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一线》 作者:胡梦莹  责编:商学颖

正在热播的现实主义大戏《山海情》播出以来,好评不断。在这部剧中,曾经的“国民初恋”黄轩摇身一变,面庞黑红,乡音醇厚,骑一辆“二八”自行车飞奔在戈壁乡间。他扮演的刚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小伙马得福,率先担起“吊庄”工作的重任,更成为带领西海固村民迈向脱贫之路的领路人。

日前,黄轩接受《一线》独家专访。谈及被网友夸出道十多年还极具少年感,演19岁少年毫不违和,他笑称和妆容也有很大关系,“妹妹头和脸上两抹高原红,我们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好像有那个感觉。我也尽量通过一些细节、眼神去贴近这个年龄段。”至于被夸“眼神清澈”,他打趣道,可能是因为睡得好。

自从郭京飞出场以来,黄轩与他的“鸡同鸭讲”飙方言、戈壁上的“浪漫画面”为本剧贡献了不少笑点。谈及拍摄幕后事,黄轩爆料称,郭京飞太调皮,老是要逗自己笑,而且天生眼神带笑,俩人的对手戏几乎场场都笑场,“我感觉导演最怕拍我们的戏。”

发现初恋李水花逃婚后,马得福不止放她走,还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对方,祝对方幸福。被问及现实中会不会做同样的事,黄轩笑说,“不好说,也许就带着水花跑了?哈哈,开玩笑,那剧没法再拍下去了。往大了说,得福还是一个将村民们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儿女情长前面的人。”

拍《山海情》沙尘暴说来就来,每天吃一嘴沙

《一线》:当初接下《山海情》是什么契机?正午阳光有没有提到,是看中你什么特质?

黄轩:我没有演过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剧。对这种题材挺好奇的,而且中国扶贫是非常正能量和了不起的事情,很值得演绎和歌颂;再者,孔笙导演是我一直想合作的导演,当时接到这部剧就非常高兴,很快就敲定了。

我其实是有听说,孔笙导演觉得我适合这个角色,然后正午就来找我了。

《一线》:你说过,梦想在西北土地说西北方言,演绎一个西北故事。收到邀请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黄轩:当然是很开心。我就是西北人,这部剧又是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拍摄的,说着西北方言,就有一种很亲切的、像回家的感觉。

《一线》:这次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黄轩:没有很大的困难。只是我没演过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剧,没有过农村生活的体验,拍摄前没有接触过扶贫干部。会担心诠释不好这个角色。所以会尽可能做准备,比如看过去的影像资料、新闻,和当地的村民和扶贫干部多交流。

《一线》:当时剧组为了拍戏扎根宁夏,没水没电,连棵纳凉的树都没有,是不是特别艰苦。

黄轩:这次的拍摄环境确实是一次比较特别的体验。真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沙尘暴说来就来,每天都是吃一嘴沙子。但是,这样也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更符合故事里的环境,表演也更真实,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好的。我也没觉得有多艰苦,大家都很享受这样的拍摄过程。

《一线》:大家都心疼马得福太累太辛苦了,大量骑自行车在戈壁上的戏份,要奔跑、还要驮人。

黄轩:这不算我拍过最累的戏,而且整个过程是轻松愉快的。之前拍的电影《非凡任务》应该是我迄今为止最累的一部戏,因为有非常多动作戏,然后也是在夏天的泰国拍摄的,气候条件也比较恶劣。

《一线》:导演说,你在杀青时大哭了一场。

黄轩:拍摄过程确实很温暖、很美好,台前幕后都像一家人一样,彼此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平时可能在北京、上海拍戏,拍完了,生活依然离得不远。但这次结束后,可能很难再回来了,就真的跟这段生活、这个地方告别了。

加上我是西北人,拍摄环境很像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这一切我都觉得很亲切,很舍不得。导演当时一喊杀青,我眼泪就下来了,总之是一次很不一样的美好的拍摄经历。

《一线》:演一部扶贫剧,会担心叫好不叫座吗?

黄轩:没有想那么多。拍摄前,我大部分时候是在新闻里看见“脱贫攻坚”相关的内容。演了这部剧之后,才更切实地感受到,为什么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拍这部剧的意义最主要还是希望能为国家的扶贫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而且经过导演对剧本的调试,演员在表演中的碰撞,加上里面也有很多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关系,时代的变迁,人物的变迁,等等,最后呈现出这样一部作品,我们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至于是不是叫好不叫座,就交给观众吧。

妹妹头+脸上两抹高原红,演19岁少年没太多顾虑

《一线》:是什么让马得福这样一个农校毕业生,还带着书生气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思想觉悟,积极投入劝返吊庄户的工作,带领村民走向致富?

黄轩:马得福是在农校毕业的,是他们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所以他的思想觉悟还是比较高的;再加上,他从小生长在涌泉村,村里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和外面的差距有多大,他是看在眼里的。也是打心底里希望可以通过努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一线》:他后期会有哪些成长?

黄轩:马得福身上有一股韧劲儿,在前期甚至带有一些执拗。比如村里不能通电的时候,他就去变电所门口干等着,干耗到对方没办法了才让他进去。

到后期,随着处理过的事、解决过的问题、见过的场面越来越多,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在有情况的时候会比较冷静地处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成熟。不会像最开始还比较慌张,有点愣头青。

《一线》:马得福放心上人离开,还把身上的钱给她,希望她好好的,有网友称他是“文学作品里那种有高贵心灵的小镇青年”。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你会和他做同样的事吗?

黄轩:这个说法还蛮有意思的。如果是我,不好说,也许就带着水花跑了?哈哈,开玩笑,那剧没法再拍下去了。因为往大了说,得福还是一个将村民们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儿女情长前面的人,所以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他会这么做,我是非常理解的。

《一线》:剧中你皮肤黝黑,还有很明显的红血丝,是怎么做到的?

黄轩:主要靠化妆。但那段时间我有刻意让自己晒黑一些,在外表上更接近角色。

《一线》:不过也有人觉得,你还是很俊俏啊,应该再土一点。

黄轩:哈哈,这其实就是比较符合角色形象的一个造型。因为马得福和其他村民不一样,他读过书,在农校上了学,会更加注重仪表一些,角色也需要那么一丝“书生气”。

《一线》:发型被网友调侃是“蒙奇奇同款”,对此会怎么回应?

黄轩:我剧中的造型主要是为了贴近角色,没想到网友们这么有想象力。嗯,好吧,我觉得蒙奇奇也挺可爱的。

《一线》:弹幕里,你被夸从服装、肤色到仪态都特别符合当地人,甚至坐板凳的姿态都很“农村”。

黄轩:这次演的是一个基层干部,马得福又是西北人。我们西北汉子,多少有点愣,有点直,他们的神态神情、说话方式、形体动作,都跟我们平时不一样。所以要演好这个角色,还是需要去感觉和观察。

《一线》:演19岁是少年期有过顾虑吗?

黄轩:还好。第一,19岁阶段比较短;第二,我们提前定妆,通过妆发和服装的改变,特别“妹妹头”和脸上两抹高原红,我们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哎,好像有那个感觉了。再结合对年轻的西北男孩的观察,我尽量通过一些细节、还有眼神去贴近这个年龄段。

《一线》:不少网友夸你“眼神太干净了,有少年感”。出道十多年,眼神还能保持清澈,是怎么做到的?

黄轩:是吗?大概是睡眠好吧,哈哈。

郭京飞太调皮还老逗我笑,对手戏场场都笑场

《一线》:这部戏的是实力派非常多,谈谈剧中的父母张嘉益、陶红老师吧。

黄轩:张嘉益老师,演戏非常好,他对角色的塑造能力和表演,真的让我印象深刻。角色的劲儿、甚至是带点粗鲁的状态他都找得很好。而且他待人很温暖。陶红老师也是,两位老师都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

《一线》:“初恋”李水花的扮演者热依扎呢?

黄轩:她是非常敬业、非常投入的演员,虽然刚生完小孩,但拍摄时也不会给大家添麻烦。我们相处也很愉快。

剧组的整个创作氛围、整个拍摄过程都非常欢乐,有特别多有趣的回忆。大家都很简单,相处非常融洽和快乐。

《一线》:和郭京飞的好几场对手戏都很喜感,他是不是很逗一人。

黄轩: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人,和他的对手戏非常好玩。他这个人太有趣、太调皮了。我俩私下关系也非常好。

《一线》:戏里你俩用方言“鸡同鸭讲”那场戏,拍的时候有没有笑场?

黄轩:那段戏真的很有趣,我们笑场好几次。他总是喜欢在对词、排练的时候给你搞一些好玩的事情,最后弄得你演不下去。

而且他的眼睛天生带着笑意,就好像在说“你怎么还不笑,还不笑”,反正一看就想笑,到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就笑了,两个人都收不住。我俩基本场场戏都笑场,估计导演他们都很怕拍到我们俩的戏,因为会耽误时间。

《一线》:骑车驮郭京飞那场戏,很多网友说“画面很美很浪漫”,他的手还扶着你的腰,台词也很爆笑,这段戏有什么发挥吗?他重吗?

黄轩:哈哈,我驮过郭京飞,也带过尤勇智老师。郭京飞具体多重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比我重。

这场戏基本是按照剧本上写的,不是我俩发挥的。因为路黑,他又是第一次来这么艰苦的地方走山路,也没别的交通工具。剧本写的就是我骑自行车带着他,他比较紧张,他估计没坐过这样的自行车、走过这样颠簸的路,自然就抓得很紧、抓着我的腰。但可能我俩这种人物的性格,演出来就会感觉很有喜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