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革命紀念館《爲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中,展示着一本由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印行的《渡江一日》,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件文物和渡江戰役有着密切的聯繫。究竟它的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快和丹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文物展示

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沉重打擊下,國民黨政治、經濟、軍事陷入總崩潰。蔣介石爲了贏得時間,伺機捲土重來,企圖依託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一方面宣告“引退”,由“代總統”李宗仁出面提出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面仍以國民黨總裁身份總攬軍政大權,加緊部署長江防線。

1949年二三月間,中央軍委依據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既定方針,命令第二、第三野戰軍和中原、華東軍區部隊共100萬人,統歸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鄧小平爲書記)指揮,準備在5月汛期到來之前發起渡江作戰,殲滅湯恩伯集團,奪取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蘇、安徽、浙江省等廣大地區。

3月31日,總前委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決定將第二、第三野戰軍組成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戰法,首先殲滅沿江防禦之敵,然後向南發展,奪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徹底摧毀國民黨統治的政治、經濟中心。

《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

爲了早日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毛澤東提出了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人民解放軍爲此數度推遲渡江南進的時間。當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已達成的和平協定上簽字後,毛澤東和朱德於1949年4月21日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大軍,發起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渡江作戰。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陸、海、空軍組成的長江防線。22日,國民黨軍實施總退卻,分別向浙贛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22年反動統治的滅亡。

解放軍佔領總統府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民解放軍衝破長江天險、解放南京的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興奮異常,揮筆題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描繪瞭解放軍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的雄偉場面。

萬船齊發橫渡長江

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爲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江岸炮兵掩護步兵渡江

渡江戰役的勝利是我黨“將革命進行到底”戰略方針得以貫徹實施的生動體現。沒有這場戰役,就不能徹底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不能徹底結束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就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千百艘船直駛南岸

這本《渡江一日》便源自於戰前的動員宣傳。當年,爲了如實記載渡江作戰、百萬雄師下江南這一波瀾壯闊、永垂軍史的偉大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在渡江作戰之前,發出號召,動員全軍同志在渡江作戰中動筆爲文。

戰後,指戰員、炮兵、船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渡江戰役親歷者們向三野政治部踊躍投稿,稿件總數500餘篇,字數達100萬以上,編委們從中精選了120篇稿件,整理出版了《渡江一日》,爲我們記載了1949年4月23日那個永恆的夜晚。

《渡江一日》全書共20餘萬字,從各個側面反映了三野渡江前後和渡江作戰時的情況。書中附有48幅照片,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如向長江進軍、醫務人員矇眼練習包紮、戰士們製作蘆葦救生圈、江北民衆開河道、向江邊進軍、千船齊放大軍渡江、騎兵經過白渡橋、追擊敵人、國民黨軍舉手投降等。其中解放軍戰士飛身登岸、解放軍嚴格執行城市政策,進城之後在馬路上露宿的兩張照片更是流傳已久的經典作品。書中一組18幅圖片的“英勇的渡江競賽”連環畫,實錄瞭解放軍213團在無爲縣渡江作戰的壯烈經過。全書圖文並茂,令人如在作戰現場,極富可讀性。

嚴守紀律的解放軍官兵夜宿上海街頭

《渡江一日》全景記錄了渡江之前千軍萬馬挺近江邊、積極備戰在長江北岸,到英勇渡江、發起總攻的渡江之夜,到勝利追擊,攻佔南京,大圍殲戰勝利結束的歷史進程。

書中記錄了備戰在北岸的情形、英勇的水手和船工、江南人民的愛與恨,內容豐富真實,筆情樸素簡練,以報告文學的方式再現了渡江作戰這一規模巨大、作戰艱苦的偉大戰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