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新氧

ID:soyoung123

2021年1月10日,TVB的新一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順利落幕,短暫的衝了衝熱搜。

又是一年TVB臺慶,很難昧着良心閉眼吹什麼“現場星光熠熠”,因爲現場大部分藝人都沒混出個眼熟來,女明星的禮服更像是從鄉鎮影樓中租來的一樣…

△2020年港姐前三甲。

最令觀衆唏噓不已的是,今年奪得視帝、視後的竟然是王浩信和蔡思貝…

△王浩信、蔡思貝。林峯實慘,再次陪跑,TVB你沒有心!

對不少大陸觀衆來說,“蔡思貝”這個名字未免太陌生了一點,一時間難免有些懵逼。

怪不得網友們紛紛感慨——

“江河日下的TVB真的無人了嗎?”

不怪觀衆難以接受,早些年TVB的臺慶可謂是神仙打架,恨不得把獎盃掰成幾瓣、人人有份。

比如說2004年那一屆,黎姿、佘詩曼、鄧萃雯拿着《金枝欲孽》爭視後,哪人獲獎都是衆望所歸。

因爲戰況過於激烈,節目組還特地給入選者接上了心率儀,監測她們心跳、增加緊張氣氛。

結果黎姿、佘詩曼二人的小心臟砰砰跳,心率儀上的數字瞬間破百;但鄧萃雯的心率始終在90左右徘徊,彷彿勝券在握。

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是知道的:黎姿成功摘得視後,鄧萃雯只拿到“實力非凡女藝員”獎。

△黎姿這個紫色珠光眼影+粉紫色口紅的妝容真滴是毀容級別,逮虧黎姿的顏值撐住了

2009年,鄧萃雯拿着《巾幗梟雄》,被在《宮心計》中有出色表現的佘詩曼、楊怡“夾擊”,最後打破無線“親生女得獎”的潛規則,成功奪下視後。

2010年,鄧萃雯又憑《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成爲視後候選人,再次和佘詩曼(《公主嫁到》)一決高下。

最後,鄧萃雯成爲TVB史上第一個“連莊”視後,佘詩曼再次惜敗,還疑似對獲獎的鄧萃雯翻白眼…

△多年後,佘詩曼解釋說她當時只是恰巧在看劉海。

當然,這屆臺慶最著名的還是楊怡撇胡定欣的那一眼,喫瓜羣衆紛紛腦補出1w字的貴圈宮心計!

楊怡敢翻白眼也是有底氣的。

那時的她正處在上升期,不但在前一年的《宮心計》中隱壓佘詩曼一頭,還於2012年擊敗佘詩曼,成爲TVB史上首位民意視後。

△有一說一,姚金玲那個蛇蠍美人的設定,比佘詩曼那個人美心善的劉三好更帶感。

咳咳咳,佘詩曼實慘。

要知道,想當年佘詩曼和黎姿搭檔演《倚天屠龍記》時,楊怡僅是她的背景板,連姓名都沒有。

2014年,佘詩曼攜力作《使徒行者》再戰。

在這場臺慶的紅毯上,佘詩曼特地選了件超高領的禮服,港媒調侃她卯足了勁兒“封喉”(封后),這次她也終於摘得視後。

囉裏吧嗦港了這麼多,我們回頭在看看新一屆視後蔡思貝,emmm,是不是就有點“時無英雄”的感慨了

其實蔡思貝的“晉級”路線和佘詩曼很相像。

比如說,二者都有外國留學經歷,在通過港姐選拔後、直接進入娛樂圈;

△蔡思貝是13年港姐亞軍,佘詩曼是97年港姐季軍。

同時,二人都在因緣巧合下,港姐選拔結束後直接受到TVB力捧,出道第二年就擔當起了女主角。

△佘詩曼出道第二年就拿到了《雪山飛狐》中的女主苗若蘭。

△蔡思貝出道第二年,就和影帝張家輝合作,主演了電影《陀地驅魔人》,雖然演技一般般,但憑這部戲拿到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也是沒誰了。

這意味着什麼呢?

當年有着“石破天驚”之稱的大美人李嘉欣,也不過是這個速度。

△88年拿到港姐冠軍後,李嘉欣第二年就和出道已久的藍潔瑛、吳鎮宇合作,主演電視劇《花月佳期》。

雖然蔡思貝比佘詩曼更快拿到視後,但總得來說,佘詩曼還是比她幸運的多。

因爲,佘詩曼趕上了TVB最後輝煌時刻的餘韻。

對於大部分90後觀衆來說,港劇最輝煌的時段是90年代之後的武俠/職場劇。

其實,我們只是見證了港劇最後一個高潮而已。

哪怕是創下在內地被5個衛視臺聯播、34家省級電視臺幾乎同時播放的97版《天龍八部》,也遠遠比不得83版《射鵰英雄傳》的火爆。

原因很簡單:80年代的娛樂活動少、電視節目不多,像是《射鵰》這樣的金庸劇,對當年的大陸觀衆來說新奇的不得了。

1980年這個時間節點,對於TVB來說是個命運的轉折點。

複習一個初中歷史知識點:1842年8月,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被迫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因而,在1980年之前,英國的殖民地政府強制香港地區播放進口節目(方便洗腦)。

直到1980年,這項規定才被迫取消,TVB正式進入創作的輝煌時期,同年便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上海灘》。

△那時的發哥才25歲,“奶”中透着邪魅,骨骼構架又端正大氣,少見的老少通喫型男演員。

話說,《上海灘》明面上講了民國時期舊上海黑幫爭鬥、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實則夾雜不願向侵略者低頭的愛國情懷

隨後的幾年,整個香港影視圈推出了大量具有家國情懷、反帝反壓迫的電視劇。

比如,汪明荃和謝賢主演的《萬水千山總是情》(男女主角在抗日的浪潮中相愛)。

△《萬水千山總是情》。

當然,歌壇也不甘落後。

八十年代初,由黃霑作詞、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唱盡了天下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炙熱感情——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黃霑爲歌曲作詞時幾乎一揮而就,因爲寫的都是真情實感,寫得酣暢淋漓。

在香港迴歸前夕,TVB於1992年推出了商戰劇中的代表作《大時代》,演員陣容亦相當強勁,像是從“常青樹”到當紅小花/小生(如鄭少秋、劉青雲、藍潔瑛、郭藹明、周慧敏、李麗珍、劉松仁等),全部囊括在內。

△這張流傳度很廣的合影,其實就是《大時代》劇組女主角的合照。

《大時代》在第一集,就藉着演員的口大聲喊出:

“香港是屬於中國人的,你們這羣白皮zhu!”

題外再說一句:知道TVB第一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是什麼時候舉辦的嗎?

就是香港迴歸祖國的1997年。

TVB的真滴是太頭鐵了。

說回正題。

雖然TVB現在日漸衰弱,但我們必須要承認它對各類電視劇的開創性。

比如說,依靠金庸小說這個大IP,TVB在80年代系統性推出武俠劇,並在90年代之後進行二次改編,收效竟然很不錯。

△哪怕83版《射鵰》創下了難以超越的輝煌,但朱茵和張智霖的黃蓉、郭靖也還是有“一戰之力”。

之所以用“竟然”這個次,是因爲翻拍劇太容易被噴比不上前作,但TVB幾乎完全避開了這個雷區。

比如說,古天樂、李若彤合作的95版《神鵰》,評分遠遠高於劉德華主演的83版。

再比如說,由拍攝於1999年、由吳啓華、黎姿、佘詩曼主演的《倚天屠龍記》,評分也高於梁朝偉版。

陳小春版的《鹿鼎記》,對上樑朝偉、劉德華的“雙劍合璧”,竟然還顯示出了碾壓之勢。

在那個年代,能打敗TVB的,只有TVB自己。

當然,除了武俠劇,TVB還在90年代之後形成了系統的商戰劇和以及專業劇

商戰劇的代表作,最典型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大時代》。

專業劇的先河,我認爲是由歐陽震華、陶大宇爲“主軸”,王菲、宣萱、鄭秀文、蔡少芬等藝人蔘演的《壹號皇庭》系列。

△《壹號皇庭》中的女性角色大都是經濟獨立的事業女性,造型前衛,鄭秀文和王菲美到爆炸。話說歌手鄭秀文和王菲都是依託TVB才正式踏上了演戲之路。

《壹號皇庭》之後,TVB製作出一系列圍繞着律師/警察/醫生/飛行員等職業、集職場、情愛、懸疑等於一體的專業劇

應該有不少小寶貝是被TVB的專業劇奠定了日後的職業發展方向了吧,最典型的就是《鑑證實錄》、《法證先鋒》系列帶火的“冷門”職業——法醫

△《鑑證實錄》。

後來,TVB還極具創意的把專業劇的核心挪進古裝劇。

比如說,1999年歐陽震華主演《洗冤錄》系列,以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爲主角,推出了以法醫推理爲核心的古裝專業劇。

2004年,TVB又將商場撕b的戲碼融入古裝劇,結合專業劇中的現代女精英某些設定,推出了劃時代的力作——《金枝欲孽》,開創了宮鬥劇的風潮。

《金枝欲孽》的劇本哪怕放到20年後,那也是難以超越的。

首先,整部劇中的女主角雖然經歷了背叛與被背叛、鬥得你死我活,但沒有一個是純粹的好人或壞人,同時也沒有一個贏家。

這部劇骨子裏都透着悲涼,讓觀衆想哭也哭不出來。

其次,這部劇只有30集,人物關係理得明明白白,所有角色人設飽滿,層層鋪墊出結局,節奏快到全程無尿點。

這種類型的電視劇,只有TVB能拍的出來。

爲毛?

我們就看一點:一部劇可以集合了入行多年的四大花旦(黎姿、鄧萃雯、佘詩曼、張可頤),沒有絕對的女主角。

要知道,那時的鄧萃雯受緋聞影響、並不在事業高峯(甚至在前期宣傳時頗受冷遇),但她的戲份沒受影響,人設相當有存在感。

你們能想象楊冪、劉詩詩、趙麗穎、劉亦菲共同主演一部劇咩?

哪怕她們剛出道,也不太可能。

目前貴圈男女主角都要撕番,真要拍這種劇,先別說正主接不接,粉絲就逮先打起來了…

同時,大陸影視行業不太擅長拍攝這有多個主角的羣像戲,哪怕是可以和《金枝欲孽》分庭抗禮的宮鬥劇《甄嬛傳》,孫儷飾演的甄嬛那也是絕對的女主角。

更重要的是,錢。

就憑大陸當紅女藝人的片酬,哪個劇組有辣麼多錢

TVB演員片酬廉價,衆所周知。

周海媚就曾爆料,她在香港拍戲的時候是拿月薪的,一個月才幾千塊。

當紅小花都是這個價,配角更不用提,能喫口飽飯就不錯了,供樓供車那是妄想。

工資低不說,工作量更能壓死人。

TVB拍戲是流水線式作業,絕對可以無縫銜接進演員所有的碎片時間。

佘詩曼就曾提過,她在香港拍戲時是“白天拍外景、晚上拍棚景”,回家睡覺是奢望,經常在拍攝現場拿着劇本就迷糊過去了。

低片酬+高強度,在大陸娛樂圈越來越紅火的今天,一衆香港藝人北上發展一點也不奇怪。

對於佘詩曼這些70後出生的TVB藝人,不知道是說她們幸運、還是生不逢時。

說幸運吧,他們遇到了TVB輝煌的餘暉、在拍攝“工廠”中被打造成流水線上的“熟練工”,練就了一身可以迅速適應不同角色的好本事。

△《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佘詩曼。

同時,他們的生存環境貌似沒有前輩那麼惡劣。

就好比,60後的劉德華在慶典上表演胸口碎大石;梁朝偉曾用牙齒拉一輛坐滿人的麪包車(還真被他拉動了)…

張曼玉也曾苦練幾個月、練到雙手長繭,終於在臺慶時成功表演了雜技“空中飛人”…

張曼玉還好點,至少給她做了防護措施。

1965年出生的張衛健參加某檔慈善義演時,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被吊在空中亂轉。

那時的TVB,是真不把旗下演員當人看。

但是,跟張衛健這一波演員相比,“佘詩曼們”好像又不是那麼幸運。

因爲長期被TVB壓榨,張衛健在申請加薪失敗後,毅然決定“離巢”,北上大陸發展。

很快,他就迎來了事業高峯,蘇有朋、聶遠、 嚴屹寬都要給他做配,在內地影視圈一時風頭無兩。

但是,大陸娛樂圈很快就不再追捧港臺藝人。

而此時大陸娛樂圈對明星的培養機制越來越成熟,TVB不再是年輕男女的造夢機器。

在這個大環境中,觀衆看得到的演員、看不到的幕後人員(編劇等)先後約滿離巢,北上大陸發展,但很難像張衛健那樣擔當“主咖”。

人才,是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TVB“大出血”,只能從以前三番開外的配角中找年輕的、觀衆眼熟的演員,趕忙拉出來頂上…

曾經的“巴掌帝”、新一屆視帝王浩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演員流失的同時,TVB還在延續上個世紀工廠流水線式的拍劇模式。

隨着大陸劇製作的越來越精良,港劇就顯得,emmm,粗糙了一些。

還是拿2004年的《金枝欲孽》舉例,這部劇專門去橫店、故宮取景,投資在港劇裏面算是大手筆了。

但跟同期的大陸劇比起來,實在是不算什麼。

比如說,2001年張紀中版本的《笑傲江湖》,劇組能狂擲80萬專門搭建懸空寺(只拍了一天的戲),無論是場景還是服化道,都是港劇難以匹敵的。

再比如,2000年的《像霧像雨又像風》和《大明宮詞》,現在看也是種視覺享受。

2006年,TVB力捧小花旦鍾嘉欣,拍攝了一部《搜神傳》,簡直是辣眼睛。

不是刻薄,都二十一世紀了,服化看齊大陸86版《西遊記》、特效還渣到這種程度,TVB,你還是告別神話劇比較好…

我們再看看大陸前一年拍的《仙劍奇俠傳》,說是全方位碾壓不誇張吧…

TVB的優勢在於演員和劇本足夠給力,拋開這些看服化道,其實從90年代開始就被大陸遠遠甩在後面了…

不服?

92年的《唐明皇》和95年的《武則天》說:“不服憋着!”

時代拋棄你,果然連聲招呼都不打。

突然想到“阿姐”汪明荃在今年臺慶的舞臺上,再次喊話高層,希望給旗下藝人漲薪。

但TVB哪還有能力加薪?

2020年3月,TVB公佈2019年財報,收入同比減少18%,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

TVB的衰弱誠然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山頭文化橫行,內耗嚴重),但究其根本,還是大環境變了——

大陸的蓬勃發展,勢必將TVB濃縮成一個註腳,標示着中國影視行業的某個階段。

所有的輝煌,都是“好漢”提起來就讓人唏噓的“當年勇”。

不過,那個時代雖然過去了,但有關那個時代的一切並不會消逝。

它們成爲後來者前進的基石,在中國演藝事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摸不着,但看得見。

文章到了這裏,已經近6千字了(其實初稿上碼了萬字),感謝所有看到這裏的小夥伴。

對於TVB,我是有童年濾鏡的,實在是無法嘲笑、或是過分抨擊現在的它。

是TVB讓曾經年幼的我意識到,原來現代女性還可以有這麼多選擇。

給這篇文點個贊或“在看”吧。

爲曾經輝煌、富有創造力、又足夠“頭鐵”的TV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