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主要长久发展,不仅要熟悉本土文化,更要对海外文化有所了解、产生文化认同感。而中国本土内容创作者的出海也应该提速,需要更多体量的博主输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海外覆盖面,让海外用户建立对于中国文化的正确认知。

读娱 | yiqiduyu

文 | 若谷

“吃播千千万万,不行咱就换。”从2018年开始,有大量的韩国博主入驻中国各大视频平台,其中吃播特别受欢迎,还有不少博主为了和中国粉丝进行交流,开始学习中文,但其间亦有不少博主翻车,Hamzy 便是其中一个。

近日,韩国吃播Hamzy 被扒出点赞了辱华言论,如韩国网友称中国人为“中国鬼子”,随后在微博发布道歉声明,声称自己非常尊重中国的饮食文化,点赞是无心之举,但在油管 Youtube上却回复网友说:“因为中国人都说了脏话,所属公司才要求道歉的,我认为泡菜就是韩国的。”这样的两幅面孔引发了大量网友脱粉,单B站就脱粉了50多万。

近年来,从短视频到影视剧,围绕着传统节日、地方美食等话题,中韩网友关于文化归属问题已有多次争议。例如,去年,11月24日,由中国主导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泡菜行业国际标准正式诞生,也将进一步扩大“东坡泡菜”的国际知名度。此消息在韩国掀起轩然大波,韩国农业部发表声明称,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标准不适用于泡菜,而这也为后续短视频领域的泡菜之争埋下了伏笔。

1

宽粉、泡菜、包饭之争:韩国博主翻车的催化剂

近日,李子柒在社交平台新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述萝卜、白菜等时蔬从长大到被做成泡菜的“一生”,再度引发泡菜相关的话题,不少韩国网友留言称“泡菜是韩国的”、“你们有专门的泡菜冰箱吗?泡菜根本不是中国的食物。”

实质上,泡菜起源最早见于《诗经》,“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说文解字》也有记载:“菹菜者,酸菜也”。也就是说,泡菜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韩国所进口的白菜中有99%的来自中国。对此,中央政法委评论表示,归根到底,事事要争的不安全感是对自身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会使人变得多疑,从而产生各种被迫害妄想。

就在韩国网友围攻李子柒之时,一直在视频里吃辣白菜的Hamzy在视频里吃了李子柒同款盐水泡菜,此前滇西小哥吃生菜包肉之后,Hamzy也立马在视频里吃起同款来宣示主权,这种暗戳戳的“巧合”行为,在外网得到了一些支持性的评论,而Hamzy点赞了相关评论,部分有辱华之嫌,这也就引发了后续的道歉、解约等事件。

从这一事件的公关路径可以看出,Hamzy所签约中国经纪公司上海素贤,早期是想通过道歉来降低负面影响,但海外的评论回复直接将事件推向了全盘皆输的境地。抛开此次事件,Hamzy在中国本土还是极受欢迎的,早年间在豆瓣小组里就有不少安利的内容,表扬她干活麻利、吃饭利索,为韩国博主的入驻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平台,包括在出现暗广事件后,网友们也接受道歉,期待他们重新出发。

但此番Hamzy的点赞以及阴阳行为触及底线,既想在中国内容市场继续发展,道歉好不真诚,又在外网回应““中国人说了脏话,所属公司才会道歉!”这样的双面态度实属挑战底线,最终以退出中国市场告终,这也意味着其经纪公式的前期投入与孵化付诸东流。

在Hamz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经纪公司便围绕头像与ID申请了一系列的商标,发展方式与李子柒个人IP品牌化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商业化的打法不尽相同。当前,李子柒的产品都是自己找代工厂加工制作,而Hamzy则是代购逻辑,售卖视频里出现过的同款生活用品,达到了个人IP的变现以及本土家居产品海外输出的双重效果。

无独有偶,走红要早于Hamzy的韩国吃播博主多萝西也是因食物归属问题而翻车。她在视频里常吃中国宽粉,而在韩国掀起了一波宽粉热”,随后,多萝西就创立了自己的宽粉品牌,并直接在多个平台上打上了“韩国宽粉”、“韩国粉条”的标签,试图混淆产品的归属问题,便有了后续的“韩国宽粉”事件,引发中国粉丝的抵制,目前,多萝西在B站已经停更。

虽说韩国美食类博主接连翻车,但入驻B站、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的韩国博主数量越来越多,其意义远不止于拓宽博主的个人影响力,还对于本土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还有不少韩国博主会主动挑战中国食物,中国粉丝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打破美食回归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尝试与安利的良好交流闭环。

在读娱君看来,海外博主要长久发展,不仅要熟悉本土文化,更要对海外文化有所了解、产生文化认同感。至于谁会成为下一个Hamzy,应该很快就会出现。

2

饮食、节日、服饰之争,或是文化乌龙

除了美食之外,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民歌等也曾都引发了相关的话题,这些争议大都属于乌龙。

一方面,两国在传统文化信息上存在认知壁垒。在传统节目方面,中韩有诸多同名之处,以曾引发诸多争议的端午节为例,韩国所申遗的端午节是巫俗祭祀活动,包括祭祀、演戏、游艺等韩国民俗特色。而中国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江陵端午祭中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两档节日只是在名字有些许类似,且在申遗方面也是各自美丽、互不影响。

近年来,随着相关信息的普及,有关端午节的争议已经平息,但前不久,韩国网友认为古装剧《如意芳霏》放河灯的情节如意芳霏抄袭韩国佛教庆典活动“燃灯会”。实质上,中国的河灯节与韩国的燃灯节虽然形式上有些许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韩国是为庆祝农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生日而举行的佛教活动,而中国则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在特有的儒佛道三教融合大历史背景下因“孝”形成的复杂历史产物。由此可见,无论是端午节还是河灯,网友们都争了个寂寞。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缘和民族多元性关系,两国之间的文化有相通之处。朝鲜族聚集在我国的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地区,和韩国人在生活习俗与民族文化上本就有相似之处。例如,阿里郎在朝鲜族中影响力颇高,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也获得了国家认定的“阿里郎”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但这一歌曲在韩国也广为传播,在《这就是街舞3》中舞者们表演了朝鲜族民族音乐《阿里郎-随想》,也有不知情的海外用户以为他们是穿韩服表演韩国的音乐,实质上是街舞中融入了少数民族特色的表演。

无独有偶,许凯、吴谨言主演的影视剧《尚食》在服装上也引发了争议,起因是许凯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身着明朝汉服的剧照,并引发部分韩国网民指责中国人窃取韩服设计,称“汉服起源于韩服”。对此,于正公开发文表示:“这妥妥的明朝韩服,不能因为当时作为大明属国的高丽沿用了,就被没文化的说成是“韩服”了!”、“明朝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服装就是沿用明朝的!”随后,中国历史研究院官博发表了“衣冠文物,悉同中国”的史实性说明,但这一切并未平息海外舆论。

这一系列的争议,启示着我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习俗的海外推广,减少海外人士的文化认知盲区,避免食物、节日、服饰等相关内容的误读,提升本土文化内容的国际化传播与落地。巧合的是,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在这一愿景之下,文旅产业的发展,或将是加码中国文化输出有利渠道。

虽说韩国网友屡屡因文化归属问题引发争议,但换个角度来看,在早年“文化兴国”的背景下,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极为重视,并探索出了不错的方法论,部分做法可以作为正向参考。例如,曾红极一时的《来自星星的你》中炸鸡啤酒套餐火爆网络,连带中国本土餐饮行业也迸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城市瞬时多了不少炸鸡店,此外,像《今生是第一次》中也有大量韩国咖啡文化、泡菜文化等内容的输出。

当前,随着视频网站在海外的落地,大量本土的影视作品也成功出海,《太子妃升职记》《三十而已》《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剧集还被翻拍,影视内容海外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在这一利好背景下,影视剧创作可适当、精准融入本土文化,在内容出海的过程中也同步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播。

此外,中国本土内容创作者的出海也应该提速,当前李子柒、滇西小哥等头部博主在海外亦有不错的影响力,但当前品类相对单一,若有更多类型、更大体量的博主输出,能够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海外覆盖面,让海外用户建立对于中国文化的正确认知。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