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羅仙貝

編 輯 | 阿 米、小 唐

設 計 | 宋丹琳、戚 震

“不要叫我出門,你會耽誤我搞錢。”

2020年最讓人摸不着頭腦的事,大概就是平時愛玩敢花的朋友,如今閉門不出潛心研究K線,成了野生理財專家。他們每天捧着手機研究着市盈率、市淨率,揣着新人設和過去說了聲bye bye。就連日常追星的微博,也開始掛上“基金”這類致富熱搜。

在這股大潮下,馬迪也懷揣壯志,成爲了理財屆的新人選手。“猶豫了好久,今天終於上車了白酒基金!”馬迪激動地告訴DT君。

他本來是一個連股票和基金都搞不明白的投資小白,但最近不斷地有朋友告訴他“怎麼通過炒股炒基賺錢了”,加上媒體隔三差五地助攻“貴州茅臺又漲了”“白酒板塊領跑大盤”……他終於按捺不住躁動的心,下手了3000元白酒基金。

2020年投資理財的風颳得甚是兇猛,不知情的小白選手在路人的推搡下也小跑進場——儘管TA都不知道購買理財產品需要交手續費。

(圖源:豆瓣)

從“不愛花錢愛攢錢”到“愛攢錢也開始愛理財”,2020年的年輕人又在成爲大人的路上踏出堅實一步。以知乎爲例,其#理財#話題吸引了高達730萬的關注者,引發了超過82萬的討論。#股票#、#基金#等話題的關注者也達到了將近200萬。

DT君採集了這三個話題下的近3000條問題,希望用數據來看一看年輕人對於投資理財都有着怎樣的困惑?大家都在投資些啥?爲什麼年輕人突然就開始理財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年輕人的理財故事。

年輕人加速入場股市

從時間線來看,年輕人對於投資理財的關注度確實在一路走高。2020年的理財氛圍比2019年更濃厚,知乎發帖量同比增長215%。2020年的2-3月、7月以及12月都有着階段性的小高峯。

這三個時間段的背後,又是三段不一樣的故事。

2月正是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期,企業的大規模裁員和降薪給無數職場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壓力。這個時候,賺錢的慾望愈發迫切,居家辦公的摸魚時間也方便年輕人掏出手機看盤。

周斌就是去年2月上的車。“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全國都缺口罩、缺醫療器械,供不應求,當時我和幾個朋友就覺得醫療行業肯定會漲。因爲以前上學的時候玩過模擬炒股,對投資有點了解,所以就果斷下手了幾個醫藥股和板塊基金。後面醫藥走勢一直很強勢,也讓我小小地賺了一筆。”

除了周斌提到的醫療、醫藥之外,白酒、半導體、互聯網等板塊也一起組成了2020年理財界話題度最高的財富陣營。

7月上證指數開始走高,像馬迪一樣被朋友或者新聞媒體安利成功的投資者也在不斷增多。12月臨近年底,也許是爲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年終獎,大家又開始研究理財的可能性。

網上發帖的年輕人不斷增加,真刀真槍開戶理財的實戰派也不在少數。根據證券之星的數據測算,2020年的股票新開戶數量不斷上漲,散戶投資者接連入市,最高的一個月新增投資者接近250萬,同比增長了130%。

但入場歸入場,年輕人紛紛理財的前途仍然存疑。他們究竟是踏上了實現財富自由的康莊大道,還是無形中成爲了一棵茁壯待宰的韭菜呢?心存疑惑的年輕投資者也把自己的擔憂和問題發在了網上。

對於投資理財

年輕人都有哪些困惑?

DT君翻看了知乎所有熱門的問題,發現大家對於理財的疑問是有層次的。

知乎理財區回答數量最高的5個熱門問題中,大多都是“手頭有點小錢,該如何理財?”“如何搞副業賺錢?”這樣剛入門的問題。並且,大家對於投資理財的理解也基本不超銀行存款這樣的基礎金融產品。唯一有些門檻的問題就提到了“基金定投”。

事實上,現在除了銀行存款和少數保本理財產品外,幾乎沒有什麼產品是一定賺錢的,就連部分貨幣基金其實也不是絕對保本的。

所以“一定賺錢?”的問題背後同樣是對投資幾乎完全陌生的新手。

馬迪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在這次出手之前,他還分不清股票和基金的區別。被問及爲什麼選擇基金,馬迪說:“畢竟自己沒有經驗,股票的風險係數較高不敢輕易嘗試。基金是不同的股票或者債券等投資標的組合的產品,並且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來操控,相對比較容易上手。”

馬迪的投資邏輯其實代表了大部分年輕人的“搞錢”方式。騰訊理財通發佈的《8090後理財報告》顯示,2018年偏好直接投資股票的年輕人只有12.6%,超過半數的年輕投資者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就包括了馬迪購買的白酒基金,以及如今大火的新能源基金。

雖然我們前面提到開戶數大量提升,但年輕人的投資偏好仍然比較穩健。財富新人們仍然對持有股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爲,保持了一顆敬畏之心。

DT君進一步整理分析了大家針對理財的所有問題後,發現和馬迪一樣剛剛入門但還不甚瞭解的朋友的確不在少數。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具體的操作策略,其中包括推薦哪些產品、如何看待行情判斷牛市、如何確定買入賣出點等等具體的交易方法。

進階一些的問題主要涉及“做長線還是短線”“如何抄底”“如何看財報以及K線等技術指標”等。這些問題中不乏很多專有名詞,一看就有門檻,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金融及財務知識。

林濤就屬於頗有經驗的投資老手,有着五年交易經驗的他,每天從開盤到收盤都會時不時的打開炒股軟件,看走勢尋找進出場的時機。有時碰到特別的股票,還會在開盤前參與一下集合競價——這是一種對經驗要求更高、更進階的投資方式。

“不過即便對K線、MACD、BOLL這些指標瞭如指掌,熟悉各種低吸高拋、龍頭首陰戰法等等策略,但終究還是紙上談兵,股票這東西誰都說不好,有時候碰上天地板(指開盤漲停,收盤跌停,一天浮虧20個點),虧得褲衩都不剩。”林濤說。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都會在四次熔斷中狠狠地栽一個跟頭,林濤這樣的投資者也有更多要學習的地方,更不用提周斌、馬迪這樣交易市場的初學者了。

年輕人爲什麼開始理財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頭到尾將年輕人的理財過程拆解一番。

首先是環境。2020年的理財潮流和時代背景有比較強的聯繫。疫苗上市等利好消息又帶着市場回暖,大量投資者嗅到了投資機會,同時他們又把發家致富的消息帶給了更多人。於是,年輕的新手投資者,就拖家帶口地來到了市場上。

最明顯的就是微博熱搜。在疫情信息、飯圈新聞等熱搜常客之外,近期“基金”“白酒股”等熱搜也常常出現在高位。當一個貼近年輕人的平臺正在熱烈討論理財時,圍觀小白們多少會被討論帶動。

第二是觀念。這次股市行情並非造就了中國年輕人理財觀念,而是給年輕人的內心早已有了理財的意識和萌芽一次體現的機會。畢竟在這次理財潮流起勢之前,副業/斜槓等概念,已經在年輕羣體中深入人心。

最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女孩”。作爲如今互聯網上最熱衷於“搞錢”的一批人,深圳女孩身上的投資理財意識是無可比擬的。當北京女孩還在討論去SKP買什麼包時,當上海女孩還在討論去哪裏看展時,當廣州女孩還在討論去哪裏喝早茶時,善於搞錢的深圳女孩可能已經掏出了手機,設置好了數個鬧鐘,分別用來提醒自己“A股開盤”“美股開盤”和“××樓今日收租”。

在一個互道“恭喜發財”的國家,各年齡段從來不缺乏“搞錢”的氛圍。

第三是便利性。移動互聯網除了讓年輕人花得更容易,也讓理財變得容易。相比親自跑到網點和爺爺奶奶輩的理財選手線下見面,在手機上買賣股票和基金更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習慣。《8090後理財報告》中也提到,年輕人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渠道仍然以線上爲主。只有1/5的人偏好前往營業廳“實地考察”。

但年輕人潛在的理財缺陷在於:影響年輕人理財決策的,是產品的話題度高低,他們購買的理財產品常常是平臺推薦的當紅選擇。這種被稱作“社區型理財”的投資方式,很難根據個人財富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跟風屬性較強,也容易翻車。

所以,一番剖析下來我們可以大概總結如今年輕人的投資觀念和趨勢——①有追求致富的願望②理財觀念比較穩健,希望有專業人士替自己打理財產③投資決策常常受輿論影響,對投資缺乏明確的方法論。

雖然最近暴漲的白酒、新能源板塊讓更多年輕人有了賺錢的機會。下班時看一看今日的收益,也常常有一種被“包養”的感覺。投得多了發家致富,投得少了至少每天賺個飯錢。

但這種穩穩的幸福,究竟能持續多久,DT君也不敢妄下定論。畢竟股市裏向來有着一股玄奧的力量:

(圖源:百度知道)

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免俗地告訴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