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長假,受疫情影響,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聚會聚餐等要控制人數。

想到戶外走一走,又怕冷怎麼辦?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

“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陳雁表示,低溫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下肢感覺相對遲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可能不知不覺就被燙傷了。”另外,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損傷,腦梗塞造成的感覺功能下降或喪失、腰背疾病導致的下肢感覺減退,服用鎮靜安眠藥物,醉酒,極度疲勞,手術後麻醉藥未完全代謝等情況,也容易在使用這些取暖物品的時候造成低溫燙傷。

這種相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容易被忽視,如果較長時間接觸,可能烤熟皮膚甚至皮下組織。陳雁表示,被低溫燙傷的表面看起來可能是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但創面下深度很深,表現爲皮膚全層壞死,可以達到三度甚至四度創面。“如果處理不當,嚴重者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以用涼毛巾或涼水衝燙傷處15至20分鐘,這樣能夠減輕疼痛和紅腫,可以降低出現水皰和結痂的幾率。陳雁提醒,“不要用醬油、牙膏或其他別的調味料、土方等塗抹患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不要立即弄破水皰。如果創面深,應保護創面不受污染,及時就醫,由醫生判斷燙傷等級並治療。”

陳雁建議,購買取暖設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使用熱水袋等取暖物品時,溫度不要太高,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最好中間墊上毛巾等;睡前關閉電熱毯等發熱設備,間斷使用;取暖物品不要長時間放在身體同一個位置。“對於認知功能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家人要經常檢查局部皮膚。”

新京報記者 劉旭

點擊圖片或掃一掃,進小鯨鋪子逛逛~

點擊圖片閱讀

北京這些醫院2021年元旦期間門急診不放假,核酸檢測照常

撓癢一時爽,一直撓一直癢,緩解冬季幹癢症,保溼潤膚纔是關鍵

突發腹痛、便血別大意,警惕可能會導致梗死的缺血性腸病

本文爲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