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跑马圈地扩张后步子开始慢下来,获客与留客成为各家机构面临的困难,为了进步用户体验,它们把目光聚焦在分期商城。

撰文 | 冬弥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在建设分期商城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同一,各家机构的App几乎都成为一个小型电商平台。在捷信、招联、马上、中邮等消费金融公司的自营分期场景中,可以看到品类涵盖手机通信、电脑、家具家电、腕表配饰、美妆、智能数码、日用百货等。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的分期商城都有销售手机、数码、家电、美妆,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主要依托于股东方资源优势销售3C产品,马上消费金融中的产品除了重庆百货专区,还包含其他丰硕多样的商品。

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商城服务主要分为分期商城和生活服务,前者定位为电商分期,后者为会员、积分兑换、充值等各类虚拟产品服务。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布局电商场景,为用户提供各主流生活服务平台的服务通道,甚至深入到用户的本地生活,逐渐使消费金融场景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 例如在信用生活板块,用户在捷信金融中可用低价享受会员权益,包含5折会员购、话费充值5折起、优惠加油6折起等。同时可通过信用生活进行充值缴费、购买机票、火车票、保险等。 招联金融的生活服务功能中,包含话费充值、违章查询、ETC、视频会员、在线教育以及各类服务平台的代金券充值购买。 中原消费金融积分兑换功能,可使用积分兑换家居数码、个护清洁等产品或是各类APP的代金券、周卡、月卡等权益。 以分期商城及信用生活为载体,消费金融公司的金融上风得以被放大,并且部门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付费会员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在此过程中,消费金融公司结合大数据建模技术,通过对平台内用户的消费行为跟踪,能根据用户的风险特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

获客难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普遍现象,如何在线上把用户吸引过来并保持活跃,成为消费金融重点攻关的课题。当下消费金融市场线上化已是大势所趋,实现线上展业的方式无外乎有两种:一是与有流量有场景的平台进行合作,二是自建线上场景和流量进口。

在早期的消费分期模式中,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赖场景依附的方式拓展业务。消费金融公司本身不经营自营场景,通过合作的方式把金融服务嫁接在各类线上线下消费场景里,从而实现用户在消费的同时也能享受金融服务。与自营场景比拟,消费金融采用依附嫁接的模式能在短期内收到较高收益,也避免因自建带来的长期本钱投入和招商渠道支出等。但是当消费金融公司数目增加,商户柜台上可供合作的分期产品越来越多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话语权就会降低,陷入典型的买方市场,展业极其被动。

消费金融服务线上化趋势明晰之后,消费金融公司对场景建设的认知也发生转变,自建场景成为行业主流方向。“自建商城等消费场景对用户来说,获取金融服务更加便利,体验和黏性都会增强;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能快速识别用户,实时监测风险,有效跟踪贷款真实用途。”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从业者说。尤其是在2018年前后,线下重资产重人力的网点式扩张积重难行,骗贷风险和投入本钱居高不下,消费金融公司愈发熟悉到消费金融服务电商化的重要性。同时,金融科技浪潮兴起,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的场景、流量合作加深,自营场景的重要性不问可知。

在消费金融公司自建场景进程中,马上、中原消费金融在开业之初,就建设线上分期商城,随后捷信、招联等头部机构完善线上商城布局。中银消费金融自2017年业绩顶峰之后,也一改重线下模式,固然目前线上能力和商城服务落后其他头部机构,但这些已成为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发展势头迅猛。

持牌消费金融市场已发展了十年,内外部环境已时过境迁,竞争淘汰压力激增,仅依赖盲目粗放的展业模式显然无法突围。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从公司管理与内控、资本治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治理五大维度,将消费金融公司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监管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风险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纠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经营,应责令提交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或依法实施接管;对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消费金融行业仅靠规模化扩张就能实现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过,从早期消费金融公司的身影中也可看出,市场已离别上半场。以数字化能力立身,买通消费与金融生态轮回,成为行业共同探索的方向。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管理机制,精细化运营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线下场景的价值回归,通过线上商城连接现有的线下场景和流量进口可能会是更为高效和现实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