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授權」已成功開通全網維權功能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在抗美援朝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志願軍的參戰扭轉了北朝鮮一路潰敗的局面。

以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實踐了毛主席對美帝越過三八線就要打的警告。

但美帝在經歷兩次重大失敗後,也迎來了關鍵人物李奇微。

《跨過鴨綠江》

美軍司令沃克因車禍逝世,高層讓李奇微接替沃克司令員一位。

而關於李奇微的角色塑造,劇情也是非常詳細。

李奇微剛出場,就向麥克阿瑟表明能戰勝志願軍的自信;

開始入朝後,李奇微就一直在胸前掛一顆手榴彈宣示決心。

入朝後,李奇微親自到前線視察,當場就對態度馬虎的軍官一頓訓斥,並一語道出美軍的不足。

可以說,彭德懷司令迎來最難對付的對手。

在表現李奇微上,《跨過鴨綠江》並不像一些抗戰劇過分弱化對手,這一點正是《跨過鴨綠江》紀實性的很好體現。

《跨過鴨綠江》

第三次戰役的開始,是因爲外交上關於停戰協議沒能達成默契。

爲了不給聯合國軍整軍再戰的時間,毛主席讓彭德懷司令打過三八線,而且是越快越好。

和前兩次戰役一樣,劇情首先說明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讓觀衆能充分認識當年志願軍是在怎樣的環境條件下同美帝抗戰的。

《跨過鴨綠江》

在志願軍指揮部會議上,以彭德懷司令和衆位參謀長的討論來帶出第三次戰役的基本情況。

人數上,聯合國軍一線部署兵力二十萬,志願軍加上朝鮮軍不到三十萬,人數相差不大。

而志願軍主要問題還是在後勤補給上。

負責後勤的洪學智說:“越往前推進,後勤的補給線就越長,遭到敵人空軍打擊強度翻了兩倍。”

而且和前兩次戰役不同,這次敵人是戰略防禦,修建的是永久工事。

志願軍擅長的穿插運動無法展開,面臨的是硬碰硬的攻堅戰,加上志願軍的重武器少。

《跨過鴨綠江》

第三次戰役是從外交政治層面來考慮,是爲了粉碎敵人整軍再戰的目的,志願軍不僅要打,而且要儘快打。

最後,彭德懷司令決定集中全部炮火速戰速決,先打出一個口子,再由此往前擴大。

而且因爲三八線附近是平原,沒有地勢可守,所以必須一戰就讓敵人沒有機會反攻。

《跨過鴨綠江》

三十九軍一一六師擔任主攻,不到十分鐘就攻破麥克阿瑟在三八線設置的三道防線,直指漢城。

戰爭過程的表現,劇情依舊是以小見大,以一一六師掃雷組全體戰士的犧牲來表現志願軍的信念。

一一六師能不到十分鐘就打過三八線,歸功於掃雷組的戰士不怕犧牲,在敵人機槍的瘋狂掃射下,用生命排掉前方所有地雷。

《跨過鴨綠江》

之後,彭德懷司令以漢城爲誘餌,假裝攻打漢城,再派軍隊穿插至漢城後方,左右兩側來對漢城包餃子,打算一舉殲滅漢城的美軍。

第三次戰役是彭德懷司令和李奇微的第一次較量。

雖然李奇微剛到朝鮮,對朝鮮戰局以及南朝鮮軍隊的情況都不夠了解。

但李奇微不愧爲彭德懷司令最難對付的對手,他看穿彭德懷司令的謀略,讓美軍主力部隊撤出漢城,留一座空城給志願軍。

從政治上,第三次戰役是成功的,因爲把聯合國軍打到三七線,並佔領韓國首都漢城。

但從軍事上,不算成功,因爲美軍主力部隊沒有受損。

除此之外,在劇情安排上,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情節也放在第三次戰役。

順帶提及,這個場景是在第21集結尾,有興趣可以看一看劇作是如何表現的。

文中圖片來自劇中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