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好萊塢著名演員英格麗褒曼主演了一部經典的黑白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影片講述了一個原本美麗、自信、能夠獨立思考的女性,最終在丈夫縝密的心理操縱下,變得敏感、多疑,最終在精神上完全由對方控制的故事。

影片中的一個經典片段是:

男主故意將家中的煤氣燈調到忽明忽暗,當女主詢問丈夫爲什麼將煤氣燈調暗時,丈夫卻勸說妻子說是她產生了幻覺。時間長了,妻子也就逐漸相信了丈夫的“鬼話”,懷疑起自己的判斷。

丈夫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控制了妻子的全部精神。心理學上將這種通過“扭曲對方眼前的現實”,來逐漸控制對方精神的過程形象地稱之爲“煤氣燈控制法”。也就是情感控制法。

實際上,這種控制他人的方法並不只存在電影或者小說作品中,在實際生活中同樣十分常見,特別是在孩子身上,一些孩子似乎從小就在不斷受到來自父母的“心理控制”。

“你做的都不對,我都是爲了你好。”

“不讓你去參加課外活動不是爲了讓你多考兩分?我這都是爲了你好。”

“玩這個能多考10分?聽我的去學習,都是爲了你好。”

不得不說,一些父母似乎就是天生的“心理控制”的好手。他們總是能夠找到一些對孩子的“不滿”,再對這種不滿打上“爲孩子好”的標籤,然後肆無忌憚地向孩子輸出自己的想法,直到將孩子完全控制。

隨着孩子從父母那裏獲得的愛被打上了“爲你好”的標籤,孩子內心會長期處於內疚和不信任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就會在父母嚴密的“心理控制”下失去基本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心理學家李雪指出: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孩子的“精神死亡”狀態就是父母情感控制最直接釀成的惡果。

情感操縱的過程,其實是父母約束孩子,按自己安排的軌道前進的過程

▼到底什麼是“情感操縱”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麗莎·阿倫森·方特斯認爲,一般人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集中在表層意識的層次,如果將情感當作武器,出於某種目的,有意或者無意地影響別人的潛意識想法的過程,就是情感操縱。

情感操縱還有一種說法叫做PUA式交流,一般發生在相處關係不對稱的場景中。

就拿父母和孩子來說,因爲孩子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處於不完善的狀態,在和父母的相處中,孩子就處於相對劣勢的狀態,這時父母作爲交流強勢方,如果將情感當作武器,很容易對於孩子潛意識造成影響。

麗莎·阿倫森·方特斯將這種影響稱爲“溫水煮青蛙”,意思就是說,父母打着“爲孩子”好爲名義的愛會損害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孩子原本有自己的路線,父母原本的任務是引導,如果添加了過多的控制因素,孩子自然會被帶到父母既定的軌道中,最終產生對父母無限制的依戀。一開始的爲孩子好,最終卻成了害子的最佳毒藥。

父母的情感操縱在生活中往往會有這幾種表現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操縱最主要表現在教育的“侵入性”上,父母通過“求饒”或者“威脅”等方式,引發孩子的內疚和害怕的情緒,同時將自己跌想法灌輸到孩子身上,從而實現操縱孩子的目的。

第一步:引發內疚

父母會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失望和傷心,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引發孩子內心的內疚感,從而讓孩子向父母妥協。

比如父母會和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每天的辛苦嗎?”“我不都是爲你好,你真讓我失望。”父母通過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內疚感,在內心內疚感的控制下,孩子往往會向父母表示順從。

第二步:情感威脅

在這一步中,父母的愛和養育之恩將會成爲父母最常用的手段,父母會向孩子表示自己將要收回對孩子的愛,讓孩子陷入“媽媽不愛我”的恐慌中。最常見的說話就是:“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我就當白養了一個孩子。”

第三步:唯一權威

在經過上面兩步的侵入式教育後,孩子的自我意識會減弱,他們會更大程度上選擇依靠父母。這個階段的父母往往在家裏說一不二,成爲家中的唯一權威。

“你必須要按我說的去做。”幾乎成爲這個階段的PUA父母最常做的事情。

父母的情感操縱對孩子的影響不能忽視

1)毀掉孩子的自主能力

PUA式的父母(情感操縱式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既定軌道規劃孩子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因爲缺少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自主判斷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依賴性強的他們就連融入新環境都顯得很困難。

2)影響孩子將來的幸福感

倫敦大學的學者在《積極心理學期刊》公佈了一項研究顯示:控制慾強的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甚至和痛失至親對人們的負面影響相近。

當父母不斷“侵略”到孩子的領域,試圖對孩子進行控制時,孩子內心空間會逐漸衰減,讓孩子很難獲得獲滿足感和幸福感。

相比較於情感操縱,學會教育對父母來說更重要

並不是每一個父母在寶寶生下來都想讓孩子變成情感操縱的對象,只是一些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以至於在生活中選擇情感操縱這種“方便”“有效”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1)保證良好的家庭氛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而愛護兒童恰恰是家庭氛圍最基礎的要求。父母應該爲孩子營造一種充滿愛的家庭環境。這裏的愛並不是簡單的愛孩子,父母之間,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溫馨關係,都屬於這裏愛的範疇。

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的內心發育自然會更加完善。

2)父母教育孩子的基礎是交流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樣,父母在孩子成長路上擔任的角色是引導,而不是完全帶着孩子走。父母要加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在遇到問題時,父母可以向孩子充分介紹情況,說出自己的看法,讓孩子自己加以思考,做出理性判斷。而不是在父母的情感操縱下做出。

比如在遇到孩子不愛讀書的情況,父母可以和孩子分析下現在的能力和讀書對孩子最直接的幫助,讓孩子做一個主動解決問題的小男子漢,而非僅僅是“報答”父母情感的機器。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