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融合创新迎接汽车产业变革

1月16日,位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展区的奥动新能源换电站,现场展示了可供多品牌多车型共享的20秒极速换电服务,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2020年,我国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脱颖而出,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崭露头角。2021年,汽车产业革命迈向以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中高级发展阶段。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有关部门、行业机构与领先企业的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电动化方向不动摇

近年来,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更加坚定,交通电动化、能源清洁化正在全球加速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指出,“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居全球首位,其中交通行业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呈增长趋势。”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电动化方向不动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目前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随着中高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消费也将逐步扩大。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也表示,要努力实现运输工具低碳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等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指导地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同时,将持续支持完善充电设施布局,加快新能源公交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对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发言中指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时,坚决遏制盲目投资现象,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

科技创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已经形成了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特色。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强调,随着汽车产业形态和消费模式变革,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汽车行业密切结合,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加速融合发展,汽车、交通、信息通信产业边界更加模糊,相互之间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新的时代特征。

汽车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行业创新的感受更为直观。“创新创造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潜力。”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中在高端电动汽车和经济性电动汽车产品。然而,从总量上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仍较低,新能源汽车不应只是燃油车的替代品,更应融合产业最新创新成果,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极致出行体验的跨时代产品。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仍然存在短板,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也没有摆脱传统模式。在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需要产学研用各环节合力解决。

即将迎来全方位突破

以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为起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过了十余年不平凡历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已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型,目前中国电池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努力。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表示,这意味着接下来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7%以上。

不仅传统造车企业在发力,造车新势力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2022年初,蔚来将推出下一代自动驾驶车辆,实现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飞跃。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过去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做得非常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一定会诞生世界著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事实正在证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此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和汽车的变革交融互动,使新能源汽车改变世界的前景越来越清晰和明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