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開年以來,A股極致行情愈演愈烈,在機構重倉股繼續走強的同時,不少中小盤股票卻跌跌不休。“機構抱團行爲還能延續多久”成爲市場熱議的話題,不少投資者也開始糾結,在連續兩年獲得較大收益後,是否需要將手上的權益基金“落袋爲安”?

富國基金認爲,機構抱團只是一個結果,核心在於抱團資產的業績預期好以及估值體系的變遷。事實上,這一輪機構抱團始於2016年。一方面,在2016年至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大公司的業績優勢不斷凸顯,相比中證500、中證1000業績的持續下滑,滬深300和上證50的業績較爲穩健。另一方面,2017年後,偏好“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外資開始加速入市,也加劇了消費股抱團行爲。

“從長期來看,在機構化、龍頭化的背景下,抱團或是未來大趨勢。目前A股與日股、美股、港股相比,成交額前五十名公司的成交額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也就是說,未來機構還可以抱得更緊。”富國基金表示。

中金公司也在其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認爲,機構持股向少部分個股集中或是長期趨勢。對比海外市場,投資者關注度或向少部分公司集中,具體表現爲不論是成交、市值還是營業收入,少部分股票佔據市場大部分比例,當前A股相關的集中指標與海外市場相比仍有差距。與此同時,被動/主動公募管理規模向頭部集中,將使得投資決策權向少部分人傾斜,投資行爲或將更一致。

富國基金認爲,考慮到目前公募基金抱團的板塊多處在景氣上行週期,短期內業績或難證僞,估值也沒有極端泡沫化,疊加新基金髮行如火如荼、居民“儲蓄大搬家”還未顯現,未來機構抱團或有波折,但短期較難真正瓦解。

那麼,2021年還能期待公募權益基金獲得較好的收益嗎?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取得亮眼收益。從歷史數據來看,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中位數連續兩年超過40%的確比較少見。

中銀證券在研報中認爲,主動權益型公募基金在 2021年依然有較高概率跑贏滬深300指數。其原因有二:一是A 股將持續結構性分化,公募選股優勢持續凸顯。二是北向資金對 A 股的影響持續加劇,而公募基金的投資風格已從“被動跟隨北向資金”切換到了當前“提前佈局趕超北向資金”。因此,公募基金持續獲取超額收益的邏輯大概率成立。業內人士表示,在A 股持續結構性分化的大背景下,權益投資能力強的公募基金公司仍是投資者首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