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關於鍼灸,您有什麼想要說,請在評論區留下“針”觀點!

1971年7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隨團的《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萊斯頓急性闌尾炎發作,術後出現不良反應。接受了鍼灸治療後,疼痛感消失。他撰寫的文章《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北京的手術》,登上《紐約時報》頭版。

自此,中國鍼灸逐步“西遊”,走進國際主流視野。2010年,鍼灸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贏得世界關注。

世界認同中醫從鍼灸開始。但一直以來,由於鍼灸療效機制不明確,以及中醫循證在樣本選擇與試驗質量控制上的困難,一些鍼灸研究難以在國際上站穩腳跟。

“目前鍼灸發展內外交困。”廣州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華南針灸研究中心主任許能貴呼籲,將鍼灸升級爲一級學科,補齊人才和科研短板,闡釋鍼灸的治病機理,實現鍼灸的標準化與現代化。

高質量臨牀證明鍼灸療效

在美國,鍼灸執照師多達3.9萬人,約5000名西醫醫師有鍼灸資格,50個州中有46個頒佈了獨立的鍼灸相關法律法規;澳大利亞、匈牙利等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相關法律法規;新西蘭、瑞士等18個國家和地區將鍼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如今,鍼灸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廣泛應用。

儘管鍼灸在國際舞臺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圍繞鍼灸的質疑從未斷絕:鍼灸治療究竟有用嗎?效果如何證實?

一直以來,中國鍼灸傳承多憑臨牀經驗和師徒傳承,缺少國際認可的研究方法來驗證療效。也有一些人嘗試用循證方式驗證鍼灸的有效性,但高質量研究始終不多,難以真正站穩腳跟。

2019年,許能貴研究員領銜的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理論創新與臨牀應用項目,在國內外引起了不小反響。經國內外多中心、大樣本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鍼灸可使缺血性中風偏癱的殘障率下降至17.9%,遠低於國際水平。

“我們申報病例數是3900多例,臨牀療效確切,我才花大精力來做研究。”許能貴強調說,未來還將進一步降低致殘率,然後形成標準,並向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全球推廣應用,造福更多患者。

2020年12月,鍼灸再次引發國際醫學界關注。北京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學院院長劉存志牽頭完成的鍼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

劉存志團隊花了六年時間,採用多中心隨機單盲對照的方法,證實與假針刺(非穴位淺刺)相比,針刺治療可以顯著減輕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且療效可以持續半年以上。

高質量鍼灸循證研究成果出爐讓不少人看到了曙光。美國中醫藥鍼灸學會會長、美國職業鍼灸安全聯盟主席李永明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劉存志的研究對今後國際鍼灸臨牀實踐,及鍼灸納入主流醫學臨牀治療指南和醫療保險都有重要意義。

華南針灸研究中心人員合影

呼籲將鍼灸升級爲一級學科

儘管國內外都有高質量研究證實了鍼灸在治療痛症和運動障礙上的有效性,但另一核心命題始終未解——鍼灸的治療機制是什麼?

許能貴一直在經絡學說的框架中找尋合理解釋,不深挖經絡學說的結構,而是從功能角度入手,尋找經絡在現代神經系統上的功能對應點。

以鍼灸治療中風爲例,一方面,神經元細胞高度依賴氧氣,大腦一旦缺血,神經元細胞內鈣濃度會異常升高,很快就會壞死。另一方面,針刺可有效調節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間的信息傳遞,雖然不能逆轉大腦結構,但是卻可以重組功能,相當於強化剩餘的腦神經, 讓“健在”的腦神經“支援”壞死部分。

鍼灸學發展的憂慮,不止於此。 即便在中醫院,鍼灸也被視爲“邊緣學科”,人才流失,青黃不接。其根本原因在於鍼灸價格低廉,醫生缺乏使用的積極性。身爲中國鍼灸學會副會長,許能貴呼籲,應該將鍼灸升級爲一級學科,培養更多的鍼灸人才,讓鍼灸在國內得到好的發展。

“提高鍼灸價格,讓技術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尊重。”許能貴說,如果鍼灸醫生能夠靠技術賺錢,學鍼灸、用鍼灸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鍼灸就不會衰落。如果鍼灸成爲賠本買賣,醫生就會束之高閣。

“好的東西,必須要有人來做。”許能貴說,鍼灸教育要秉承師承教育,要早臨牀、多臨牀,同時要進行課程改革,引導學生多讀經典,在經典中挖掘東西,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中醫思維,“看病不能單純靠檢查儀器,經絡辯證是真正最有特色的東西。”

“循證醫學是把尺子,是工具,西醫可以用,中醫也可以用。”在許能貴看來,中醫循證有自己的特點,鍼灸臨牀不少證據是據古籍記載,並非最新證據,論證力較低。但長期的人類使用經驗和證據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因此不應該忽視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證據。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後,許能貴始終沒放鬆,渴望在鍼灸材料的創新上尋找突破口。他計劃運用納米材料替代原先的不鏽鋼材料,達到針刺安全無痛又有效的效果。

【記者】黃錦輝 鍾烜新(見習)實習生 蔡楚萍

【通訊員】孟楠

【作者】 黃錦輝;鍾烜新

廣東健康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文章