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徐福强

88岁老人凌晨心脏骤停,但在急救中,老人外周静脉塌陷,短时间内外周穿刺困难,难以满足患者补液救治需求。医护人员采用骨髓腔穿刺,仅用1分钟建立生命通道。

2020年12月25日,88岁的韩女士因腹部疼痛被急救车送往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治疗,入院诊断为肠梗阻、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2月26日凌晨3:40分,韩女士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医院立即展开抢救。

但由于患者血压测不出,外周静脉塌陷,短时间内外周穿刺困难,难以满足患者补液救治需求。值班护士徐帅、孙璐璐等四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刚刚培训练习的骨髓腔穿刺技术。定位、消毒、穿刺枪定位、取下安全栓、穿刺、取针心、固定、回抽、冲洗、连接输液器,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得益于扎实的训练,医护人员一气呵成,仅用一分钟,便快速建立了骨髓腔通路,顺利开始加压输液,为救治药物的应用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据悉,在骨髓腔内有很多高分化的非塌陷的静脉网,与血液循环相通,因此,输入骨髓腔内的药物和液体可迅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骨髓腔被骨性结构所包围,不像血管腔那样会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塌陷,外周静脉塌陷时,骨内静脉通道依然保持开放,且有较大通透性,因此被称为“永不塌陷的静脉”。在患者休克或大量失血的情况下,患者的外周静脉通常会塌陷,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无法实现抢救药物的及时应用,而骨髓腔内的这些非塌陷的静脉网则可以快速吸收灌注到周围的药物,并通过骨内静脉窦将其快速转运到体循环之中,并吸收利用,完成救治。

在国际上,骨髓器穿刺输液并不算新技术,已成为欧美国家多数医疗组织的急救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骨髓穿刺输液能有效缩短通道建立时间,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技术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并不普遍,很多著名的三甲医院都没有开展此项技术。2019年,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便将开展骨髓腔穿刺技术列入计划,此次救治刘女士是首次实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