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都迎來了“急凍”模式

很多人都冷的手腳冰涼

然而,冬天雙腳暖不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體好不好

冬季做好足部保健,很重要!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上生

冬天的時候,如果你光腳踩在家裏的地板、瓷磚上,爸媽或者長輩總是會讓你把鞋襪穿上,告訴你“寒從腳上生”,腳要是凍到了,是要生病的!

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腳距離心臟最遠,血供相對較差,血液帶來的熱量也就少;另外腳的脂肪層薄,禦寒能力差,特別容易受寒。

在中醫觀念中,腿腳部位又是經絡彙集的地方,這裏受寒,就很容易出現呼吸、消化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等。

可以說,冬季養生保健,保持足部的溫暖和氣血順暢,是很重要的!

3招擁有溫暖雙腳

在生活裏,注意一些細節,做好幾件事,就能很輕鬆的擁有溫暖的雙腳啦!

早晨起牀動動腳

早上醒來,在被窩裏就可以先活動活動腿腳:

上下活動腳趾,做個20次左右;

用腳掌轉圈,活動腳踝關節;

大腿肌肉收緊再放鬆,反覆10次左右。

這樣活動完再下牀,就不會感覺那麼冷了。

冬季鞋襪要選對

冬季要選擇穿寬鬆、柔軟、保暖性能好的襪子。如果是北方寒冷地區,外出時可以在襪子外貼上暖足貼,增強保暖效果,但要注意使用時間不可過長,以免燙傷。

睡覺時如果感覺腳冷,可以穿上襪子睡覺,但襪子不可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冬季鞋子尺碼選擇上要以寬鬆舒適爲主,太緊的鞋子不利於足部的血液循環,反而不保暖。

腳乾的人可以選擇加絨鞋墊,增加鞋子的保暖性;愛出腳汗的人應選擇吸溼性能好的鞋墊,保持鞋內的乾爽和溫暖。

睡前泡泡腳

睡前用熱水泡腳,能夠加速腿腳的血液循環,使雙腳獲得更多熱量,提升睡眠質量。

泡腳的水溫有講究,以38-43℃爲宜,體感上要熱而不燙,泡15~20分鐘爲宜。如果覺得燙腳,不要勉強浸泡,以免出現燙傷。

另外,日常泡腳最大的作用是提升雙腳溫度,除了熱水無需加入其他的藥材,以免足部皮膚不耐受,出現皮膚疾病。

如果做好各項保暖措施,雙腳依舊冰涼,就很有可能是氣血虧虛的表現,建議尋找專業的中醫師調養氣血。

在冬季,除了保持雙腳的溫暖,利用足底的穴位進行養生、保健,也是很好的選擇!

常按腳底3處穴位,更健康

腳底有許多穴位,常常按摩刺激幾個主要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養生保健,緩解身體不適症狀的作用。

湧泉穴

益腎,緩解失眠、頭痛

按摩湧泉穴,能夠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加速血液循環,同時活躍腎經,凝精聚氣,保持一天中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失眠、頭痛、耳鳴等問題的出現。

按摩技巧:手輕握成拳,關節微屈,五指併攏,輕叩腳底湧泉穴,每邊20~30次即可。

大都穴

緩解便祕、消化不良等

大都穴主脾臟,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腸胃健康運行,緩解便祕、消化不良、腹瀉等胃腸不適症狀。

按摩技巧:用大拇指稍用力按揉穴位,雙腳每側20~30次。

大敦穴

緩解焦慮、助眠

刺激大敦穴有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安神的作用,日常按摩更多的是起到安撫情緒,緩解焦慮,幫助睡眠的作用。

按摩技巧:將手指放在大敦穴處,按壓7~8分鐘,期間深呼吸,吐氣要慢。

最後,我們在進行足部的護理和保健時,也要注意觀察雙腳的狀態,一些“小毛病”可能就是身體存在疾病的症兆,要及時發現!

雙腳有5種表現,是疾病徵兆

雙腳除了是我們養生、保健的重要部位,還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一些足部異常,往往是身體存在疾病的表現。

腳掌痛麻查血糖

過高的血糖會讓神經系統代謝異常,導致神經纖維腫脹、變性,出現腳痛、腳麻等症狀。其中,疼痛多爲燒灼痛,麻木感會像穿着襪子的感覺。

腳底發冷查甲狀腺

甲狀腺是調節新陳代謝和體溫的器官,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時,四肢末端就會感覺冷。40歲以上女性如果長期腳冷,要及時就醫。

大腳趾腫痛警惕痛風

約50%的痛風會在大腳趾發作,如果大腳趾出現紅、腫、痛,比正常時候腫了一圈,就要當心是不是有痛風了。

關節疼當心類風溼

類風溼關節炎,會表現爲全身小關節(比如腳趾)的腫痛,並伴有僵硬等症狀,多爲對稱性。如果腳趾關節經常莫名腫痛,最好去風溼免疫科看看。

趾甲發黃可能免疫受損

免疫力下降,身體易受真菌感染,可引發甲癬,可能出現大腳趾甲厚重、發黃,發出難聞的氣味,顏色變深。

雙腳既是重要的養生部位

也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做好足部的護理和保健

健康度過一整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