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秦賦》播出之後,秦國第一名將郭開的名號算是傳開了,郭開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配角,居然以這種方式火了。

郭開之所以被大家稱作是大秦第一名將,大概是因爲他憑藉一人之力,搞垮了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而他之所以很火,是因爲他那一副小人嘴臉,讓大家恨的呀癢癢。

很多網友都說,以前還從來沒想過,一個小人居然有這麼大的威力,簡直就是一人能抵百萬雄兵呀,這可比什麼戰國謀士強多了。

事實上,郭開的確很壞,但要說他能抵百萬雄兵的確有點誇張,但歷史上還真有一個人,跟郭開很像,他也殺掉了秦國最厲害的將領,白起。

他跟郭開一樣,都是貴爲丞相,弄死了國家的頂級戰神,幸好秦國國力強,不會因此而亡國,但他可是實打實的一人能抵百萬雄兵,因爲白起作爲殺神,真的在戰國時代殺了100萬人,這樣的戰績,讓所有人都聞風喪膽。

案例說這樣的人,應該也像郭開一樣,遭到世人的痛罵纔對,但偏偏這個人在後世名聲也不算太壞,甚至喜歡他的人還極力誇讚他,他就是秦國丞相範睢。

這個弄死了白起的人,究竟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又做了那些事情,才能讓後世對他評價沒有那麼壞呢?

(01)秦王心腹

範睢不是秦國人,他早起是在魏國做小官,但一直不受重視,後來才投奔到了秦國,話說這個魏國作爲秦國的死對頭,還真的是爲秦國培養了不少人才,前有商鞅這後又範睢,看來這魏國衰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你留不住人才呀。

戰國時代人才流動性強,各個國家都面臨着生存競爭壓力,普遍都在招攬人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正是因爲這個因素,造成惡劣那個時代各種思想主張蓬勃發展,促成了中國的文化軸心時代。

人才多了,對於整個時代和中國歷史來說是好事,但對於每個具體的深入其中的個人來說,卻未必是好事,你人才多,面臨的競爭壓力就大,想到的到重用本來就很難,加入你的目標是做到丞相這種級別,那更是難上加難。

更何況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著名的例子就是韓非,作爲人才去了秦國,最後卻死在了秦國,而範睢作爲一個外來者入秦,他是如何獲得秦王信任,坐上丞相高位的呢。

範睢剛到秦國的時候,秦昭王已經在位36年了,此時的秦國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怎麼看範睢的機會都不是很大,不像商鞅那會兒,秦國正處在非常危急的時刻,君王求賢若渴,極力想要改變國家現狀。

面對秦國的國力強盛和蒸蒸日上,範睢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東西,這種東西需要很細微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古今中外無數小人都是怎麼上位的,但顯然範睢不是小人,但卻用了儒家最不齒的小人手段來上位。

這種手段就是投君王之所好,而不問這種所好對不對,對國家是否有利,所有人都看到了秦國的強大,只有範睢看到了,這秦國的強大跟秦王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個本質的區別,作爲君王的利益跟國家的利益之間,並不是完全等同的,這一點從春秋戰國時代很多流亡的公子王孫爲了能登上一個君主的位置,經常大幅度出賣國家利益,就能看出來,那本來就是個非常混亂的時代,法家人物的核心主張有一條就是如何確保君主的利益最大化,其次纔是怎麼治理國家。

歷史上絕大部分小人都是這麼多的,只讓君王一人很爽,這樣國家就不爽了,範睢同樣是這麼做的,但幸好範睢的上位之路雖然不是很光彩,但上位之後,做的事情卻符合一個典型法家人物的做派。

(02)秦昭王的揚眉吐氣

從最新的研究資料來看,慈禧毒死光緒的說法,應該是真實的了,光緒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了,被太后管了一輩子,本來有希望把慈禧熬死,但沒想到自己卻非常死亡了。

秦漢時期,外戚干政的現象很嚴重,小皇帝繼位,太后把持朝政,自然要重用自己的孃家人,等到皇帝羽翼豐滿了,再重用自己的身邊人,主要是太監,重新奪屬於自己的權力,這在秦漢時代,簡直就是一個通行劇本,不同的只是鬥爭的慘烈程度不同而已。

秦昭王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外戚專權的局面,而且屬於那種最惡劣的,秦昭王的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宣太后,電視劇《羋月傳》說的就是她。

她是個很厲害的女人,爲秦國做了很多事,但母親過於厲害,作爲兒子可就有點憋屈了,但秦昭王嬴稷必須得忍着,因爲這個王位完全就是外戚爭來的。

本來做王位的是秦昭王的哥哥,按理說他和自己的母親,已經屬於上一場爭鬥的失敗者了,是再也沒有機會了,但萬萬沒想到,這哥們是個完全不靠譜的人。

聽名字你就可能覺得他不靠譜,他的名字叫嬴蕩,除非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的主持人來讀這個名字,否則大多數人讀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很像另一個詞,聽起來就很不靠譜。

他做的事情更是離譜,身爲一代秦王,身負國家社稷,居然最愛做的事是好勇鬥狠,喜歡跟別人比力氣,跟一個叫孟說的人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秦國曆史上偶爾有這樣不靠譜的君王,但幸好時間都很短,他在位時間只有不但四年,要不然憑他這種不靠譜的個性,指不定惹出來多大亂子呢。

嬴蕩一死,秦國立馬陷入了政治危機,一場繼承人的慘烈競爭開始在秦國上演,最終秦昭王憑藉着母親秦宣太后弟弟魏冉的支持,終於登上了親王的寶座。

這種可不是普通的支持,魏冉是把秦昭王的競爭對手全部誅殺了,因爲當時秦國已經分成了兩派,不用非常手段根本無法取勝,擁有兵權的魏冉一不做二不休,把反對者一窩端全部誅殺,而且還把嬴蕩的媳婦送回了魏國。

他可是秦王的王后呀,但很顯然秦昭王要想坐穩位置,這個女人不適合留在秦國,魏冉乾脆就把他送回了自己的孃家,魏國。

這事兒做得太絕了,也足見當時鬥爭都多激烈,秦昭王能夠繼位,完全是靠了母親這一脈的支持,所以理所當然的秦昭王繼位之後,大權就落在了秦宣太后和魏冉手裏。

在魏冉和羋月的主持下,秦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尤其是魏冉大膽啓用了白起,這是戰國曆史上最精彩的將相和。

戰國時代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莫測,很多事情的成敗,不完全取決於將軍,而是要通盤考慮國際局勢和國內勢力,這方面魏冉和白起合作的天衣無縫,在魏冉的大力支持下,白起百戰百勝,爲秦國打下了大片土地,更是爲秦國誅滅了大量的六國有生力量。

此時的秦國形勢蒸蒸日上,眼看着就要一統天下了,但有個人卻悶悶不樂,這個人就是秦昭王,因爲這些成績似乎都跟自己無關,有宣太后和魏冉在,自己就是個傀儡而已。

範睢敏銳地抓住了機會,與秦王祕密會談,終於確定了消滅秦國四大外戚勢力的計劃,終於在公元前266年廢棄了太后,把穰侯魏冉、高陵君以及華陽君、涇陽君驅逐出國都,任命範睢爲相,從此秦昭王徹底控制了秦國,成了秦國真正的掌權人。

(03)恩怨分明

這種朝廷高層的權力鬥爭,很容易波及無辜,影響到國家的許多政策,果不其然收拾完外戚,接下來就是整頓朝廷了。

最倒黴的要數白起了,白起的戰功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在範睢眼裏,白起就是魏冉的人,不除掉將來後患無窮,恰好白起又是個只會打仗的將領,不懂政治,自己的靠山到了,都不知道變通一下,就知道硬着頭皮和秦王擰着來。

最終白起被賜死,死得很冤枉,可白起之死最大的價值就是刺激了幾十年後的王翦,讓他避免了重蹈覆轍。

歷史走到這裏,範睢跟郭開也沒多大區別,陷害忠臣弄死良將什麼的,他們都做了,唯一的區別就是範睢這個人是個典型的法家人物,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根本不像儒家推崇的和稀泥性格。

秦國死了白起,不至於亡國,但統一大業推遲了幾十年,範睢也不完全是小人,推翻了外戚和其支持者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抱負。

範睢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成語叫做睚眥必報,就是你瞪他一眼,這個仇他也要報,但這個事的另一個側面就是,只要對他好的人,就能得到好報。

這其實是典型的法家風格,賞罰分明,不和稀泥,不道德綁架,就像郭德綱說的,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是每個人都像韓信那樣,對當年胯下之辱的人如此大度。

儒家的提倡的寬恕和相逢一笑泯恩仇,實際上很容易傷害那些好心人,壞人得不到懲罰的話,好人就越來越少,道德提得太高,大家就變的很虛僞。

範睢的恩怨分明,反倒是讓後世的人,沒法對他攻擊太多,因爲他很透亮,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對我不好我就報復你,這沒什麼錯呀,敞敞亮亮,不像後來的儒家,心思全靠你猜,做的對不對還要想半天,哪來那麼多彎彎繞,直來直去不好嗎。

範睢幫秦王奪回了權力,但也因爲殺掉了白起,因爲強硬的法家做派,成了睚眥必報的代言人,同樣因爲做了許多實事兒,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還算比較高,屬於秦國承上啓下的一代名相。

歷史就是這麼複雜,人性也是如此,宣太后魏冉和秦昭王範睢,這兩撥人勢同水火,白起死了很冤枉,成了兩撥人鬥法的犧牲品,但是我們卻無法斬釘截鐵的說,誰就是好人,誰就是壞人,歷史的複雜和有趣就在這裏。

聊最野的八卦,說最正的歷史,歡迎關注昭烈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