策,进城之后在马路上露宿的两张照片更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书中一组18幅图片的“英勇的渡江竞赛”连环画,实录了解放军213团在无为县渡江作战的壮烈经过。全书图文并茂,令人如在作战现场,极富可读性。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

《渡江一日》全景记录了渡江之前千军万马挺近江边、积极备战在长江北岸,到英勇渡江、发起总攻的渡江之夜,到胜利追击,攻占南京,大围歼战胜利结束的历史进程。

书中记录了备战在北岸的情形、英勇的水手和船工、江南人民的爱与恨,内容丰富真实,笔情朴素简练,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再现了渡江作战这一规模巨大、作战艰苦的伟大战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