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只医药股登陆科创板 ,上市首日暴涨73%,疫苗行情能持续多久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为国内第一批研发出新冠检测试剂盒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之江生物”),在疫情期间成了当之无愧的“明星”。

1月18日,之江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43.22元/股。截至收盘,该股报收于74.88元/股,涨幅73.25%。

根据招股说明书,之江生物本次共募集资金13.56亿元。其中,11.06亿元将分别投入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以及产品研发项目的建设。

净利润翻近13倍

资料显示,之江生物是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体外诊断领军企业,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对标企业有凯普生物硕世生物,还有去年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安必平。

本次科创板上市其实并不是之江生物的第一次IPO。早在2017年10月,公司便递交了主板上市的申报稿,但之后因合作的承销商东方花旗证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而被迫终止上市。

2019年7月,之江生物又因存在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与公司发生资金往来、指使部分个人供应商借用他人名义与公司进行交易等问题,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其中介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张建新、司维、覃剑锋,也于2020年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警示函。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之江生物很快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并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证的企业,且取得了第一张注册证书。受此影响,上一年度该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让其冲刺科创板的底气也更足了一些。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615.12%;实现归母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增长1259.09%。其中,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为7.56亿元,核酸提取试剂盒销售收入为2.46亿元,合计占总营收的71.31%。

除去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产品带来的营收和利润,其实之江生物的业绩表现并不算特别亮眼。

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24亿元、2.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3.44万元、6231.85万元、5152.18万元。同时,其毛利率也由2017年的81.78%降至2019年的76.12%。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净利润不断下滑的背景下,2017年、2019年之江生物先后两次进行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1.2亿元。针对两次分红的必要性,发审委对公司进行了多次问询,其均表示“系向投资者提供合理回报”。

疫苗“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2020年,包括之江生物在内的众多IVD企业受益颇丰,三个季度净利润翻近13倍的之江生物并不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赢家。例如,2020年8月上市的圣湘生物前三季度实现36.0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381.47%,净利润20.13亿元,同比增长107倍;IVD行业的“老兵”达安基因前三季度营收为35.6亿元,同比增长363.61%,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1817.41%。

随着新冠疫苗的持续研发和上市,以及疫苗在全球范围的普及,摆在一众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商面前的问题是,新冠疫情带来的疫苗市场需求还能持续多久?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大多是To B(To Business,面向企业)而非To C(To Customer,面向消费者),在加上国内频繁的大规模全民检测,导致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已不再是纯市场行为,它具有偶然性和政策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防疫政策,以及政府的实施力度。因此,短时间内疫苗的上市和接种并不会给检测试剂生产商带来冲击。”

2020年9月15日,之江生物则在对发审委的回复中坦言,“公司2020年度业绩增长主要依托于新冠检测试剂产品,以及疫情推动下的分子诊断设备销售。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和国内新冠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的增多,未来业绩高增长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那么,应对这种高增长持续性的不确定,之江生物有哪些对应措施?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提纲。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收到相关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