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籍作家楊少衡在《新世界》作品分享會上。 鍾紅英 攝

中新網福州1月1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我想表達我們現在對這段歷史的理解,革命先烈爲了全中國的人民和孩子,的新世界守護太平,爲他們而努力、奮鬥、甚至犧牲。”福建籍作家楊少衡18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談及紅色題材小說《新世界——東南一隅剿匪記》寫作初衷時如是說。

今年正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福建籍楊少衡新出版的紅色小說《新世界》關注福建本土題材,以解放戰爭後期最重要的軍事行動“廈鼓戰爭”爲背景,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發生在福建南部山區小縣的反特剿匪故事,通過塑造侯春生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謳歌新中國參與者、建設者的英雄品質和時代風貌。

在《新世界》裏,楊少衡以一名縣級政府民政科長的“小人物”侯春生作爲主角,卻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故事。這其中的愛恨情仇,既有凜然大義,也不失個人之間難以言說的情感交流。

“我的父親曾親歷70多年前的廈鼓戰爭,父親的講述,曾深深震撼少年的我。”楊少衡對中新網記者回顧中提及他的兩段“追憶”,一是他在山區小學任教時,聽聞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批共產黨區幹部爲了保護公糧,帶領民工和劫糧土匪鬥爭,最後壯烈犧牲在坂裏。二是30多年後,楊少衡意外得知父親南遷工作時,曾切身介入1950年的那場坂裏護糧剿匪戰鬥,並與犧牲的同道“侯虎江”認識。

楊少衡曾於2009年以中篇小說《初起的陽光》,“試圖觸摸當年那位年青革命者的內心世界與靈魂”。而後楊少衡在翻閱到一張父親與“侯虎江”的合影時,他有了新的沉澱和熟悉:“當我國走過壯闊的七十載,在邁進新時代之際,我們回望70年前的歷史,應該以現在新時代的眼光去關照。”

“那些曾經爲新中國浴血奮鬥的共產黨人都非常年青,他們戰鬥、犧牲,義無反顧,身上好像蒙着一層毫光。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新時代、新世界猶如初起的旭日,蓬勃向上,充滿希望。這種蓬勃與但願內涵非常豐碩,可以跟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去追尋,從新的角度去再熟悉。”楊少衡說。

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在評論中提到,“以侯春生的身份,以他從事的工作,要撐起‘新世界’這個名號是很難的。由於既然鋪就了新中國黎明時分乃至新政權已經成立的特殊時刻,大歷史的洪流早已寫在那裏,像侯春生所在小縣城裏經歷的鬥爭,可以說是邊沿之邊沿了。但這就是小說,小說人物的光鮮度,不是以其社會身份的高低,歷史當中的作用大小來決定的。新舊世界的交替,新舊氣力的鬥爭,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是這部小說的特殊選材。”

在楊少衡看來,《新世界》固然講述的是新舊世界白刃交戰的故事,但無論是“新世界”的開創者或是“舊世界”的停滯者,都不是小說的主角,小說真正的“主角”是小猴子、胡蘿蔔們,是新生共和國的少年兒童。這些祖國的未來,纔是小說賦予“新世界”的真正含義。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評論家張陵也以爲,《新世界》是新中國題材小說創作的一部突破立異之作,而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小說《新世界》成功的樞紐,飽含人民之愛的侯春生與連文正自私之愛的人道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侯春生這個普通共產黨人的形象,就在這種‘人道’比較中,站到了時代精神的高地上,讓所謂的‘人道’轉化成深刻的‘人民性’,化爲人民創造自己‘新世界’的強盛氣力”。(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