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經專訪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寬鬆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並不是“免費的午餐”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梁宏亮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在帶來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同時,也在擾動着全球經濟。站在2021年的新起點上,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重磅推出了“巔峯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中,邀請六位諾獎得主,圍繞全球經濟趨勢和科技創新等議題,進行了深度討論;在第二季中,每經商學院對話橫跨太平洋大西洋的三大洲七位商學院院長,圍繞全球資源要素配置、商業領導力和商學院教育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第三季,每經商學院邀請多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圍繞經濟復甦與全球財政與貨幣政策等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本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首席經濟顧問、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

羅格夫教授現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現金的詛咒》《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等金融著作。

在談到此次新冠疫情將如何重塑全球的“經濟地理”時,羅格夫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將放緩全球化的步伐。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並不是‘免費的午餐’。短期來看,技術操作層面沒什麼問題,長期來看卻存在巨大的風險。那些認爲簡單通過預算赤字就能爲一長串社會公共項目‘買單’的想法是非常天真和愚蠢的。”

強大的社保體系十分重要

新冠疫情衝擊着製造業,中小企業和私人業者。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承受如此漫長和猛烈的衝擊。

就市場層面而言,羅格夫認爲,雖然中小企業的破產可視爲疫情引發的更廣泛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部分,但許多原本能夠正常經營的企業破產,反而導致大型上市企業佔據了比原來更大的市場地位。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平等”。

就社會層面而言,羅格夫表示:“新冠疫情還在西方各國社會內部造成了顯著的‘不平等’。我們應該爲弱勢羣體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此次疫情再次印證了——擁有強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對增強經濟韌性、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就國家層面而言,雖然這場疫情凸顯了發達經濟體內部嚴重的不平等問題,但低收入國家遭受的痛苦要深重得多。“南北差距”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羅格夫認爲,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在未來數年與新冠疫情纏鬥,並面臨未來十年發展停滯的可能。而低收入國家的長期衰退有可能會導致債務危機和通脹危機的接連爆發。

“全球層面,不平等將會加劇。很多時候,那些經濟學家和政治領導人更多關注的只是所處的富裕國家內部的不平等,卻很少關注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巨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羅格夫直言。

加強全球貿易合作

對全球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事實上,早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全球化就已經受到貿易戰、反移民浪潮等因素的嚴重威脅。

羅格夫表示:“新冠疫情將放緩全球化的步伐。在疫情衝擊下,許多公司正重新考慮佈局其全球產業鏈,國家則計劃讓生產回縮國內。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僅僅來自經濟領域,還來自政治領域。”

在羅格夫看來,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逆全球化”的現象,根本原因之一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的國家收入再分配出現問題,稅收和財富的(合理)轉移並沒有真正發生。除此之外,政治因素對於“逆全球化”的推動也不容忽視。

目前,新冠疫情的陰霾依然籠罩着全球經濟,它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就業、經濟增長和政治。以美國爲例,羅格夫指出,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長期累計損失可能比短期影響大一個數量級。從行爲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安情緒將長期縈繞在民衆心頭。“任何經歷過1930年大蕭條時期的人都知道,這種傷痕累累的經歷影響了他們一生的經濟行爲。”羅格夫補充道。

羅格夫告訴記者:“沒人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只有新冠疫苗大面積地推廣應用並取得成效,我們纔有可能看到全球化的實質性復甦。”他認爲,新冠疫情持續肆虐,更應該加強而不是削弱全球貿易和國際合作。

支付技術或重塑全球金融

羅格夫認爲,從長遠來看,危機中也蘊藏着機遇,新冠疫情促使了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更爲廣泛的經濟結構調整。“多國經濟都需要進行長期的重組,只有那些能夠創造出新就業機會、開拓出新經濟領域的國家才能成功。”

新冠疫情還加速了向“無現金社會”轉變的長期進程。例如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臉書加速Libra數字貨幣項目。在羅格夫看來,新冠疫情後的世界,支付技術將會迅速發展,這些將極可能重塑全球金融。“向數字貨幣的轉變將讓實施深度負利率變得更容易,這將大大有助於恢復貨幣政策在應對經濟危機時的效力。”

他還認爲隨着經濟結構調整,這場危機可能會引發一波創新浪潮,誕生新的業態,比如在線大學教育模式。

事實上,此次危機除了促使經濟領域出現變革,也在城市化領域孕育着機遇。在羅格夫看來,鑑於這場危機凸顯了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帶來的巨大風險,新冠疫情可能會最終結束過度擴張的城市化和中小城市“空心化”。他向記者分享了他的觀察:“未來,新冠疫情將進一步促使遠程辦公的流行,帶來一種‘去中心化’的趨勢,對工作者、對產業生態都有着巨大的影響。”

羅格夫認爲,儘管疫情導致一些西方國家許多大城市的商業房地產價值暴跌,但它卻給郊區和一些沒落已久的中小城市帶來了機遇,引發新一輪建設和投資潮。

最後,在預測接下來的全球經濟形勢時,羅格夫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復甦最大的不確定性仍然來自新冠疫情。許多國家或將花費數年才能將人均收入恢復到2019年底的相同水平。不過,中國作爲全球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國家,其經濟前景顯然要光明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