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梓淇

來源:BT財經(ID:btcjv1)

2020年,包括聚美優品、暢遊58同城、易車在內的多家在美中概股完成私有化退市,退市帶走了市值,也帶走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money,這不,寺庫也宣佈要私有化了。

韭菜味兒又來了

日前,奢侈品電商寺庫網宣佈,公司創始人兼CEO李日學向董事會發出了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建議書,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3.27美元(相當於每股A類股6.54美元)的現金收購寺庫網全部在外流通的A類普通股,交易一旦完成,寺庫就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成爲近一年來第三傢俬有化的中概股。

寺庫是奢侈品垂類公司,2017年纔剛上市,股價從最高點15.48美金,一直跌到現在的2-3美元,市值僅有區區2億美元,然後宣佈:我們要私有化了。

投資者們一看:艾瑪,這劇情我們見過啊。

當年聚美優品就是這樣進行 “收割”的。聚美上市股價22美元,2016聚美優品股價跌至6美元,陳歐提出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股東沒答應。結果到了2020年,聚美的股價變成了2美元,私有化成功了,回購的股價僅爲公開上市時的1/11。

許多中小股東認爲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怒罵陳歐是“聯合收割機,專門收割外部股東”,個別股東甚至告到了美國證監會。

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 遇到這種情況真挺坑,哪怕公司前景有希望,私有化也要被迫把股份賣出去。

遊戲時間變短了

在私有化浪潮來臨之時,大家有沒有發現,割韭菜的時間都變短了!

去年底,登陸美股僅僅一年半的如涵,其創始人馮敏、孫雷等人也提出將公司私有化,並考慮回A股上市,私有化報價是3.4美元/股,較發行價格12.50美元已經跌去七成。

要知道,聚美就算開上了聯合收割機,也上市了將近10年,阿里B2B業務當年第一次在香港上市,平價退市也被大家詬病爲“割韭菜”,還是用了5年。

但是現在把“收割時間”縮短到三年、兩年、甚至一年半,是不是太心急了?韭菜豐產鐮刀不夠用了?

業內人士表示,那還是投資者太年輕,近些年國內創投圈盛行一種玩法,就是不斷講故事炒概念,把公司估值做大,然後跑到美股、港股上市,公司高管和機構大股東在高點套現退出。

如果業績和股價難看,就低價再把公司私有化,重歸私人控制,有的甚至提出到國內重新包裝上市,稱“國內更加認可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內在價值,以前市值被華爾街低估了。”

華爾街:這個鍋我不背啊喂!

你股價下跌怪人家華爾街嗎?當然是怪你自己啦!

就用寺庫來說,股價跌得這麼狠,還是公司的業績問題。從之前發佈的多份財報看,該公司已經多個季度出現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情況。

在不久前寺庫公佈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9月30日)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36.85億元,同比下滑23.7%;淨虧損1583萬元,而上年同期的淨利潤爲1.18億元,同比降幅高達368%。

分單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寺庫的營收分別爲10.1億元、13.1億元和13.7億元,2019年同期的收分別爲11.8億元,17.1億元和19.4億元,2020年單季營收均出現大幅下滑。

2020年前三季度,寺庫的淨利潤分別爲-4250萬元、590萬元、2080萬元,同比降幅分別達到368%、85%、66%。

財報數據還顯示,寺庫吸納新用戶的能力也陷入瓶頸,拖累業績增長。

2019年1-4季度,其活躍用戶增幅分別爲89.6%、67.7%、58.7%、50.9%,直線下降。2020年活躍用戶增幅更低,從第一季度的11.5%降至第二季度的9.2%,第三季度活躍用戶增幅僅有7.5%。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寺庫奢侈品APP的月活數僅有148萬,位列全網第995名,這數據,幾乎已經從移動互聯網的月活競爭中掉隊。

不僅如此,在黑貓投訴、21CN聚投訴、電訴寶、知乎等平臺,有大量關於寺庫假貨、商品質量、售後保障、退款難等問題的投訴。

抱團取暖,最後成爲韭菜盒子?

寺庫最初是從二手貨業務切入奢侈品市場的,後轉向奢侈品新品銷售。

一開始,這個賽道沒人注意,寺庫確實備受矚目,它在上市之前先後做了8輪融資,合計金額超過2億美元,投資人包括IDG資本、銀泰資本、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Ventech China等機構,都是有名的風投。上市後的2018年,京東數科也用1.75億美元加倉過寺庫。

但是,奢侈品零售這條路毛利率不要太高,不管做二手回收還是做一手代理,都是香餑餑。近些年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髮力奢侈品市場,已經成爲不少奢侈品牌入駐電商的首選之地。

海外奢侈品電商巨頭YNAP、Farfetch、Mytheresa等都在天貓設有官方海外旗艦店,或進駐微信線上商城;很多奢侈品牌還自建電商網站,通過線上渠道觸達中國消費者。這都大大擠壓了寺庫的市場空間,其本就資源和體量有限,如此一來生存環境就更加惡劣了。

或許是爲了增加收入,也爲了吸引投資者更多注意,2013年至今,寺庫先後涉足拍賣、金融、區塊鏈、訂製酒水和健身等領域,不斷給市場講故事,但始終沒有引起市場反響,也沒能幫助提振主業的增長。

從2016-2019年的數據上看,寺庫營業收入分別爲25.94億元、37.40億元、53.88億元、68.69億元;毛利分別爲4.0億元、6.12億元、9.59億元、11.97億元,營收和毛利增速不斷放緩。

實際上,不單單是寺庫,唯品會、尚品網等一批奢侈品(品牌)垂直電商平臺,在市場上都腹背受敵,並因爲促銷活動過多等原因,而逐漸失去奢侈品牌的青睞。

由於業績糟糕,這類垂直電商很多在幾輪融資後因爲資金鍊斷裂而停擺,有些機構投的標的沒上市,錢打了水漂。那些之前已經上市圈了錢的,則乾脆私有化,用“小錢”將公司贖回,不再受機構和股民的監管。

爲了保住成果,近些年奢侈品(品牌)電商也開始了抱團取暖,例如唯品會,已經是這個賽道內最大的平臺了,但是在戰略層面上,唯品會從2017年底開始就開始站隊騰訊系,緊抱騰訊、京東的大腿,和他們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這才讓唯品會的股價從低谷時的1美元股價暴漲到20美元。

寺庫也想過這個路子,例如,本來靠放貸爲生、然後轉型做汽車分期,去年又轉型奢侈品銷售的趣店,本想在業務上能與寺庫形成互補抱團取暖,投資一億美元做了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約29%),當時給出的收購價格爲9.8美元/股。

沒想到剛過半年浮虧就超過了一半,抱團取暖直接合圍成了韭菜盒子。

或許,未來這些公司通過私有化迴歸A股是出路之一,畢竟360回A的成功肉眼可見。

不過,A股對待中概股迴歸的態度也在變,已經與2018年360私有化迴歸的態度大相徑庭。投資者對中概股迴歸不像那時那麼期待,市場也不那麼歡迎。

畢竟資本市場有記憶,你割過的韭菜沒那麼輕易放過你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