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隻醫藥股登陸科創板 ,上市首日暴漲73%,疫苗行情能持續多久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爲國內第一批研發出新冠檢測試劑盒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之江生物”),在疫情期間成了當之無愧的“明星”。

1月18日,之江生物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43.22元/股。截至收盤,該股報收於74.88元/股,漲幅73.25%。

根據招股說明書,之江生物本次共募集資金13.56億元。其中,11.06億元將分別投入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線升級項目、分子診斷工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與服務網絡升級項目,以及產品研發項目的建設。

淨利潤翻近13倍

資料顯示,之江生物是國內技術先進、產品齊全的體外診斷領軍企業,專注於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在國內對標企業有凱普生物碩世生物,還有去年剛剛登陸科創板的安必平。

本次科創板上市其實並不是之江生物的第一次IPO。早在2017年10月,公司便遞交了主板上市的申報稿,但之後因合作的承銷商東方花旗證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而被迫終止上市。

2019年7月,之江生物又因存在未披露控股股東等關聯方與公司發生資金往來、指使部分個人供應商借用他人名義與公司進行交易等問題,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其中介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及註冊會計師張建新、司維、覃劍鋒,也於2020年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警示函。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之江生物很快成功研製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併成爲國內首批獲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註冊證的企業,且取得了第一張註冊證書。受此影響,上一年度該公司業績大幅增長,讓其衝刺科創板的底氣也更足了一些。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18億元,同比增長615.12%;實現歸母淨利潤6.96億元,同比增長1259.09%。其中,新冠檢測試劑盒銷售收入爲7.56億元,核酸提取試劑盒銷售收入爲2.46億元,合計佔總營收的71.31%。

除去新冠檢測試劑相關產品帶來的營收和利潤,其實之江生物的業績表現並不算特別亮眼。

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93億元、2.24億元、2.5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153.44萬元、6231.85萬元、5152.18萬元。同時,其毛利率也由2017年的81.78%降至2019年的76.12%。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淨利潤不斷下滑的背景下,2017年、2019年之江生物先後兩次進行分紅,累計分紅金額超1.2億元。針對兩次分紅的必要性,發審委對公司進行了多次問詢,其均表示“系向投資者提供合理回報”。

疫苗“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2020年,包括之江生物在內的衆多IVD企業受益頗豐,三個季度淨利潤翻近13倍的之江生物並不是這個行業裏最大的贏家。例如,2020年8月上市的聖湘生物前三季度實現36.05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381.47%,淨利潤20.13億元,同比增長107倍;IVD行業的“老兵”達安基因前三季度營收爲35.6億元,同比增長363.61%,淨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1817.41%。

隨着新冠疫苗的持續研發和上市,以及疫苗在全球範圍的普及,擺在一衆新冠檢測試劑生產商面前的問題是,新冠疫情帶來的疫苗市場需求還能持續多久?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行業獨立評論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檢測試劑的銷售大多是To B(To Business,面向企業)而非To C(To Customer,面向消費者),在加上國內頻繁的大規模全民檢測,導致新冠檢測試劑的銷售已不再是純市場行爲,它具有偶然性和政策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的防疫政策,以及政府的實施力度。因此,短時間內疫苗的上市和接種並不會給檢測試劑生產商帶來衝擊。”

2020年9月15日,之江生物則在對發審委的回覆中坦言,“公司2020年度業績增長主要依託於新冠檢測試劑產品,以及疫情推動下的分子診斷設備銷售。隨着國內疫情緩解和國內新冠檢測試劑生產企業的增多,未來業績高增長的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

那麼,應對這種高增長持續性的不確定,之江生物有哪些對應措施?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向公司發去採訪提綱。截至記者發稿時,未能收到相關回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