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漂是僅次於黑漂、頓口的三種常見漂相之一,但凡出現這種漂相,就算沒有刺中魚,也能確定有魚進窩。

當然,我們釣魚的目的是爲了釣到魚,而不是爲了確定有魚進窩,在實戰時,頂漂也是空鉤率最高的漂相之一。

要說原因也很簡單,因爲浮漂出現頂漂,就說浮漂上浮的力大於鉛墜、鉤餌向下的力,而產生這種力差的原因,常見的有五種。

第一種、魚鉤鉤號太大

鉤大,餌團也大,所以目標魚進窩搶食鉤餌時,會因爲餌團體積過大,無法順利吞嚥,鯽魚、白條等魚。

搶食習慣抬頭遊走,如果將鉤餌吞食進嘴,會出現浮漂上升後停頓,如果沒有將鉤餌吞嚥入脣,浮漂則會快速上升快速下降。

這就不是頂漂了,而是點漂,搶食魚的體型越小,浮漂上下起伏的幅度越大,應對這種情況,有兩種建議。

一是換小一點的魚鉤,二是換喫鉛大一些的浮漂,兩種辦法,都能增加刺魚成功率,減少跑魚的概率。

第二種、小魚鬧窩、進窩魚蹭線

懸墜釣法,因爲鉛墜不沉底,所以水線緊繃,一旦窩子裏進魚,不管是小雜魚,還是大魚,進窩都有很大的幾率蹭、撞魚線。

因爲懸墜釣法的釣組,浮漂和鉛墜、釣餌形成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浮漂上下起伏,當然,這同樣要看浮漂上頂的幅度。

如果是小魚鬧窩,除了頂漂,還會有移漂、小頓口等各種不規則的雜亂漂訊,如果是魚羣進窩,浮漂上頂幅度小,頻次少。

第三種、水底暗流

在進出水口的水域中垂釣,僅看水面,會覺得流速一般,就算拋個樹葉落在水面來觀測,也不會覺得水流有多湍急。

但是,這種活水水域,會因爲水底地形原因,水底的水流流速和中上水層的流速有所區別,這種暗流導致的流速差。

則會沖刷、帶動浮漂在水中起伏,暗流越洶湧,帶動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大,暗流流速越緩,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小,這種情況,換一個喫鉛大點的浮漂即可。

第四種、水底有醬層

所謂醬層,簡單的理解,就是水底有較厚的淤泥,因爲淤泥的密度不同,鉤餌會陷落在淤泥中。

一旦魚羣進窩覓食,在水底拱食,會翻攪水底的淤泥,讓鉤餌上浮,浮漂也會上浮,這種情況不管是雙鉤躺底,還是上鉤觸底、下鉤躺底、亦或者是下鉤觸底,都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建議將釣組調整爲略離底,鉤餌不陷落在淤泥中,魚羣進窩覓食後,就不會出現浮漂上頂的跡象了。

第五種、調釣太靈

這種誘因在野釣中最常見,下鉤觸底,上鉤離底,只要有任何影響釣組的外因出現,如水流、如進窩魚蹭線,都會導致浮漂上頂。

這種誘因,也是需要在實戰中第一個需要排除的,只要調釣略鈍一些,浮漂上頂而抓不住口的情況就馬上消失了。

釣魚這個事,最怕的不是抓不住口,而是壓根就沒口,只要有魚給口,打不中無所謂,搞明白原因,對症下藥,那都不是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