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究竟是怎樣的?在不少人的意識裏,大多都是家徒四壁,鹹菜就饅頭,一身舊衣穿數年,冬日取暖全靠一身正氣。

沒錯,這確實是寒門,但卻是上個世紀的寒門,就算是寒門,隨着時間流逝,社會發展,寒門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寒門。

最近,就看到這樣一則關於寒門的報道,來自遼寧瀋陽市康平縣的留守兒童張梓萱,全家月收入5000餘元,張梓萱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爲了生活只能被迫讓張梓萱留守,真正的寒門無疑了。

但反觀張梓萱,儘管生活在如此艱難的家庭,一雙760元的運動鞋卻只願意穿一個月就要換新,爲了給偶像增人氣,沖銷量,月花銷近千元交粉絲羣費,爲同一首歌反覆買上百次……

也許有人說,張梓萱只是個例,寒門並非都是如此。

但我的家就在小農村,我曾經也提到過我不少朋友就是留守兒童的父母,看了張梓萱父母的經歷之後,我想說這並非個例,我們身邊的建築工、保潔工、環衛工、流水線工人等等,也許他們的孩子也同樣處在一個不似寒門的寒門。

張梓萱的父親在山西太原一家小型鋁合金型材加工廠打工,每天基本需要工作12小時左右。

在給客戶安門窗時,時有因時間關係來不及正式喫一頓午飯的時候,於是他的辦法就是用鹹菜就着饅頭喫,一次喫半袋,剩下的折起來裝進塑料袋放下一頓喫,既省錢又省時。

除了在喫上摳門,穿方面也是摳到極致,一件黑色羽絨服穿了十年還捨不得扔。

而張梓萱的母親同樣沒有好到那裏去,在路邊支一個攤,靠賣手套拖鞋等生活用品來賺錢。

夫妻倆賺錢艱難自無需多言,但每個月還是會固定給張梓萱和奶奶轉賬1500生活費,因奶奶年邁,基本不需要額外花銷,這些生活費自然就都是給張梓萱的。

對於女兒的消費情況,父親的表現也與“寒門”本該的態度截然相反,他表示自己足夠努力賺錢,就是爲了讓孩子不低人一等,儘管自己不富裕,但目前對於女兒的供給還是富餘的,因此對於女兒的愛好,他們基本都是儘量滿足,名牌運動鞋、名牌文具、名牌零食,別人有的女兒絕對不能落下。

3元的歌消費108次,是因爲孩子孤獨,聽聽歌追追星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周圍的孩子也都追星。

而對於成績,張梓萱父母也有自己的一套土豪獎勵方式,考前五得1500,前十1000。

如果不提張梓萱父母的工作,這樣的大手筆誰能相信他們其實還在貧困邊緣掙扎。

雖爲寒門,卻愛貴養孩子,是如今不少人提到的一個奇怪的常態。

其實根據絕大多數寒門父母的表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補償心理在作怪。

因爲自己小時候窮過苦過,於是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就不願意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再受一次自己曾經受過的苦,與其說他們在富養孩子,更準確的來說何不是在富養那個曾經飽受貧苦的自己。

可作爲文化程度不高的寒門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往往過猶不及,用力過猛,原本是想讓孩子衣食無憂,從而不爲眼前苟且所誘惑,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堅持自己的夢想一直走下去。

誰成想因爲缺少正確引導,多少寒門二代都在攀比中失去自我,在父母以爲自己會不屑一顧的苟且裏醉生夢死,硬生生在寒門裏被養成一個嬌滴滴的小公主,沒有公主命卻被寵出公主病。

在張梓萱所在的留守村,工作31年的班主任就表示:這些留守兒童都太有錢了,23個十多歲的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零食方面,最困難的家庭也會準備一袋乾脆面,一天裝一兜子的也有不少。

張紫萱的父親甚至表示,讓孩子受苦就等同於在說他無能,因此不管孩子的要求和行爲有多“無理”,只要別的孩子有的,自己也都會盡量滿足。

除了在物質上家長總是會大力支持,在教育方面家長對於孩子更是寬容到極致,以前孩子犯錯,家長跟着老師一起教訓孩子。

而現在,因留守兒童普遍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產生的更多的,是愧疚感,因此不管對錯,只要老師語氣稍重,家長就已經恨不得衝到老師面前理論。

但如此貴養的孩子,他們達到父母的期望了嗎?其實答案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張梓萱的父親就表示,孩子對於家裏的經濟狀況似乎一無所知,潛意識裏覺得家庭經濟條件不錯,花錢沒有節制。

關於如何讓孩子更好成長,細觀近些年的報道,發現寒門和豪門似乎有着相同的方式,那就是“欺騙”。

寒門欺騙孩子自己是豪門,喫穿用度都是最好,逢年過節名貴禮物不能少,別人有的自己也不能落,家務雜活一律不準下手,就算平時再灰頭土臉鹹菜就饅頭,過年過節回鄉訪友也一定會以最光鮮亮麗的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拎着大包小件四處串門寒暄,不是麻將撲克就是家裏抖腿看電視。

而豪門則欺騙孩子自己是寒門,郭晶晶“欺騙”孩子要喫要花錢要自己洗車賺,買衣服路邊攤是家常,李嘉誠不讓孩子坐專車,“欺騙”李澤楷和李澤鉅上學上班要自己坐公共汽車,小S壓制女兒消費,超過多少的衣服不能隨意買,比爾蓋茨規定14歲前不能使用手機……

儘管同樣是欺騙,我們卻不難發現豪門的方式往往更易讓人接受,而更重要的是,豪門的欺騙效果往往更好,其子女的發展也更爲順暢和優秀。

當然,除了豪門子女創業失敗只能回家繼承家產之外,更重要的是寒門富養和豪門窮養給孩子從小帶來的品性和價值觀不同,也因此使得最終的效果會截然相反。

從大多數寒門富養的父母身上,我們不乏發現他們爲了掩飾自己的自卑和怕被子女發現自己的無能,往往喜愛給子女過高的期望值。

然而隨着子女成長,當其無法再繼續供應滿足,結果被看穿未來收益值遠小於原本的期望值,可按照原本期望值所養成的習慣卻難以改變時,高不成低不就,自然對於現狀會更加不滿,從而對於父母也會有更多怨言。

而另一方面豪門窮養,卻讓孩子因此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體驗過艱辛,自然懂得擁有的珍貴,何況當未來收益值大於期望值,就算欺騙,也自然更容易得到原諒。

這世界,從來都有三六九等,坦然接受真實的自己沒什麼不好,有什麼樣的條件就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養孩子,才能養出更真實的孩子。

人生的收穫和美好,都在於父母對孩子所傳達的信念感,自己越坦蕩,對孩子越有信心,孩子纔會學着相信自己,並讓自己積極朝着真實的有能力可抵達的目標前進。

謊言很美好,但終究難以維持,不是需要父母不停用謊言去掩飾最初那個謊言,就是無以爲繼讓謊言破碎得猝不及防,最後受傷的,終究是謊言下的那個孩子。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

——多平臺優質原創作者,育兒、兒童心理研究愛好者

——帶娃是家長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