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

在極不對稱

極爲艱難的條件下

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艱險

高舉正義旗幟

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

歷經兩年零九個月

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

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

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烈

今天

丹丹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

去了解一級戰鬥英雄

毛張苗的故事

毛張苗,浙江省奉化縣人,1925年10月出生,1943年8月參加革命,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志願軍第20軍第60師第178團第5連連長。

他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解放一江山島之戰。1951年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稱號,1953年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三級國旗勳章,1956年獲獨立自由獎章和獨立解放獎章。1961年參加軍事學院學習,次年授中校軍銜。1975年當選爲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離休,1985年12月20日在杭州逝世。

毛張苗

1950年11月,毛張苗隨部隊抗美援朝,入朝後,部隊隨即投入長津湖地區的古土水戰鬥,毛張苗帶領的連隊首戰告捷,創造了所在部隊對美軍作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戰鬥範例。此次戰鬥,極大地鼓舞了志願軍對美軍作戰的士氣。戰後,五連榮立集體二等功,毛張苗榮立一等功。

毛張苗的獎狀和事蹟材料

毛張苗所在的五連,在奇襲五馬峙之戰中,由預備隊變成尖刀連,截斷了兩師之敵的南逃之路,爲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圍殲南朝鮮軍三萬多人起到了關鍵的點睛作用。

第五次戰役作戰的對象主要是僞軍,他們最擅長逃跑。志願軍採取分割包圍、大量圍殲的戰術方針。178團的任務是突破照陽江防線,連夜插入敵縱深腹地五馬峙,搶佔敵戰略補給點,切斷南朝鮮軍第三師和第九師的退路,協同人民軍圍殲縣裏、龍浦地區的南朝鮮軍。

穿插戰鬥發起前,營部決定六連爲第一尖刀連,四連爲第二尖刀連,五連爲預備隊。等插到五馬峙以後,五連擔任對五馬峙之敵的攻擊。毛張苗沒有因五連是預備隊而放鬆戰前準備。相反,他積極地作了穿插、攻擊兩個戰鬥預案,反覆研究兄弟部隊第一階段的作戰經驗,深刻領會穿插戰的戰術要求,繪製了三張穿插路線地圖,精心研究穿插道路的複雜性,詳細制訂穿插戰鬥中的具體計劃。

毛張苗獲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1年5月16日,在我軍炮火掩護下,兄弟部隊的戰士們僅用一刻鐘時間,便突破了照陽江。作爲第一尖刀連的六連,在過江後摸錯了方向。四連接替尖刀任務後,穿插到十幾里路時,因追敵心切搞錯了路線。事前已有充分準備的五連立即擔任尖刀連任務。

毛張苗帶領三排走在最前方,一路上,碰到小股敵人即用火力趕跑,碰到頑抗之敵就設法繞開。每走一段路,毛張苗便派通訊員與後方營部取得聯繫,報告前進情況。

在柏子洞,敵人陣地構築在山頂要道上,居高臨下控制了有利地形。擔任尖刀組的七班小組,悄悄摸到鐵絲網旁,被敵人發覺後,立即由偷襲轉爲強攻。小組戰士跳入鐵絲網裏,在敵人的散兵坑裏、草棚中間展開火力。七班攻佔山頂後,敵人不甘心失去陣地,組織兵力反撲,遭毛張苗指揮的排子榴彈打擊,紛紛逃散。戰士們一口氣追了10多里,殺傷敵人30名,活捉23名。

毛張苗

攻佔柏子洞後,天已拂曉,後續部隊還未上來。營指揮員爲照顧五連戰士,叫他們休息一下,等四連跟上來,由四連繼續穿插。毛張苗代表五連強烈要求在敵人潰逃時乘勝追擊,當即獲得批准。第二天早晨,五連到達指定地點五馬峙。這裏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處,兩壁高山夾着一條公路。敵九師師部的70多輛汽車和物資將要經此向南逃竄。毛張苗指揮一二排迅速佔領兩旁山頭,一排二班從公路上主動出擊,毛張苗率三排壓向敵方,把南竄北逃的敵人壓縮到一處。活捉南朝鮮軍20多名、美國顧問3名,繳獲70多輛汽車、7門榴彈炮以及大批軍用物資。

第三天,五連接到命令,繼續向月屯谷方向穿插約20公里,搜索與抓捕殘敵。天黑路滑,摸過十幾里路,翻過山頭,一條大溪橫在前面。溪旁密樹枯藤七縱八橫像堵牆壁,另一邊則是水深流急的深澗。戰士們沿着中間的亂石路往前行,有的石塊比房子還高,戰士們摸着石縫徒手攀爬,有的沒攀住,腿和褲子都跌破了。路途艱難,一個小時只前行了兩里路。就在此時,發現路兩邊山腰上閃着光線,是敵人在連夜奔逃。毛張苗下令部隊沉住氣,迅速前進,準時抵達,爲追捕敵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連在毛張苗的帶領下,團結互助,敢打敢拼。五馬峙戰鬥後,毛張苗再次榮立一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五連被授予“尖刀連”榮譽稱號,並榮立集體一等功。

毛張苗獲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

70多年來

“尖刀五連”的戰旗

一直迎風飄揚,不曾褪色

“機智勇猛、敢打硬拼、勇當先鋒”

的“尖刀精神”在“尖刀五連”

一茬茬官兵的血脈中

代代相傳

炮火遠去,家園如畫

銘記歷史,永不忘英雄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