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正午陽光”拍的電視劇,可謂是承接了2020年和2021年的跨年。

《大江大河2》成功爲2020年年底劃上一個句號,電視劇《山海情》成功爲2021年的國產劇迎來了一個好頭。

《大江大河2》就不用多講了,口碑質量非常過硬。

而剛剛開播的電視劇《山海情》,同樣是觀衆好評如潮。明明是大家以爲可能無趣的“扶貧劇”,正午陽光也能拍得生動有趣。

最主要的是有個方言版本,在接地氣和表達“扶貧”主題上是現在少有的國產佳劇。

毫無疑問,“正午陽光”已經成爲國產劇品質的一個保障,而“國劇一哥”的名聲也是觀衆對於正午陽光的一個肯定。

但是“國劇一哥”這個名頭真的太重了。

我們經常也看到正午陽光是否過譽,正午陽光遠遠被高估等等問題。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正午陽光呢?

“正午陽光”的緣起與崛起

正午陽光的前身是中國著名“國營”電視劇巨頭山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簡稱山影)。以前是和“央視”一樣的“國營”老牌影視製作公司。

2012年經過轉企改制,重新掛牌成立,主攻電視劇方向。

衆所周知,正午陽光的創始人侯鴻亮,核心導演孔笙,李雪等等,曾經都是“山影”的核心人物。

侯鴻亮和孔笙在“山影”的時候,這個班子就拍攝了大量的經典電視劇。

比如《闖關東》《父母愛情》《溫州一家人》《戰長沙》等等。

那個時候他們的團隊隸屬山影,所以這些電視劇不能算在正午陽光裏。

正午陽光成立於2011年,它是脫離“山影”的一家獨立影視公司。這家公司真正獨立製作的第一部電視劇是《僞裝者》。

同年大火的古裝劇《琅琊榜》,有點像夾在“山影”和“正午陽光”中間的感覺。

後來正午陽光交出了《歡樂頌》《精絕古城》《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外科風雲》等劇。

那麼,正午陽光怎麼成爲“國產劇良心”和“國劇一哥”呢?

很大程度上“正午陽光”改變了當時“流量經濟”帶來的國產劇亂象,對於國產劇發展模式做出重要的引領作用。

正午陽光成立時間是2011年,交出的《僞裝者》《琅琊榜》是2015年。

這個時期,國產劇正巧是於正《宮鎖》系列,翻拍金庸武俠劇掀起的阿寶色,磨皮摳圖,五毛特效的亂象的巔峯時期。

當時不是沒有嚴肅類的“正劇”,但就像孔笙等人還在“山影”時拍攝的電視劇一樣。

電視劇質量高是高,但是在市場是叫好不叫座的。很多電視劇也因爲質量後來在中文網絡封神,但頂不住當時虧錢啊。

比如《父母愛情》《北平無戰事》,再到不是山影的《大秦帝國》系列等等。

這個時候,“山影”正劇脫離而來的正午陽光,以拍攝正劇的模式來拍攝偶像劇,頓時對於當時粗製濫造的國產劇來了個迎頭痛擊。

《琅琊榜》開啓古裝偶像大劇的拍攝模式,《僞裝者》則開啓了諜戰偶像劇的拍攝模式。

2016年的《歡樂頌1》,開啓了女性+現實題材的都市劇。

後來的《都挺好》《三十而已》等劇,可以說都是這個模式延續下來的作品。

後來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影響倒沒有那麼大。

但是放到後來衆多質量平平的盜墓探險劇中,它也有帶頭的作用。

後來正午陽光因爲擴張太快,商業資本紛至沓來。一年有四五部劇開拍,孔笙、李雪兩位一代目導演分身乏術,於是張開宙等二代目頂上。

他們本來能力就不如孔笙和李雪,同時回爲商業等等關係,劇本打磨的時間也沒有那麼講究。

2017年開始,正午陽光好幾部電視劇口碑大滑坡。

《外科風雲》《歡樂頌2》《他來了,請閉眼》等等。

後面正午陽光經歷過改革砍掉藝人競技業務,再到二代目導演的歷練後成長,只用了兩年就重新找回了節奏。

2018年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019年的《都挺好》都火成爆款。

而且兩位導演還都是正午陽光的二代目,唯一意外是2020年的《清平樂》,張開宙失手導致 市場成績不太成功。

當然,我們不能忘了孔笙導演的《大江大河1》。

再然後便是2020年底的《大江大河2》,再到2021年年初的《山海情》。

不管市場成績如何,這兩部劇的口碑質量異常的過硬。

國劇門面與遠遠被高估

這麼一來,正午陽光“國劇一哥”的位置似乎非常穩當?

但有些觀衆聽到正午陽光是“國劇一哥”的時候,立刻就會有一種嗤之以鼻的感覺,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正午陽光的電視劇雖好,但與“山影”相比差距太遠了。

雖然同樣是侯鴻亮監製、孔笙和李雪導演的模式。但是正午陽光拍攝的電視劇,整體質量確實比“山影”時期差了太多。

山影時期的電視劇是:

《大染坊》《闖關東》《父母愛情》《生死線》《北平無戰事》等等。

而正午陽光時期的電視劇:

《僞裝者》《琅琊榜》《歡樂頌》《精絕古城》《他來了,請閉眼》等等。

“正午陽光”崛起有點時代成就英雄,英雄成就時代那味兒。

前面說過,“正午陽光”崛起在國產劇羣魔亂舞的時代。啓用市場不熱門的實力派演員,與市場熱門的偶像演員結合,再用拍嚴肅正劇的模式用來拍偶像劇。

不管什麼題材,在偶像時尚和內容故事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當時不僅僅是國產劇的一股清流,很大程度上還改寫了國產劇的發展模式。

但是畢竟孔鴻亮和孔笙團隊,過去的作品達到的成就太高。

正午陽光時期的作品雖然也好,但放到“山影”時期是真的有點不能看。

舉個例子,這大概就像前三部《大秦帝國》與《大秦賦》一樣,當然正午陽光的經典劇沒有那麼爛。

這些觀衆的想法很容易理解,並不是貶低現在而是過去確實太牛x。

2、“正午陽光”的電視劇,現在有點突破不足的味道

“正午陽光”之所以脫離“山影”成立,本來就是擁抱商業時代的意思。

2014年山影準備上市, 侯鴻亮在上市前一天辭掉了總經理一職,加入已經成立,但是還名不見經傳的正午陽光。

侯鴻亮說法是:“上市涉及到太多資本運作的事,讓我疲於應對,甚至對我擅長的創作產生直接影響。想到此後這些會成爲我生活的常態,我就覺得該走了。”

正午陽光成立後,雖然是用拍攝正劇的模式拍攝偶像劇,但剛開始對於國產劇的題材突破還是蠻大的。

前面說過,《琅琊榜》《僞裝者》《歡樂頌》《精絕古城》正是如此。

2017年開始,正午陽光因爲擴張導致的問題。拍攝的幾部劇雖然質量不太好,但從類型題材上來講也是一 突種破。

《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對於警匪懸疑劇,《外科風雲》對於醫療劇等等。

2018年,正午陽光逐漸找回節奏,拍攝的劇從題材看突破就不大了。

如果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對宅鬥古裝女頻劇有所突破。

《都挺好》還是女性+現實主義的都市劇,未播的《落花時節》和《喬家的兒女》似乎也是相似題材。

《大江大河》和《溫州一家人》類似,都是改革開放後企業家崛起的年代題材。

題材上唯一有突破的大概是改名的《我們正年輕》,這可是部軍旅喜劇,這個題材在國產劇當中消失很久了吧。

所以,雖然正午陽光的電視劇質量不錯。

但這種前者比不上嚴肅劇時期,後期題材突破不足的情況。

當下正午陽光的電視劇在市場確實一騎絕塵,但說到“國劇一哥”很多人就覺得遠遠被的高估了。

尾聲

你很討厭“正午陽光”拍的電視劇?那就對了

因爲“正午陽光”有點像現在的國產劇,明明比不上巔峯時代,但它們就代表着國產劇的發展啊!

那些討厭“正午陽光”電視劇的觀衆並不是討厭正午陽光,而是討厭現在的國產劇比不上巔峯時代。

但是,我們評價文化產業產品和背後的文化產業。

它不僅僅看產品的質量,還得看它在時代環境中代表的位置。

內地擅長拍攝的歷史劇、年代劇、諜戰劇、抗戰劇和都市劇大不如前,原因就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帶來的種種現象。

正午陽光的出現是用“計劃經濟”時代繼承下來的拍攝模式,在“市場經濟”模式下玩出了新花樣,一度還引領了國產劇。

正午陽光轉型的兩三年,差不多就是這種模式出錯的兩三位。

等到正午陽光緩過勁來,他們拍攝了《大江大河》《山海情》《落花時節》和《喬家的兒女》等劇。

這些劇都是他們在“山影”時代就擅長的時代氛圍濃郁的現實題材。

他們的作品似乎也重新回到了“山影”時期,那濃郁的時代敘事與接地氣的真實生活上。

只是這個時代的煙火氣兒,與“山影”時代的煙火氣已經有所區別。

這其實挺像當下的國產劇產業。

一種模式是略爲保守的電視臺長劇模式。

正午陽光是其領頭者,《大江大河》《山海情》。未來的《落花時節》和《喬家的兒女》都是如此。

同時代的《小歡喜》《三十而已》《三叉戟》等劇都是這種模式的佼佼者。

一種模式是越來越像英美日韓劇的網劇。

2020年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是大贏家,誕生了《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兩部神作,同年好看的網劇更是無數。

正午陽光也轉型拍攝了網絡短劇《我是餘歡水》。

正午陽光等影視大公司開始迴歸過去“嚴肅劇”模式的同時,網絡短劇與網絡季播劇也在迅速地發展。

它們已經逐漸取代了“流量經濟”,與正午陽光式電視劇佔據的兩種模式。

而正午陽光式的長劇集,與越來越好的網絡短劇。

最終會將國產劇推向何方。

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