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林彪携妻子儿子外逃,飞机在蒙古共和国坠落,史称九·一三事件。事情发生后,林彪昔日的直系下属都遭到了审查,其中包括原四野副参谋长苏静中将,在群众大会上,苏静并没有急于撇清和林彪的关系,反而说:“我和林彪的关系最密切。”这让所有人有些始料不及。苏静说:“我参军后,从红一军团到一一五师,从东北野战军到四野,除平型关大捷他(林彪)负伤,在后方,去苏联养伤外,战争年代都在他身边工作,关系能不密切?那时没有九一三,那时他是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都信任他,关系密切怎么了?

不过,最密切关系后面,则是林彪风光时,苏静只是去拜访过两次,而且都是因为工作关系,一次是关于编写东北战场的情况,罗荣桓让他去找林彪征求意见,一次是九届二中全会后,林彪召集参加军管的干部了解军管情况,而且,第二次还是特意请示了周总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知道当时苏家与林彪的住处只隔着一条街,而且林彪已经是副主席,一般人恨不得每天都去巴结。有人问苏静以前在林彪身边工作那么久,为什么不经常去看林彪,苏静却说:“我想去见他是见得到的,但我不会去,一是没有直接工作关系,二是他过去受伤,身体不好,不便打扰,特别是当了副主席,就更不能去了。

从这里看得出,苏静是一个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的人,他有自己的原则,绝对不会趋炎附势,他是一个真正的儒将。本文带你了解“能当十万兵”的苏静中将。

苏静,1910年出生于福建海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曾就读于漳州省立第八中学和漳州第二师范学校,并在读书期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之后,由于他带领学生上街游行,警察局要抓他,他就跑到了缅甸仰光附近的英脉镇做一个教师。因为当地非常尊师重教,所以他的生活水平不错。

不过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他却放弃外面丰厚的生活,返回了祖国,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他就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嘛。”回国后的苏静,没有回到老家,而是在厦门开了家照相馆。

1932年,红一军团主力的东路军打下了漳州,苏静就和另一个朋友苏精诚参加了红军,他们还拉了一支40多人,30多条枪的队伍,苏静任政委,由于他们这些人文化水平较高,主要从事演讲,宣传等工作,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们管他们叫“学生兵”。这一年苏静才22岁,而作为军团长的林彪也才26岁。接着,在罗荣桓分配下,苏静到了司令部担任通讯科参谋。

虽然没有带兵,不过苏静凭借着严谨、精明、机智在参谋的位置上做得是游刃有余,在粤北的水口战役期间,国民党军出动了飞机,这也是苏静第一次见到飞机,看到飞机扑来,他对学生兵们大喊:“往两边跑。”事后,科长批评他:“你不躲避,瞎喊什么?用你指挥呀?”他却说:“我觉得躲飞机不能乱跑,这里面有个窍门。飞机是奔人来的,的看清是从什么方向来的,迎着它跑不行,顺着它跑怕更危险,应该横着往两边跑,你跑得再快,也跑不过它。你往两边跑,它一下子就过去了。它来不及拐弯,轻易也不敢拐弯,因为它是俯冲,拐外可能就撞山上去了。”据说,林彪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直夸苏静有脑袋。

中央红军长征时,苏静任红一军团侦察科参谋,他每天都要带人去距离部队几十公里远的前面,侦察敌情,勘察地形道路,有时候因为和敌人遭遇,回来晚了,他还是坚持把第二天的行军路线画出来分发给部队,第二天他又早起,提前去侦察。有一次,在回来的路上,他和战友们迷路了,他就用了老马识途的办法,成功走了回来。红军2万5千里长征,苏静走的路要更多。这点聂荣臻是明白的,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不过,苏静对此却谦逊地说:“一个参谋,上有科长,再上面还有处长,参谋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呗。不带兵,有时上前线送个信,也不用打仗,用现在的话讲,叫‘坐机关’,比部队官兵享受多了。

抗战初,苏静任侦察科科长,1938年3月,国民党军派了个参谋带部电台和几个人到一一五师做联络工作,苏静负责与他们联络,并做接待工作,不过,他很快发现,友军参谋收买了师部的一个译电员,打算窃取密码本,这一切苏静都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拿回了密码本,处理了变节分子。还有,他还上演了一幕“借口吐真言”,把一些酒后的“情报”吐露给那个国民党参谋,让他发“情报”回总部,苏静则借着两人同住一室,假装喝醉睡觉的方式,把那个参谋所发的店吗都记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苏静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其中他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侦听敌人电台,破译密码,获取情报。之后又去了东北,一直跟在林彪身边,为林彪的指挥作战,提供了无数重要情报。比如秀水河子战斗,苏静率领情报部门摸清楚了国民党美械十三军的一个加强团位置、兵力、装备以及其附近的友军情况,在获得情报后,林彪集中兵力,在秀水河子把这个加强团吃掉了。两个月后,苏静和情报处又摸清了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八十七的情报,保证了大洼战斗的胜利。战后,林彪对秘书季中权说:“苏静能当十万兵。”四野从东北打到江南,林彪经常越过兵团、纵队,直接指挥到师,他的底气就在于苏静掌管的情报处。

事实上,苏静除了情报工作优秀外,在军事指挥上也有才能,在围歼廖耀湘兵团时,林彪就指派了一个重炮营归属苏静指挥,苏静在和独二师师长左叶商量后,于10月25日,指挥部队敲掉了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105师前卫一部,接着又攻击了105师师部,四十九军军部和105师,在黑灯瞎火中,这种攻击再攻击的战术,打得敌人弄不清对手实力,而重炮轰击,更是把廖耀湘打蒙了。这也是苏静唯一一次带兵打仗。

北平和平谈判时,苏静是唯一秘密进城的解放军代表,与傅作义共同起草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后来,苏静的儿子苏晓林问父亲,在谈判的时候怕吗?苏静淡淡地说:“那时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所以不会有危险,我只是个联络员。如果没有我,领导换别人去,也是一样的。”苏静可以把自己的功勋和危险说得如此风淡云轻,实乃儒将也。

1955年,大授衔,苏静授中将,1967年,总参军务部长的他被任命为铁道部军管会主任,当时铁道部长吕正操被批斗,无论批斗的人怎么教唆他去批斗吕正操,他都不表态。之后,苏静又调任国家计委任军代表,当时计委第一副主任余秋里也被批斗,大会上,造反派举手喊“打倒余秋里”,他就是不举手。后来,他说:群众看我不举手,劲头就不大了,有人就朝我使劲了。这就是苏静的硬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